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默写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4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①悠哉悠哉,。
②感时花溅泪,。
③前不见古人,。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 , 小园香径独徘徊。
⑤ , 死于安乐。
⑥北国风光, , 万里雪飘。
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比喻新颖传神,是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
⑧“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李白《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范仲淹《渔家傲》中“”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⑨选择以下其中之一,默写省略的文言句子(不含标点)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四时俱备。”;
《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
家国情怀 | 修身为人 | ①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blank#}1{#/blank#}。(《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感念亲情 | ②{#blank#}2{#/blank#}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 |
忧国忧民 |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blank#}3{#/blank#}。(杜牧《泊秦淮》) ④伤心秦汉经行处,{#blank#}4{#/blank#}。(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 |
舍生取义 | ⑤){#blank#}5{#/blank#},{#blank#}6{#/blank#}?是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下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 | |
精忠报国 | ⑥“{#blank#}7{#/blank#},{#blank#}8{#/blank#}。”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⑦“{#blank#}9{#/blank#},{#blank#}10{#/blank#}”古诗文中精忠报国的精神,渗透在中国人的血脉里,融入于五千年的文化中。 |
主题 | 文学常识与名句 | 出处 | |
岁月流逝 | 崔颢登楼,写下“①{#blank#}1{#/blank#},{#blank#}2{#/blank#}。”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 | 《黄鹤楼》 | |
失意飘零 | ②{#blank#}3{#/blank#}(人名)出使塞外,写下“③{#blank#}4{#/blank#},归雁入胡天。”以写景交代行踪,表现诗人失意飘零之感。 | 《使至塞上》 | |
老当益壮 | 曹操写下“④{#blank#}5{#/blank#},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明自己虽近暮年, 仍然老当益壮, 雄心不减。 | 《龟虽寿》 | |
痛恨战争 | 安史之乱中,忧国忧民的杜甫看到战火连绵, 久盼家音而不得,写下“⑤{#blank#}6{#/blank#},{#blank#}7{#/blank#}。” | 《春望》 | |
主题 | 文学常识与名句 | 出处 | |
抑郁不平 | “⑥{#blank#}8{#/blank#},{#blank#}9{#/blank#}”这两句诗,杜牧以二乔命运代指东吴命运,隐含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慨叹。 | 《赤壁》 | |
居安思危 | 孟子居安思危,指出导致国家灭亡, 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⑦{#blank#}10{#/blank#},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