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 , 得异境焉,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①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②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③。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之。挹④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

      【注释】①陂(bēi):水田。②傃(sù):向,向着,沿着。③放鹤亭:位于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④悒(yì):通:“揖”,作揖。

(1)、下列各组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欣然起/②大道之 B、①升高而 , 得异境焉/②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亭于其上/②冻风时 , 作则飞沙走砾 D、①好之则其国/②今亦死,举大计亦死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C、子/知/隐居之乐乎 D、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
(3)、下列对两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闲人”包含两层意思,既指自己和友人都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B、乙文是诗人被贬徐州时所作,记述了他拜访云龙山人时的一番问答。 C、乙文指出,好鹤与纵酒两种嗜好,君主因之败乱王国,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所以南面为君不如隐居之乐。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 D、乙文的着眼点不在“亭”,也不在“鹤”,而在赞颂它们高雅的主人。苏轼以极其欣赏的态度摹写了张山人隐居生活的无穷乐趣。
(4)、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④饮酒于斯亭而

(5)、将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余设凉簟 , 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睡去。歌终忽寤,㖤㗅赞之,寻复鼾齁。小傒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黑甜 , 高舂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注]①凉簟(diàn):凉席。②小傒:奴仆。③嗒(dā)然:悄悄地。④㖤㗅(hán hú):此处同“含糊”。⑤黑甜:酣睡。⑥高舂(chōng):指日影西斜近黄昏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