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容易

北京市燕山地区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年级质量监测(暨中考一模)试卷

爱,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世界因爱而美好。不少作家用手中的笔表达爱、歌颂爱、传递爱。请结合一部名著的内容,说说你从书中体悟到了怎样的爱,这又给了你什么启发?(100字左右)
举一反三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傅雷家书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没有谁可诉苦。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课堂上,当李老师出示《史记》的体例资料时,小文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记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即记礼、乐、律、历法、天文、封禅、河渠、平准)。

小文:李老师,我看到“世家”是记录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的兴亡的,可是陈涉是雇农出身,虽然后来成了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但他始终不是诸侯和勋贵,司马迁应该把他放到“列传”里呀!

李老师:小文,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在回答你这个问题前,我想再介绍一些材料,相信你看完之后,会对司马迁的选择有更多的了解。

【材料一】

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然羽非有尺寸(指极少的封地),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三】

《史记》列项羽于本纪,列陈涉于世家。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将陈涉与项羽合为《陈胜项籍传第一》。

小文:李老师,我明白陈胜被列为“世家”的原因了,①{#blank#}1{#/blank#}。

李老师:真不错! 那你能从材料里看出司马迁对待历史人物的态度吗?

小文:能,②{#blank#}2{#/blank#}。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填空。

老师: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我们完整理解名著的内容、主题精神,现在我们围绕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整

体感受进行分类探究。请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小冀:老师,我想说说我对书名的理解。《红星照耀中国》是①{#blank#}1{#/blank#}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一部文

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这里的“红星”象征着②{#blank#}2{#/blank#},可以说“红星照耀中国”这一书名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赵燕:老师,我想分享我的阅读方法。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我会先运用速读法,利用书的③{#blank#}3{#/blank#},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再采用④{#blank#}4{#/blank#}(阅读方法)对特定章节和相关事件重点研读,比如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小语:老师,我来评析人物。我最喜欢的人物是⑤{#blank#}5{#/blank#}(人名),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我最佩服他的一件事是⑥{#blank#}6{#/blank#}(简述情节)。

文文:我对历史事件很感兴趣,因此我早就把历史课本认真读了一遍。在阅读这部纪实作品时,我常与历史课本互为参照,比如在读到“总司令被逮的这一惊人事件,说明它怎样把中国的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时,我就知道“这一惊人事件”“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就是历史课本中提到的⑦{#blank#}7{#/blank#}。

老师:同学们分别从书名、阅读方法、人物、历史事件等方面进行分类探究,非常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名著读深、读透,真正做到“整本书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却说那孙行者请三藏上马,他在前边,背着行李,赤条条,拐步而行。不多时,过了两界山,忽然见一只猛虎,咆哮剪尾而来,三藏在马上惊心。行者在路旁欢喜道:“师父莫怕他,他是送衣服与我的。”放下行李,耳朵里拔出一个针儿,迎着风,幌一幌,原来是个碗来粗细一条铁棒。他拿在手中,笑道:“这宝贝,五百余年不曾用着他,今日拿出来挣件衣服儿穿穿。”你看他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那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也不敢动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的脑浆迸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珠玉块,唬得那陈玄奘滚鞍落马,咬指道声:“天哪,天哪!刘太保前日打的斑斓虎,还与他斗了半日。今日孙悟空不用争持,把这虎一棒打得稀烂,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

行者拖将虎来道:“师父略坐一坐,等我脱下他的衣服来,穿了走路。”三藏道:“他那里有甚衣服?”行者道:“师父莫管我,我自有处置。”好猴王,把毫毛拔下一根,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把牛耳尖刀,从那虎腹上挑开皮,往下一剥,剥下个囫囵皮来,剁去了爪甲,割下头来,割个四四方方一块虎皮,提起来,量了一量道:“阔了些儿,一幅可作两幅。”拿过刀来,又裁为两幅。

(选自《西游记》第十四回)

原来但凡世上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稍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听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稍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紥,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以下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习《西游记》和《水浒传》打虎情节的成果,请你相互参照,完成相关的阅读任务。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