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201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回答下列各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注】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

    (选文有改动)

    (1)文章开篇写道“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12的人。

    【答案】
    (2)文章③④⑤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
    (3)如何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

    【答案】
    (4)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答案】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11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去年年底美国大使馆公布PM2.5的数据引起了国人热议,一时间专业术语“PM2.5、PM10”成了人们谈论的话题。PM2.5究竟指的什么?它对人类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②首先要了解的一个词是“PM”。PM是“颗粒物质”的缩写,PM10代表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被称为粗颗粒物;PM2.5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也被称为细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③在现代城市里的众多污染物来源中,颗粒污染物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污染来源。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而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有数据表明,上班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能迅速提高空气中pm2.5的含量。也有专家指出下午2点至4点,属于pm2.5浓度最低的时段。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④现代医院证明,含有高浓度超细颗粒(PM2.5)和大颗粒(PM10)的空气会对人体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健康伤害。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通常不会进入人体的肺部,因为我们的呼吸器官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过滤和阻拦,它们只会对我们的眼睛,鼻子和嗓子造成潜在威胁。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可能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PM2.5除了【甲】本身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外,它还【乙】能侵入人体肺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为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不易被阻挡,并且携带细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可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⑤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更大影响。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颗粒物,但是颗粒物却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使蓝天消失,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这种天气就是灰霾天。虽然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当颗粒物的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接近的时候,颗粒对光的散射消光能力最强。可见光的波长在0.4-0.7微米之间,而粒径在这个尺寸附近的颗粒物正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PM2.5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师

           ①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②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③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

           ④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⑤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⑥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⑦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⑧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⑨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

           ⑩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⑪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你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图书馆里的空位

    宋耀良

           她又出现在研究生院的大门口,拎着竹篮和网袋,身后跟着小男孩。

           门卫认出她来。疲惫的面容,干涩的发丝,眼中蓄着深深的忧伤。

           “贵州又发大水了?“门卫同情地问了一句,就摆摆手让她进去。还告诉说领导在院部二楼开会。她却往左拐,上了这最高学府的图书馆的三楼。把东西放在前厅,让小孩自个玩耍,她推开弹簧门,迈着沉重而又坚定的步履,走了进去。

           她默默地数着。缓缓地移步到第八条桌子的第三个座位上,呆呆地站立许久,神情肃穆。猛然间,她又凄哀地颓坐在皮椅中,咝咝地喘着气,显出一种无法言状的疲惫。

           一年前,她的爱人,研究院的优等生,积劳成疾,就是在这个座位上突然去世的。

           当她抬起头来时,边上陪坐着一位银丝满头的老人。

           “孩子我让人领去吃饭了。在那里日子过得还好吗?”慈祥老人的关切中掩藏着怜悯,轻轻地叹着气。可眼前的她,双目中却掠过冷峻。“哦,馆长这个空位,我占定了!”她紧咬牙关,答非所问地说。随之,一双抖抖索索的手,展开一份录取通知书,上面盖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鲜红的印章。老馆长怔住了,“哦哦,还是他的这个专业,呵呵,好!”

           她却伏在桌面上,双肩禁不住颤抖,寂静的图书大厅里,响起了一阵抽泣。一年前,她在追悼会上,没有哭泣,没有流泪。今天,她这样回来了,却……

           “哭吧,把那些都哭出来。这泪中有悲,更有喜。”老馆长喑哑地在一边自言自语。

    阅读与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昂碎琴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日:辇①千缗②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③,碌碌尘土,不为人知!

        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④溢都下。

    (选自《智囊全集》)

    【注释】①辇((niǎn):载运。②缗(mí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文为一缗③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④声华:声名。

    【乙】敬之①识才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雅爱项斯②为诗,所至称之,繇③是擢④上第⑤。斯字子迁江东人。敬之祖客灞上,见闵人濮阳愿⑥,阅其文,大推挹⑦,遍语公卿问。会愿死,敬之为殓葬。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哆】传第八十五》)

    【注释】①敬之:杨敬之,唐代文学家。②项斯: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③繇(yáo):人名。④擢(zhuó):提拔。⑤上第:前几名。⑥濮阳愿:人名。⑦挹(yì):提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梁衡《壶口瀑布》)

    阅读
    冬有菘
    黄宁

    ①超市里新进了大白菜,作为一个地道北方人,一看就知道是经了霜的:个大、饱满、脉络清晰、鲜嫩多汁。也只有这样的白菜,才酥脆甘甜,透着一股子浓郁的清香。何况标牌上清清楚楚标注着出产地:我的家乡!尽管家里人口单薄,还是毫不犹豫抱了一大棵回家。

    摆弄着远道而来的家乡白菜,似乎在翻阅熟悉的记忆。这样肥嫩鲜脆的白菜,可以清炒,可以醋熘,

    也可以下辣椒做辣白菜,起锅时加一勺醋,又成了酸辣白菜。素炒白菜取其鲜香酥脆爽口。刚采摘的白菜还可以将菜心的嫩叶取下,细细切丝,然后撒上姜丝、白糖,再淋几滴香油、一勺香醋,充分搅拌后就是一道下酒的佳肴,酸甜香脆,尤其是带着一点冰爽的口感,但又不似肉冻般冰牙,堪称纤秾合度。白菜还可以剁馅儿,包饺子,包包子,无不佳善。白菜与肉融合,充分吸收了肉汁的鲜香,又反过来剔除了肉的油腻,入口即化,百吃不腻。最佳的做法还是和五花肉、粉条、豆腐一起炖,直到肉烂骨酥,而白菜在吸足了汤汁,绵软无骨后,反倒添了十分内里的筋道。逢有大小聚集,母亲必做这一道压轴大菜。白菜还可以入汤、打火锅,无论哪一样,食者都能被其酥脆绵软筋道的口感迷倒。

    ③在物质不丰富的年代,白菜是大众的越冬菜、果腹菜。没有大棚和温室的年代,北方漫长的冬季里,有三样菜普遍且保质期长,第一是白菜,然后是萝卜,土豆列第三。后两样易生芽变质,比不得前者,故白菜堪称挑大梁。到了日子,人们一早去排队,焦急地等待,忙碌地挑拣。那时候不仅蔬菜种类少,肉类副食品更缺,一年难得痛快吃几次肉。妈妈们最擅长的,是把肉细细切做臊子,用酱油葱花炒了,等到白菜萝卜将熟,再撒入锅内。其实黄豆一般大的肉粒满盘没有多少,但闻起来喷香。

    ④闲时翻看杂书,发现白菜居然是个宝,也是我国地道国产,早在六千年之前的半坡时期就有种植。白菜还有个很雅的学名叫“菘”。陆佃《埤雅》云: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宋代诗人范成大曾经在《田园杂兴》写道:“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中医认为白菜微寒味甘,具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之功效。我曾有一年到外地学习,水土不服,吃了许多降火消炎的药,还是不能止住层出不穷的痘痘滋生,压抑不住两臂的湿疹蔓延。无奈之下,便用白水煮白菜,然后猛灌下去,居然慢慢得愈了。

    ⑤汪曾祺先生在记叙家乡风物时,说到家乡盛产青菜,白菜却是稀罕物,因为由外地运来,极贵,并被命名为“黄芽白”。如今白菜已成为众多鲜菜之一种,即使大年除夕,无论南地北境,都有新鲜蔬菜供应。我家过年的家宴上,不能少的一道菜仍然是白菜炖粉条。大家赞不绝口的是白菜,炖煮到颤颤巍巍晶莹透亮的五花肉反倒成了点缀。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9日,有改动)

    注:“白菜炖粉条”是东北名菜。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