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5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滴水之恩

    ①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成暗黑,我孤单地走在村路上。

    ②为了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字库”古塔,我来到这个金黄菜花亦开亦败的陌生乡间。当我绕过好些小桥流水人家,再寻回先前下车的小街时,早已错过了返程的班车。想起明早课堂上那十多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踏上了30里的归途。

    ③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已在天边耀眼地勾勒……

    ④我边走边期盼着能搭上顺路的车。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然而司机丝毫不理会我极力挥舞的手臂,绝尘而去。

    ⑤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

    ⑥终于,一辆小拖车被我拦在了路中央。烟尘未散,我已冲到了驾驶室的窗下。看到司机的一瞬间,我便认出了他……

    ⑦几个月前,我来到马山小镇见习,看见他颓废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衣衫不整,须发蓬乱,无神地半合着眼。人们在他身边窃议着,却不愿多事,怕帮助这样一个来路不明的人会给自己惹来意想不到的麻烦。虽然这个潦倒的人并没有在面前放一只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又渴又饿,于是我到几步之外的茶水摊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都未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地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规劝了那个流浪汉一句,便走开了。

    ⑧眼前这个人虽然整洁而精神,我还是认出了他。我焦灼地问:“去马山吗?”他迟疑了一会儿,点了点头。我连声道谢,赶紧爬进了驾驶室。

    ⑨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灭。“你是马山人?”他问。我摇摇头:“不是,我在那儿见习。”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

    ⑩四周静静的,只有雨点叩窗的脆响。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没脸回家,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吃的,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谢她。”我试探道:“就因为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⑪他不屑地看了我一眼:“你不懂,我那时候心灰意冷。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唉,我真的不知怎样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⑫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因为我不仅想维护他的尊严,还想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⑬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该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啊。”他深吸了一口烟,然后徐徐吐出。我用力地点点头。

    ⑭“马山到了!”他刹住车。我道着谢,请他下来喝杯热茶休息一会儿。他笑了笑,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再见!”雨滴在车身上,溅出了大朵大朵亮丽的水花……

    ⑮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当初的滴水之恩,在后来的生活中却得到了别人的涌泉相报,举手之劳,换来的是爱心的传递。

(本文有删改)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

时间

大雨即将来临时

“我”上车后

告别时

情节

“我”不得不步行返校

“我”听小拖车司机讲述马山人帮助他的故事。

(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⑦段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⑭段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

雨滴在车身上,溅出了大朵大朵亮丽的水花……

(5)、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选文第段。

(6)、选出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选文中的“我”是一位有责任感、热心、善解人意的人。 B、卡车司机的做法更加衬托出小拖车司机愿意帮助他人的善良。 C、选文第11段中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小拖车司机对“我”的感激之情。 D、“我”之所以没有告诉小拖车司机“我”就是那个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只是因为“我”不想损伤他的尊严。
举一反三
      阅读《山中访友》中节选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③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④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百合花开

宓月

    ①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了我。

    ②在草丛里,它独自开着。它几乎和我一样高,花朵像喇叭一样大,却一点也不张扬,白色的花瓣微卷着,露出嫩黄的蕊。擎起它的根茎好像不胜重力地自然弯曲,让它看上去那么高贵,却又那么孤寂。

    ③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

    ④父亲说,这是野百合。因为我喜欢,父亲决定把它带回家。我本以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没想到,父亲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先清除了周围的一大片杂草,很快,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现在我面前。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它纯洁的白,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可它又是那么无助而脆弱。我担心它那瘦长的根茎,风一吹就会被折断。父亲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锄头从四周开始挖土,他掏得很深。我全神贯注地守在一旁,扶着花朵。很快,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球茎,完整地悬空出来。

    ⑤父亲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托着球茎,把花朵搁在肩膀上。我欢天喜地地跟在父亲身后。那朵百合花在父亲的肩头一颤一颤的,正冲我笑嘞。

    ⑥父亲把它种在屋旁的菜地里,用一根小木棒将它固定好。经过一番腾挪,野百合似乎也累了,有些萎靡不振。我疑惑地问父亲,它还能活么?父亲笑笑,说你明早来看它。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菜地里。只过了一夜,野百合似乎适应了新环境,精神抖擞地立起来。硕大的花瓣上,还有几颗露珠在晨光中闪烁。我的整个暑假,因为它,多了许多憧憬和幻想。每天,我像探望老朋友,看它在风中摇曳,看蜜蜂在它的花蕊里沾满嫩黄嫩黄的花粉……

    ⑦九月天气逐渐转凉,野百合也在一阵阵的凉风中逐渐枯萎、凋零。看着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父亲说,我们可以把球茎分瓣,来年会变成几棵,父亲将百合花的球茎挖出来,分成七八瓣,在菜地的一角重新栽下去。

    ⑧八岁那个冬天,我每天都要去看看,但是,野百合的嫩芽迟迟没有冒出来,我便等得失去了耐心。美丽的雪花,春节的喜庆,使我几乎忘了野百合的事。春天来了。太阳的温暖改变了这个世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我即刻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

    ⑨父亲让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么长成的,也教会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是他给予我的欢乐太多,让我二十年都不愿走出他给我的幸福时光。可他又是多么的残酷,二十年前就丢下我独自远去。让我经常在这一刻谈笑风生,下一刻便愁云密布。

    ⑩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过匆促、短暂。仿佛流星在心中留下的刹那光芒,要我们用尽一生去寻找、捡拾。我常常会突然忘却自己身在何处,满心满眼都是父亲的影子,伸出手却总也触摸不到他。那倏然间的惊悚,似一个无底的深渊,无论我怎么努力,世界的一角已无可挽回地沦陷……直到今天,每当看到百合花,我都会伤感和怅惘,我知道它们中永远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长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爱无限地放大,最爱我的父亲也不会再回来。可我仍固执地相信,还有许多野百合在某个荒野一年年寂寞地盛开。它是我孤寂中的念想,迷茫时的希望,是当我的人生沉入谷底时,亮着的最后一束光芒……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6年01略有删改)

记叙文阅读一

北漂的鱼

宋红梅

①儿子高考名落孙山,我的郁闷变成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只要一点刺激,就会喷发。

②我整天阴着脸,压住火,耐着性子,厉声问儿子:“这会儿别人不逼你读书,你毕业干什么?”我一贯强调读书重要,可顽皮的儿子总和我唱反调。他爱好电脑,虚拟世界有无穷的吸引力,以至于他沉迷于此。为此,我竭力想把他从虚拟世界拉出,可一切都是徒劳的。

③如今高考结束,儿子要到北京学电脑。我联系学校,收拾铺盖,在一个闷热得喘不上气的夏夜,送他上了北京的火车,我的忧虑也随着列车北上了。

④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想起他小姨在那儿,让她不时地关照他,给他个建议,给他个提示,我变成幕后操纵手。

⑤两年过去了,儿子毕业开始找工作。一天,我实在憋不住了,拿起电话问:“儿子,工作找到了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没呢,跑了大半个北京城。如果有单位要我,不给工资也行,权当我实习。”我拿着电话,眼泪与声音同步进行,还得装作若无其事安慰他:“年轻人有魄力,总有人愿意要的,别担心。”“好的,老娘,我再继续找吧”,“别急,慢慢找。”我尽力宽他的心。人生的第一步难啊!无论如何,也要鼓励他走下去。几天后,他终于找到工作,开始上班。

⑥日子像流水,儿子在北京一天天地长大。他打来电话,告诉这告诉那,从他打电话的次数知道,他和我的隔阂正慢慢消减。互联网的世界是他的追求,他在自己的追求中快乐着,工作着。

⑦几年下来,我想他的时候,就抄起电话问:“儿子,你在单位干啥呢?”电话那头,一阵嬉笑,说:“老娘,我们做的事情,告诉你也不明白,你落后了,哈哈……”那笑声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曾那么疯狂压制他的兴致,而如今他却在互联网工作得有滋有味,很是开心。我该如何评说自己的功过呢?我郁闷,迷茫。互联网在悄悄改变着世界,也悄悄地改变着我的思想。“老娘,你落后了。”这句话那么清晰地落在我的记忆中。

⑧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我爱好写作,底稿全存在邮箱里。一次,密码忘了,我的文章也打不开了,找同事帮忙也没能解决,只好打电话向儿子求援,儿子说:“这点小事,好办。”他问了我几个问题,安慰我几句,半个小时后,他告诉我新的密码说这回好了。这回,我自己主动承认:儿子,我落后了。儿子在那头哈哈大笑,很开心。

⑨我落后了,却很开心,因为儿子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愉悦着。我终于从当初的郁闷和迷惑中走出,和儿子开始愉快交谈,两代人和谐相处。

⑩一天,儿子打来电话说,他主动申请到西藏工作。我担心地问这问那,他说:别担心,我都准备好了。儿子大了,相隔千里,腿长胳膊短,我只能絮叨地叮嘱他。儿子到了西藏,给我来了电话,以后半年的时间,他隔段时间给我个电话,汇报此行的过程。他说得很平淡,很从容。半年过去了,他从西藏回来带回一堆的礼品。儿子大了,我好开心!

⑪半年后,他的公众号《墨质》面世,“用淡淡的墨汁,挥洒生命的质感”是墨质的主题。我惊呆了,亲朋好友啧啧称赞。他把北漂的生活,写成随笔和长篇小说《张小白和宋小黑》。读着《墨质》,我详细了解了他的成长经历和西藏之行。坐飞机的颠簸、高原反应的痛苦、生活的不适,他可是一个字都没向我透露。哦,儿子大了,不想让我为他担忧。我一边读,一边擦眼泪。

⑫北漂的鱼,这是儿子送给自己的绰号。如今,这条鱼还在北京的人流里漂泊拼搏,任凭风吹雨打,勇往直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小题。

表叔的漫漫还债路

①表叔的儿子结婚,在婚宴上,作为男方家长,表叔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人生的路很长,无论以后你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心存善念。”表叔的一番话迎来宾客的阵阵掌声,表婶笑着,眼角闪着泪光,她最能理解表叔话里的含义。这一路,他们走得真不容易。

②表叔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便到处打零工。20岁那年他随着村里的人,在一家建筑工地学做钢筋工。他人勤快,在工地上,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很快便得到包工头的赏识。

③有一年冬天,天刚黑,包工头把表叔叫到办公室,对表叔说,他得办一件急事情,屋里有一笔几十万的工程款,没有来得及存银行,得找个靠得住的人看守这笔钱,表叔无疑就是包工头心目中那个靠得住的人。接到这个“重任”,表叔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包工头回来,清点了钱,一分不少。看见满眼血丝的表叔,包工头竖起了大拇指。

④从那以后,包工头决定提携表叔。他给表叔介绍了很多人脉,表叔也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很快变成了小老板,一年靠钢材生意挣个十几万。在那个全国平均月工资才几百块钱的年代里,表叔已经踏上了财富的快车道。但表叔并不满足。

⑤1996年,表叔在酒桌上结识了一个姓周的江苏老板,两人一来二去成了朋友。过了不久,周老板找到表叔,说他在江苏有个大工程,可以把钢材承包给表叔。表叔在心底一盘算,这笔生意可以挣100多万,挺诱人的,于是决定跟着周老板去江苏。包工头无意中听说了这件事情,便劝阻表叔,让他三思而行,不要冲动,以免踩坑。但表叔并没听从包工头的劝阻,他认为自己和周老板一家人都很投缘,周老板不会坑他的。于是,那年春末,表叔带着东拼西凑的300万元和50个关中老乡来到江苏。

⑥正当表叔憧憬着财富再跨上一个台阶时,却万万没有想到,厄运正朝他悄悄走来。

⑦工期刚进行了一小半,表叔发现好几天没有见周老板了,给他打电话也没人接,表叔的心里不安起来。没多久,又是几天不见周老板出现,表叔才逐渐证实了“周老板跑路”的消息,他整个人都崩溃了。工程烂尾了,更要命的是,表叔垫付的300万的钢材款不但血本无归,还欠了农民工100多万元的工资。这对于出身贫寒,事业刚刚有起色的表叔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怎么办?表叔一根烟接着一根烟地抽。也像周老板一样跑路吧。当这个念头一闪而过的时候,表叔望着那些在烈日下干活的乡亲,却顿感羞愧。如果自己跑路了,家里人在村里怎么抬得起头,自己又怎能对得起那些远离家乡跟随他的乡亲。

⑨那一夜,表叔做了无数次思想斗争,最后决定,无论如何得收拾这个烂摊子。表叔虽然有还债的决心,但面对巨额债务,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该干什么营生。那段时间,他痛苦极了,晚上把自己喝得烂醉,白天蒙头大睡。

⑩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通了,没有资本当老板了,就从打工开始吧,一点一点地挣,一点一点地还。于是,表叔离开家乡,四处奔波,开始了漫漫打工还债路。过了几年,当表叔攒了几万元后,第一次回到家乡。他拿着钱,挨家挨户地给每个农民工送去,并歉意地对乡亲说:“拖欠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一人先还点。”几年不见,乡亲们还以为表叔也出去躲债了,没想到他竟然是打工还债去了,大家都觉得表叔“做人有诚信”,慢慢地对他态度好了起来。

⑪有一天,表叔突然接了个电话,是那个曾经帮助过他的包工头打来的。原来,表叔生意失败后,再没好意思打扰过包工头。如今,包工头已经是当地有名的房地产商,他知道表叔这些年的经历后,觉得表叔为人实诚,决定再次帮扶表叔,刚好他手底下有个楼盘要开发,便让表叔承包了些劳务。慢慢地,表叔的生活有了真正的起色。3年后,他不但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拥有自己的公司。

⑫“无论是不是别人亏欠你,你都要心存善念,好运气总归要来。”后来,每当别人问表叔是如何从深沟爬出来时,表叔总是用这句话回答。(文章选自《读者》,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灯光 秦俑

①上世纪90年代的郑州,电是珍稀资源。那个时候的电啊,说断就断了。断电的不会提前发通知,被断电的也不至于那么不堪,家里有准备的点上一支蜡烛,继续吃饭看书写字。舍不得燃掉那半截蜡烛头的,摸黑洗个冷水脚,上床闭眼就能呼呼大睡。

       ②很怀念那时候的生活,简单、质朴、而又充满热情。

       ③但是,也有烦恼。
       ④最烦恼的是要上早班,我们是德化街北口那边一家商场的餐食员,早晨六七点,就有商场的工作人员陆续来上班。我们得提前准备员工早餐,多半是自制的豆浆,现蒸的馒头、包子,还有炸油条,都是日常最普通的吃食,就是特别费时间。

⑤凌晨四点多、我们同事几个从家里出发,近一点的走路,远一点的骑自行车,从郑州的不同方向,汇集到二七广场,到二七纪念塔的时候,偶尔能碰个面。都是年轻女孩儿,碰面了,笑嘻嘻打个招呼,用电筒闪对方的眼睛,或是互相回应着按响自行车的铃铛。有说有笑的。其实是为了给各自壮胆儿。

⑥说起来,我们几个算是单位里胆大的女孩。凌晨四五点,如果没有月亮,郑州城还笼罩在一片漆黑的夜色中。没有路灯,只能靠一支手电筒。每次走到二七塔的时候,脑袋里飞快地闪过一些奇奇怪怪的零星片段,还有一些市井流传的形形色色的传奇物事,越想心里越发毛。

⑦那时候,二七塔周围的高楼还没有这么多,塔身上的灯也不会长亮,每次从解放路那边走过来,一抬头,二七塔便冷冰冰地杵在那儿,我脚下的步子便忍不住地加快。

⑧直到有一次,记不清是我从二七塔路过的第多少回了。那次我带的手电没电了,天还特别黑,空气中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我使劲甩了甩手电筒,关了重新打开。灯光似乎喘了一喘,叹了口气,又马上熄灭了。

⑨路是熟悉的,但没有了光的指引,路似乎变得跟平时不一样了,变软了,软乎乎的,像踩在棉花上,手脚也一定是冰凉的,背上却快要渗出汗来。为了壮胆,我故意大声清嗓子,故意用力踹地面,心还是慌得很,平常经常偶遇的同事也没见一个。我叫了一声“王小妮”,没人应,又叫了一声“花大姐”,也没人应。慌乱中。一句歌词突然从我的嘴里蹦了出来:

       ⑩“东方红,太阳升……”

⑪这是当时流行的红歌,也是后来二七塔每日报时用的音乐。歌声吼出来,我壮胆不小,而且,不知道是被我的歌声吵到,还是凑巧,二七塔的某个楼层上亮起了一线微弱的灯光。我看了看,雾气朦胧中,我分不清这是一盏油灯,还是一盏电灯。眼里有了光,心里便没了怕。楼是楼,树是树,一切都回归了它们本该有的样子。

⑫就是从这次起,再经过二七塔,我都能看到这盏灯。它总是在差不多同一个时刻亮起,从解放路街口出来,远远地,我就看到了这盏灯。在雾中时它是微黄的,在雨中时它是闪烁的,在风中时它是飘摇的。很快,我的小伙伴们也发现了这盏灯。我们惊喜地分享着一盏灯的秘密,一起想像着这盏灯背后那个温暖的人。

       ⑬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也温暖了我们的整个青春。

⑭一晃过去好多年。有一次,我参加电台组织的一个主题活动,要对二七纪念塔做一期深度的访谈宣传。采访中,一位曾参与塔楼维修的工程师讲到了这么一个故事:

⑮为了完成维修任务,他有几个月时间住在塔楼上。他的睡眠很轻,醒得很早。每天,他都能听到楼下第一批来德化街上班的女工人。那是凌晨四五点的时候,天特别黑,路上伸手不见五指。为致敬那些早起为建设新郑州做出贡献的人们,他每天都会在这个时候,短暂地拉亮维修部的灯……

(选自《百花园》2023年第 6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