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23课 15天:最后的五个男子汉 同步练习

为增强同学们的地震防范意识,提高大家应对地震等灾害的自救能力,学校开展了“认识地震,提前防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发生后,地震学者们在重新收集和整理地震发生前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下面三则材料的基本信息。

【材料一】1976年7月下旬起,北戴河一带的渔民就感到疑惑:原来一向露出海面的礁石,怎么一下被海水吞没了。距唐山较近的蔡家堡至大神堂海域,渔民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从来是碧澄澄的海水,为什么变得一片浑黄?在不平静的海的深处,就像有一条传说中的龙尾在摆动,在搅动着海底深处的泥土。

【材料二】1976年7月26、27日间,唐山某竹林的竹子突然大面积

开花衰败,松树叶也大面积的掉落。唐山某个地震研究所发现他们养的几棵含羞草出现了白天叶片闭合晚上舒展的异常情况,直到27日9时许他们养的含羞草全部闭合,28日3点42分53.8秒发生地震。

【材料三】1976年7月27日晚,唐山市郊栗园公社茅草营大队王财深夜12点钟看完电影回家,看见出门前总赶不进院子的四只鸭子,依然站在门外,一见主人,它们齐声叫起来,伸长脖子,张开翅膀,撒着羽毛,摇摇晃晃地扑上前。王财走到哪儿,它们追到哪儿,拼命用嘴拧着他的裤腿。

基本信息:

(2)、在本次活动中,有小组经过搜集整理材料,提出在家庭防震中应注意的若干要点。请你指出哪两项与防震无直接关系。

①搞好邻里关系。

②排除室内高处的悬吊物。

③改变柜子上、木架上垂直摆放的物品的位置和方式,使其不易震倒伤人。

④床要搬到离玻璃窗远一些的地方。

⑤防震用具包放在容易抓取的地方。

⑥睡袋提前准备好。

⑦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家庭防震中不必要的两项措施是: (只填序号)

(3)、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会宣传部长准备在校园宣传栏内写一条宣传语。他根据下面的材料写出了宣传语的后一句,请你补充前一句。

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

【材料】汶川“5·12”地震发生时,桑枣中学2200名学生和100名老师仅用1分36秒全部撤离。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该校叶校长说,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会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学生具体不知道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两个班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不会错。

宣传语:,减少地震伤亡。

举一反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①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过了六千多年的演变,形成了七种独有的结体方式:甲金篆隶草楷行。

②甲骨文,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图画特征比较明显,文字尚未经过统一,结构尚不定型,偏旁也不固定。

③金文是指铸造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笔画肥大厚实,丰满圆浑,图画特征减少,文字的符号性增强,趋于线条化和直线化。

④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有两个特点:线条化和规范化。大篆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⑤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⑥隶书几乎是与小篆同时产生,到汉代成熟。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向右下的斜笔带有捺角。

⑦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书写快捷,由于使用连笔,所以难于辨认。

⑧楷书始于东汉。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楷书到了宋代,出现了“宋体”,现代印刷的宋体、黑体、仿宋等字体都属于“楷书”。

⑨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常用的字体。

【材料二】

《老浦识字》是一档由知名文化评论员浦寅主持、策划、制作的视频解字节目。每期讲解一个汉字,时长3-15分钟。主要包括甲骨文原意分析、演变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掌故等内容。如下面对“北”字的解读。

1.北的本意是意见相悖。

“北”的甲骨文是两个人形,一个朝左一个朝右 , 两个人朝相反方向站立,谁也不理谁,背向而立。所以“北”的原意是意见不合。

2.引申为人体的后背。

东西南北,方向又不止一个,为什么失败了要说“败北”呢?想搞清这个问题,还得从甲骨文看起。

意见不合给对方后背,打仗的时候,逃跑也是给对方后背。“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贾谊《过秦论》)“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这里的北,都是打败仗的意思。这就是败北。

【材料三】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但是汉字书写却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书写传统。第一波是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第二波是20世纪90年代,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为键盘上的“敲”和鼠标上的“点”。不过,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李伯谦说:“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写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