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文】

       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

【乙文】

       谢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人也;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至元二十三年,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起。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诏之。枋得曰:“上有尧、舜,下有巢、由 , 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见时方以求材为急,欲荐枋得为功。及见天佑,又傲岸不为礼。天佑怒,强之而北。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师。已而病,迁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 , 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

(选自《宋史•谢枋得传》,有删改)

      【注释】①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县②巢、由:即巢父、许由。传说中的高士。③京师:当时的大都,即今北京。④《曹娥碑》:人们为颂扬东汉投水寻父的曹娥的美德与孝行而立的石碑。⑤留梦炎:原为宋朝大臣,后投降元朝。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知臣伐贼,才弱敌也       

②今贼疲于西,又务于东      

③以枋得为首,辞不      

④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诏      

(2)、根据上下文,请在【甲文】中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3)、熟读【乙文】中加线的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使句子读起来通顺流畅。

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①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讨贼也。

②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

(5)、【甲文】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6)、【乙文】中行省丞相带着圣旨征召谢枋得到朝廷做官,谢枋得是怎样的态度呢?(用原文回答)

(7)、【甲文】“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讨贼也。”中的“先帝”指的是 , “贼”指的是

(8)、江西南昌有一条路叫“叠山路”,就是为了纪念谢枋得,因为谢枋得号“叠山”。请你联系此文,说说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他。

(9)、积累链接: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请写出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赋民。

布政使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蹦迪,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接察副使,仍视郡事。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 , 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有删改)

     【注】①抚按:官职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