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5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

    ①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快了就难免浮躁。比如那些一夜暴富的神话,那些平步青云的传奇,还有那些赤裸裸的炫富,都会让正准备扎根的你,内心突然失去平静。也许你会感叹,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没有多少时间能深植自己,更别说安静扎根了。但我认为,做人行事切忌浮躁,而要沉稳务实,脚踏实地。这好比一棵大树,只有扎根大地,才能抗击暴风骤雨,才能枝繁叶茂。正所谓。

    ②扎根大地,踏实行事,才能将基础打牢,将能力累积。辉煌的成绩背后,是训练场上姚明站在同一地方,千百次反复地练习投蓝,是刘翔认真地做着枯燥的肌肉锻炼。姚明灌篮的飒爽英姿、飞人刘翔的“云端”神话都凝聚着苦练的汗水,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迅速敏捷的身手,其实都只是平日基础动作训练的连贯整合。

    ③“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繁花绿叶下面一定有根的努力,磅礴大海的前面一定有涓涓细流的汇聚,风光耀目的背后一定有踏实艰辛的汗滴。

    ④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要有潜下心来、勇于挑战并坚持到底的信念与毅力。

    ⑤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淡泊的情怀。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无论是作为乡村教师还是名满天下的专家学者,他都一如既往淡泊名利,专注于田畴,扎根于泥土,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成为广受赞誉的“杂交水稻之父”。

    ⑥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著名科学家霍金21岁就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但他克服了全身几乎不能活动的障碍,克服了基本丧失语言能力的困难,完成了《从大爆炸到黑洞》《时间简史》等伟大著作。轮椅没有限制住他心灵的自由,疾病没能阻挡他思维的扩散。

    ⑦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古文学家季羡林,十年如一日,潜一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谨作风影响世人,让人钦佩不已。志在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业的巴尔扎克,笔耕不辍,努力创作,辛苦耕耘,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获了成功的果实。

    ⑧扎入大地,不慕云淡风轻,是树根的潜修;勇于挑战,不惧艰难险阻,是行动的根植;坚持到底,不畏万苦千辛,是人心的锻铸。

    ⑨不踏实地,驰于空想,何以享千里风光之醉美?望而却步,知难则退,何以感一览众山之豪迈?浅尝辄止,锲而舍之,何以聚金石镂空之匠心?

    ⑩只有戒除浮躁,脚踏实地,像树一样扎根而后长,像水一样盈科而后进,坚实迈好每一步,稳步向前不松懈,才能最终到达一个美好的境界。让我们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在地面开花结果,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注】①盈科:溢满洼地。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说说选文第⑤﹣⑦段的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4)、选文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从下列道理论据中,选出最适合填在选文第①段横线上的一项(    )

A、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D、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贞观政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母亲的茶事
①乡村五月的晨,醒得特别早。仿佛还没来得及揉揉眼,天色便温柔地明亮起来。
②想起临睡前母亲说今天该采茶了,赶紧翻身起床。清水洗漱后,素面朝天地向屋后茶园信步而去。
③沿着春草丰满的小径向前,向前。晨露盈盈在我穿行游走的身后滴答作响,行不远,就看见母亲拎一小桶埋头在茶树丛中一朵一朵地采摘青茶。天地间罗下薄薄的清雾,空气中漫布着青草、泥土特有的味道,茶树们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伸出一只只浅嫩的小手,一定是想抓住这个春天轻灵的羽翼吧!
④母亲含笑嗔怪我昨日在旅途风尘仆仆一天,累了,没多睡会,眼神却分明欣喜地巴望一起采茶,多点时间亲近她的女儿。学着母亲的样子,我一边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鸟舌般俏皮柔嫩的新芽,一边听她细声轻语絮叨着如烟的往事。
⑤一场场春雨飘过,茶树喝饱了水,滋滋地直望外冒着青翠的嫩芽,从清明到立夏前都是采茶的季节。那时候,青山茶场的千里茶园里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了,远远放眼望去,碧绿葱翠的茶山上星罗棋布地遍撒着一个个俏生生的采茶姑娘。她们如翩翩彩蝶穿梭在一条条绿色长龙间,头带草帽,腰挎竹笼,双手起舞,上下翻飞,一片片,一叶叶,采摘着满垅的希翼和梦想,茶树兴奋地颤抖着发出淅淅沥沥的欢唱。少女时的母亲便是那群茶姑里的一个。以前采茶都是一水的黄花闺女,母亲说,茶是最好“色”的,一个季节下来,那些丰满水灵的女孩子一个个都变得面黄肌瘦,神色憔悴。我一旁听了吃吃地笑,哪里是茶好色呀,分明是采茶的活太艰辛乏味,茶姑们的消瘦大致是劳累所致吧。
⑥布谷鸟高声吟唱着不急不慢地巡回在原野,和煦的清风痒痒地拂面而过。说着这些青葱往事时,母亲像往常一样抿嘴笑了。细细看看母亲,她真的老了,那昔日光洁明媚的额角不经意间爬上几道深深的沟壑;清澈的眸子有了些许浑浊;逐渐发福的身体不再灵动妙曼,连采茶也要戴着老花镜才能看清。我暗暗叹口气,心里湿湿沉沉的。不知还能喝多久母亲亲手采摘的茶叶了。
⑦吃过晚饭,父亲笑吟吟地问我要不要看茶叶是怎么炒制“出笼”的,他毫不吝啬地夸起母亲的聪明能干,去年只看过一次就学会了自己做茶。灶膛里的豆萁随着划起火柴的青烟熊熊燃起,红彤彤的火舌忽忽地舔着锅底,母亲把我们采了一天的青茶叶一股脑儿倒进锅里,赤裸着双手不慌不忙地翻炒起来。一股浓郁的清香蓦地扑鼻而来,飘飘缈缈地弥漫开去,一时间连满屋的空气都沉醉在沁人心扉的茶香余韵中。
⑧杀青、摊青、烘焙,母亲双手不停舞动,翻、揉、捻、搓丝毫都不含糊,那一点头一舒臂的灵活机警好象换了个人似的。我托腮依在灶边,贪婪地吸着,嗅着,陶醉着,铁锅散发的热气合着茶叶袅袅的清香逐渐逐渐盈润着我的心……
⑨二个多小时后,茶叶终于烘干焙好,粉墨登场了,簸箕里的新茶条索紧致,纤毫毕现,一共7两有余。望着母亲红肿麻木的手掌,拭着她额头沁出的汗珠,我感动莫名,没成想,每天在手中的青瓷茶碗里舒缓轻舞,婀娜多姿,清香碧纤的茶叶,竟然来得这么艰辛不易。那杯中朵朵盛开的叶片,可是朵朵都凝结着母亲浓浓的爱呀!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后面问题。
                                                                                         上天种的花
                                                                                             古草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瘦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吃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的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眼望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绵软、滑溜、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 但却没有肉的油腻,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⑦后来眼睛就格外留意潮湿的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遇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啥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一下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啊,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慈祥地笑着。
         ⑩是么?怪不得只我们家有呢,一时我们就骄傲地昂起了头。读了两年书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也就会写几个歪歪斜斜的字而已,给我们讲不来做人的大道理,更不会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感化我们,但她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通俗易懂,我们欣然接受了。想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呢。
        ⑪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做得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时候,我们从不争不抢,你推我让。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和身边的每个人相处,母亲满意的笑容,就常常在脸上挂着了。
        ⑫其实我们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的说法,但总认为有一双意味深长的眼睛,时刻在天上方严肃地注视着,自己是一览无余地暴露在那双法力无边的视力之内,所以我们坦诚做人,不偷不拿,不骗不坑,我们爱自己的手足和亲人,进而去爱他人,爱这个人间。
        ⑬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都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选自《智慧》,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学习的目的

    ①学习,似乎是我生活的全部。它对我、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然而,在学习之余,我却从未想过学习的目的。

    ②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学习的目的都是不同的。意志消沉的人是被迫去学,学的目的在于别人;胸怀大志的人是自发去学,学的目的也在于别人。不过,更多的人学的目的在于自身。为财源广进,为位高权重,为人之仰慕,为光耀门楣……但,这些似乎都不是学习的真谛。

    ③为别人而被迫学习的人,自然心有不甘,意有不满。怀着这许许多多的不甘和不满,无心去学,无意去学,便也在情理之中了。倘使被逼得紧了、急了,便借着“冲动年代”的冲动脾气闹个鸡飞狗跳、永无宁日。学习对于这些人来说,反成了祸害。

    ④为别人而自发学习的人,自然胸怀宽广,学有动力。正如范仲淹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刻苦修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读书,声载华夏;钱学森潜心钻研,振兴民族科技,终成伟业。还有许多平凡岗位的技术人员为了实现技术革新不断钻研。学习对于这些人来说,便成了责任。

    ⑤若是抱着求名、求利、求权之心而学,便成了“动机不纯”。根既朽之,叶岂荣焉?拿起书本、金钱、美女、令牌、绶带,先一一在眼前云烟般缭绕,结果绕花了双眼,罩住了心智,蒙晕了头脑,再去看那些公式、定理,又怎么能钻得进去、想得出来呢?纵然能缚住心思,不再心猿意马,却治不住求名之切,用心浮躁。学习时难免受到利欲所迫,急于求成。这时,学习就等于通向失败之路。

    ⑥其实,钱、权、名都是身外之物,如过眼云烟,过分地追求就会身陷世俗,难以自拔。若利用学习来追求,便是入了更大的误区,到头来得到的只不过是一枕黄粱,满腹辛酸罢了。

    ⑦然而,做学问先要静心。诸葛亮曾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见,静心学,学心静。只有心中天高地阔,静如止水,才能专心去学;只有不受世俗外物干扰,才能用心专一。反之,个别人为世俗浮华所干扰,杂念搅扰了内心的平静,追求假学历,不学无术,最终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⑧如此说来,学习的目的就是求“善其身,增其智,兴其国”。

(选自《智慧背囊》,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成蛋的特点是质细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成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阅读《 那一夜之后我的路》,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夜之后我的路     
刘笑冰

①那年,我15岁不到。初二暑假,妈妈送我回上海——初三考学必须回到户口所在地,我只能独立生活了。

②那天清晨7:00左右到上海的家,邻居们都来寒暄,当听说我将独立生活时,没有一个赞成的。三层阁的阿爷说:“上海可是个大染缸啊,这么小的小姑娘,你们怎么放心啊!”一位阿姨带着女儿走到我面前说:“笑冰,你还记得吗?小时候你们两个最要好的,莉娜。”正如史湘云和宝钗黛玉见面那样,“青年姊妹一旦相逢自然是亲密的”。她们是“经月不见”,我们虽是孩童分开,十年不见,但断电的友情还是瞬间接通。

③天黑了,弄堂里坐满乘凉的人,妈妈和邻居们聊着天。莉娜说带我去她最要好的同学家玩,我们手牵手去了马路对面的弄堂。她同学的妈妈特地买来紫雪糕招待我们,我们吃西瓜冷饮聊天,兴高采烈。不知不觉就九点了。回家时妈妈已经不在弄堂里了,家门紧闭。我边敲门边喊妈妈,没反应,继续敲,没动静。我隐隐觉得不对了,一阵不安袭上心头。果然,传出妈妈愠怒的声音,“你去哪里了?”“我和莉娜去她同学家了。”“为什么不打招呼就走?”妈妈果然光火了。那会儿我满心喜悦、兴奋、新奇,哪里还能想到其他。妈妈不开门,黑黢黢的门口,我从面对门站着,到背靠墙站着再蹲着,害怕,委屈,愤怒满溢胸间,更有担心被邻居看到的羞愧,身上全是汗水,脸上满是泪水。那一刻我恨死妈妈了,恨她小题大做,丝毫不理我的哀求,丝毫不顾一个少女的颜面……脚麻了站起,累了再蹲下,妈终于开门了。一进门又是劈头盖脸一顿训:“你到上海第一夜就不打招呼出去这么久,你叫我怎么放心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离开熟悉环境的第一夜,我是淌着委屈、羞愧、害怕的泪入睡的。

④我们从小,父母依着自己的脾性,自然分工了对我们的教育。妈妈负责给我们兄妹仨做规矩;而“对着天星打枪总比对着屋顶打枪要高”“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之类的大道理,归父亲负责灌输。做错事的“鞭子”总是妈妈“抽”在我们身上的,她的方式向来简单粗暴。那一夜,妈妈用她的方式又狠“抽”了我一下。

⑤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那一夜,妈妈又何尝是睡得安稳的?她只有二十天的假陪我熟悉这个我已全然陌生的花花世界,之后就得我独自去面对一切。父母对我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担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社会风气,又是生活在私密性极差的石库门、几辈交情的老邻居周围,父母对我的安全也不是很担心,他们最担心的正如三层阁阿爷说的,怕我学坏。邻居们的话已足以动摇妈妈的决定,可又只能一赌,晚上她就看到了她担心的苗头冒出来。她用极端手段,是要让我知道害怕,知道一个小姑娘该怎样保护自己,知道我是来好好读书的,不是到处闲逛的。她的苛刻、过分、狠心交织了多少担心、无奈、害怕,远甚于我。她只能用自己的方式确保这一把“赌”只赢不输。

⑥那一夜,那一“鞭”,把父母之前对我的严格要求全部抽活。学校在弄堂尽头的马路上,初三那年,我的活动范围也基本就在通往学校的路上。这条路是笔直笔直的,我从没走岔过,直到如今,我已中年。

阅读理解

夜深篱落一灯明

栗碧婷

①“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思乡的古诗句里,觉得叶绍翁的这一句格外好。

②儿童、促织、篱笆、温暖的灯火,各安其位,却又彼此牵牵绊绊。看似平淡无奇,却又异常贴已,有说不出的闲适。这样的闲适,觉得特别有底气。

③凭栏而望的羁旅者,在用心地体味着这份淡然,以及淡然里那丝丝的温暖。灯火摇曳,促织低唱,于清秋的夜晚,不低徊哀伤,不把酒问月,只是静静地望着眼前景,不耽溺,不自拔,一小缕风顺便将一片叶子捎过来,落在了他稍稍单的秋衣上。秋衣是去年的,也许是离家时母亲亲手缝制的那一件,然而,他并不在意,只是偶尔拢了拢垂下来的长袖,雾气蒙蒙,凉意淡淡,多日萦绕心头的孤单在不远处的灯火里渐渐消融、弥散。一阵暖意于心头悄悄升起,这样的暖意不明亮也不壮丽,对于一个羁旅者刚刚好。

④夜深。深得有了清气,有了白月光一样的纯意。“情到深处自然淡”,光阴的锦帛上繁华落尽,一路走过的良景,喝过的陈酒,朋友折枝相送的美意,绿萝牵衣的惬意,此刻都留了白。迷蒙的夜色里,篱笆歪歪斜斜,疏影淡淡,攀附其上的枯藤似一路散落开来的墨迹,飘逸、闲散,好比人生章节里那写不完的林林总总,如此一笔带过。一笔带过,也未尝不好,略去的,隐去的,便有了无尽的深意与禅意。

⑤一直觉得万家灯火,不是令人徒增怅惘,便是让人心生空虚无序。而恰是那僻院里的一盏,光影绰绰,摇曳生姿,橘黄如旧色往事,在秋野的清静中摊开,或卷着花边,柔软、温情,宜人宜心,像极了少时自家方木桌上的那一盏,此盏,彼盏,圆了,缺了,故园秋声透迤而来。三更灯火五更鸡,母亲的催读声、夜色里滑出来的击更声、秋虫的呢喃声……于这微凉的秋夜,散发出迷人的节奏。

⑥“远望可以当归”,说得极是。

促织的鸣声浸着亮,镀着翠,从篱笆旁的草丛里小珍珠似的一颗颗滚出,接连不断,大约这珍珠是串了线的。杜甫诗云:“促织甚细微,哀音何动人。”此音必当不是了。循声而来的儿童听出的是稍稍的明媚与清丽,近了,更近了,顺手折一小枝,无须褪尽残叶,早就被风卷走啦。蹲着、爬着、眯着眼、噘起小嘴巴,找促织啊,“也真是的,声音明明在这儿……”结果,泥渍、草汁弄了一身,握在手里的促织“嘟,嘟,嘟,……正叫个不停呢。“蟋蟀暮啾啾,光阴不少留”,白居易听出的是岁月流逝的“咕咕”之音,高低不止,凉如秋水,悲苦自知。而挑促织的儿童正带着促织在回家的小道上撒腿欢跑,白月照水,波澜不兴。

⑧夜风清爽,灯火淡淡,儿童的纯真笑声仿佛在草尖上滴溜溜打转。观者不禁莞尔,眉字间看不出一丝清愁。耳廓边幼年的促织声悦耳如歌,一股潮热在心头荡漾,一低眉,故园的野地顿时花枝颤颤,草香幽幽。

⑨想起六月的一天,随母亲去麦地,不小心被麦芒刺痛了手,小脸顿生不悦之情。母亲连忙钻进麦地,寻得一只羽翼震得沙沙响的蚱蜢,扇动的羽翼是多彩的,有翠绿,有桃红,母亲找了一根线让我牵着、我喜欢看它飞翔的样子,麦芒的刺痛感早就被那多彩的羽翼扇走了。如今,我只要一看到灼灼盛开的桃花,就会想那是不是正在飞翔的蚱蜢的羽翼。心里是满满的明艳与温暖,那是永远不会凋落的飞翔。

⑩“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凡事不必那么匆忙,也不必因关山重重、思乡心切,而涕泪交加。如叶绍翁这般缓缓行,慢慢看,纵然离乡万里,也试着数数落花,听听促织,闻闻草香,看看俏皮儿童……然后静静聆听醉在光阴深处的往事相懒懒拱动的声响,如此,悠然盈盈,山高水远里,自是风光祷旎,温情脉脉。有了一颗静笃的心,再浓的也就自然淡了,再远的路径也能风景读遍。

(选自《散文百家》2020.05)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