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东莞市2020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联考试卷

课内文言文阅读

醉 翁 亭 记(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之者谁?③杂然而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段先概括介绍滁州地理特征,然后依次写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写命名醉翁亭   的来由,是为了引出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B、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日出而林霏开”对“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对“佳   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C、《岳阳楼记》表达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 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两篇文章都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 D、全文极力渲染一个“醉”字,表达了作者因遭到贬谪而不满消极、借酒浇愁的愤慨之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 ,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秋,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脱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字,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忭(biàn):高兴,喜欢。

深圳市活字文化博物馆是国内首个大型汉字文化创意空间。近期该馆将举办“‘印’见历史―活字印刷发展历程展”,你将作为本次展览的志愿者参与讲解工作。请提前熟悉布展内容,并做好相关准备。

    【展板一】庆历中有布衣毕,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节选自北宋沈括《活板》)

【展板二】或书之竹谓之竹简或书于帛①谓之书。缘贵而简重,不便于用。至后汉,蔡伦以木肤、麻头、敝布、鱼网造纸,称为蔡伦纸。而文籍资之,以为卷轴。然皆写本②,学者艰于传录,故人以藏书为贵。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锓梓③之法,其本于此,因是天下书籍遂广。然而板工木匠,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虽有可传之书,人皆惮其工费,不能印造传播后世。

(节选自元代王桢《造活字印书法》,有删改)

【注释】①帛:用于书写的白色丝制品。②写本:手抄的书本。③锓梓:刻板印刷的方法。

【走进非遗项目之茶文化】

【甲】陆羽传

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长,以《易》自筮 , 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

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之,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去,匿为优人 , 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中,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侻陋 , 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徘徊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集并《茶经》今传。

(选自《新唐书·陆羽传》,有删改)

【注释】①筮:占卜。②优人: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③火门山:山名。④侻陋:丑陋。⑤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因剪发佯狂不仕,故称“楚狂接舆”。⑥鬻:卖。⑦炀突:炉灶烟筒。⑧回纥:少数民族部落。

【乙】

山泉煎茶有怀

(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注释】①瑟瑟尘:碧色的茶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