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大兴区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甲)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乙)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死者        重泰山        无济事        毁一旦 B、则生        自以为        唯利图        实事求 C、宫室美        莫逆交        不速客        缓兵 D、我而为之      意洋洋        天独厚        适其反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翻译: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理解:孟子强调“义”比生命更重要,所以行道之人不受“嗟来之食”,即使做损人利己的事就能避祸也不会去做。

(乙)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羞恶廉耻之心)。

理解:孟子认为人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只是有的人没有抵挡住诱惑,不辨礼义而受“万钟”,丧失了这种本性。

(3)、上文论述了“舍生取义”的观点。阅读(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舍生取义”在苏武和屈原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并结合社会热点说说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链接材料一)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 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弆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 , 卧起操持,节毛尽落。

(选自《汉书•苏武传 》,有删改)

(链接材料二)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 , 受物之汶汶者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自《屈原列传》,有删改)

【注】①[武]苏武。②[白]禀报。③[北海]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 ④[羝(dī)]这里指公羊。⑤[羝乳]公羊生小羊。⑥[廪食]官方供给的粮食。⑦[弆(jǔ)]收藏。⑧[杖汉节牧羊]拄着代表汉廷的节杖放羊。⑨[醨(lí)]薄酒。⑩[察察]清洁貌。⑪[汶汶]玷污。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有二僧: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 , 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 , 贫者自南海还,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之鄙有二僧》)

【注】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恃:凭借。④瓶:水瓶。⑤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