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广东省深圳市七校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二: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年一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才告终。

——《全球通史》

材料四:公元前127年时,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军机处,地近宫廷,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哪一次重大改革?其中对废除旧制度有决定意义的措施是什么?利于加强中央集集权的是哪一条?

(3)、材料三中所说的“帝国的结构”是指什么?该模式有何特点?

(4)、材料四中的皇帝是谁?下了一道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5)、材料五中的军机处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开始设立的?军机处的设立反映出“帝国的结构”出现了什么特点?给我们现代社会的国家治理以什么启示?

举一反三
古代经济发展

材料一

都江堰示意图

商鞅铜方量

汉代耧车模型

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于岷江上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和.水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商鞅变法时铸造使用的量器。其外侧铭文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商鞅以十六寸又五分之一寸为一升。底部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诏书“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

汉武帝时期,农学家赵过发明创制的一种高效的播种工具,由种子箱、耧管和三根犁脚组成。使用这种工具,开沟、播种、覆盖一次完成,省时省力,效率极高。

——根据统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及教师用书等整理

材料二   自西晋末年至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民渡淮过江。他们来自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河流域,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经验。南方本是以农业为主,之后学习北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开发“蛮田”产量颇丰。

——童超《东晋南朝时期的移民浪潮与土地开发》

材料三   古代农书是我国丰富农业技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了解农业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存农书大约260种,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以下为部分农书一览表:

时间

书名

主要内容

先秦

《管子·地员》《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

对土壤、农时及耕作、栽培等农业技术的初步总结。

西汉

《氾胜之书》

记录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

北魏

《齐民要术》

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农书,其内容源自前代农书和作者的生产经验,尤其注重系统总结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林牧副渔等知识。

——摘编自胡道静《中国古代典籍十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