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主张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义 B、极端的雾霾天气给大家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可有些政府部门却还要刻意隐瞒相关信息,其行为真的让人不耻 C、桐庐真是个美丽的地方,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处处都洋溢着诗画江南风情,可谓竹楼隔绿柳、白塔映青山,人和自然相得益彰 D、语文老师用洗练、幽默的语言,向同学们栩栩如生地介绍了小说的精彩内容,迅速激发了同学课外去阅读这部小说的兴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翠湖留下的心影

张长

    ①翠湖,这个昆明市中心的公园,园内楼台亭阁,曲水回廊,树影婆裟,波光潋滟,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突现这样一个好去处,实为难得。汪曾祺先生在《翠湖心影》中曾说:“城市有湖,这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不多的。”

    ②翠湖原名“九龙池”。据清人倪蜕《滇云历年传》载:“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翠湖还有一个老名字——“菜海子”,想当年定是“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再早,翠湖只是昆明城外一片沼泽,出水成河,名“洗马河”。明初,沐英带兵入云南,曾在这里“种柳牧马”。1919年政府在此地修建公园,因其“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的湖光山色而改名“翠湖”。

    ③翠湖一年四季都是绿的。高处望去,树木几乎覆盖了全部亭台楼阁,只是一片绿树碧水,此时,就只剩一个字——“翠”。引得汪曾祺又一次赞叹:“翠湖这名字取得真好!”汪曾祺还写道:“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往这里穿过。”可以想见当时地处西郊的翠湖有多么静谧。

    ④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较以往扩大许多,翠湖早已置身城市中心,成了一个大大的街心花园。闹市中能有这样一个好去处,自然会成为路人、游客抄近道、游览、休闲、健身的首选。我家住翠湖边,以往是好福气,现在却是好无奈。

    ⑤每日里尚未破晓,必有一中年壮汉在湖边仰天作狮子吼,道:“欧——吼!”此公中气十足,声音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闻此一声,心尖一颤,整个人都要随他痛惜良久。随即,这类吼叫声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一时间翠湖中百家争鸣。

    ⑥稍后歌舞健身大军正式入园。“水月轩”面积不足一亩,却有五六群唱歌跳舞晨练的人,他们自带音响,各踞一方。五六种风格各异的音乐轰轰然混成一片,旁人早已分不清楚,舞者却能安之若素,互不见怪,依旧踩着自己的节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⑦也有的占据一个小亭子,一角小回廊,在一支笛子或一把二胡的伴奏下独唱,哪怕声音沙哑,尖锐刺耳,歌者也自得其乐。还有郑重地穿上演出服,化了妆的大妈们,三五成群,开足音响,边跳边唱,其乐陶陶。最有气势的当数彝族的左脚舞,一来便几十上百人围成个大圈子,弹着十几把月琴、三弦,一跳几个小时,中间不停不歇,通宵达旦也不成问题。

    ⑧临窗而望,如今的翠湖被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团团围住,已成了一个小小的盆景,昔日那一片“柳林洗马”田园风光早已没了寻处。

    ⑨“逝者如斯夫”,吾梦寐以求之。我一直试图找回汪曾祺先生笔下的“翠湖心影”。一日傍晚,小雨淅沥,翠湖不再人头攒动,歌舞欢腾。我当即决定独自漫步翠湖,寻找一丝逝去的静谧。穿行于园中,听听细雨中沙沙作响的树语,看看影影绰绰的楼阁,品品这些百年前留下的风景……“细雨鱼儿出”,“泼喇”一声,湖里果真跃起了一条大鱼。刹那间,我仿佛回到了《翠湖心影》里,心头一阵惊喜。然而当鱼儿落入水中,湖面却荡起了五颜六色的霓虹。那种变幻使我明白:鱼,早已不是汪曾祺的那条大红鱼了,翠湖留下的只是心影罢了。

    ⑩明天,又将是这个小盆景歌舞喧嚣的一天。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番茄炒鸡蛋

王若禹

①他已经在剧团演了五六年的戏了,生活平淡而规律。他的行当是文武丑,俗称“小花脸”,总是作为配角出现,闲起来甚至五六天都没有戏份儿。多数时候,他还要化上侍卫的妆,或是小厮的,拄着竿子在后面杵着,一杵一个钟头。听着鼓点,听着胡琴,他倒不累,就是思绪早飞到别处去了。

②他不禁怀念起在戏校,师父给他讲戏的日子。还有师父做的番茄炒鸡蛋,酸甜的,那个味儿,他再没吃到过。

③他个子较常人矮些,人也长得机灵,一条嗓子清清亮亮,喊个号子,湖面上都能起阵涟漪。师父说他“是个唱丑角儿的料”。他也着实喜欢这个行当,爱逗人乐。就算是练功累些,他也不怕,因为喜欢。

④师父很幽默,有时甚至疯疯癫癫的,和他称兄道弟。他去师父家学戏,俩人一待就是一整天。也说戏,也唠嗑儿,常常误了饭点,师父就亲自下厨。师父是极简朴的,通常是拌点儿面条。他来了,师父就加一盘番茄炒鸡蛋,酸甜的,生长在北方的他第一次吃这种口味。

⑤“这里面为什么要搁糖?”他问师父。

⑥师父回答得很玄妙:“你看啊,生活是咸的,加点儿糖进去就中和了。”

⑦他太年轻,还不明白为什么“生活是咸的”。

⑧其实,他吃过不少苦了。自小学戏的孩子,有几个是没吃过苦头儿的?他十岁离家,和一帮师兄弟们出着晨功,踢着腿,翻着小翻儿就长大了。好在,师父是顶好的人。师父的声音洪亮,语气却是极谦和的,脸上挂着慈祥的笑。有时他偷了懒了,师父的小竹条子就在他的小腿肚子上挠挠。他“哇”地哭两声,转眼看到师父正扶着眼镜笑他。——师父从未发过脾气。那些日子,他笑的比哭的多,总是那么无忧无虑的。他没有心事。

⑨但如今,他有些明白了。他觉得丑角儿在剧团是受冷落的。明明有着《时迁盗甲》《三岔口》等几出丑角大戏,却从来不排。《杨门女将》里他是奸臣王强,《锁麟囊》里他是男扮女装的丫鬟,唤作梅香或是碧玉。就连新排的交响乐京剧《赤壁》,他每天都跟全程,只一幕有词儿,还是“舌战群儒”中叫不上名的角色。除此之外,他要跑整场的龙套。

⑩剧团缺人。他是个万能膏药,哪儿用得着就往哪儿贴。

⑪他的那个角色名儿,叫虞翻。为此,他把《三国演义》翻了好几遍,却没看明白。这人是谁啊?他很迷茫。

⑫他打电话给师父,本想发发牢骚,又觉得太矫情。他同师父讲话,一向是很干脆的。

⑬纠结半天,临了他来了一句:“师父,你那番茄炒鸡蛋是咋做的?”他私下试过,加一勺糖,没味儿;两勺糖,不甜;三勺,太甜了,除了甜没别的,不是师父做的味儿。

⑭师父哈哈地笑道:“一勺盐,两勺糖。”

⑮“甜的为什么放盐?”他不解。

⑯“没有那勺盐垫底,甜味儿怎么发得出来呢?”师父说。

⑰他放下电话想,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⑱“喂,”师父在电话里喊他,“那个虞翻,好角色啊,出彩的。你可要好好地演!”

⑲一件红袍,一顶乌纱,乌纱旁边挂俩“翅膀”,脸上一抹白,他就上场了。他一副穷酸样,指指戳戳,宽大的袖子一会儿甩上去,一会儿甩下来。“……龙腾虎跃龙行虎步虎步龙行,轰轰隆隆轰轰隆隆哎——是曹公哎——欸!”台下笑了,他不敢笑,他的戏还没有结束。他在心里笑。

⑳“那刘备今已是山穷水尽,我看你孔明也黔驴技穷。无奈何搬救兵你把巧舌弄,诳吴侯蹚浑水你你你你……移祸,移祸江东。”他的词结束了,他的戏还要继续。他屏气凝神地立着。

㉑这出戏结束了,下一出,还要继续。他是丑角儿,多数时候演配角,有时候也演主角。他再也没有忘记过,在一场戏中的定位。也永远记得师父的番茄炒鸡蛋的配方。

㉒“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才是一出大戏;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才是人生。”这些话,师父没有教过他,但是日子久了,他也就明白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2年11月11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