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政治考试
①根本目的在于引领推动绿色消费 ②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③鼓励消费者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 ④凸显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①李某和正凯公司的行为侵犯商标权,构成不正当竞争
②李某和正凯公司的行为构成混淆行为,涉嫌虚假宣传
③被告李某和正凯公司无需为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④法院判决有利于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稳定长远发展
①商家不得通过实施商业诋毁进行不正当竞争
②商家不得以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③商家应当遵守公平竞争、依法经营的市场规则
④商家应坚持诚信原则,对发布的商品信息负责
2024年3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各地纷纷曝光揭示不法商家的违法侵权行为。M市曝光了一则案例,具体情况如下:
【案情简介】
2023年1月,M市消费者协会接到陆某投诉,称其13周岁的小孩(小田)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向某专卖店购买了手机一部(价值1999元)。陆某及家人知晓后,立即与该店铺联系并协商退货退款。该店负责人认为,商品已经售出,且未出现质量问题,不符合退货规定,不同意退货退款。
【调解结果】
经调解,该店负责人同意全额退款。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假如你是M市消费者协会的法律咨询工作者,请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针对该调解结果向市民作出分析。
大数据“杀熟”是指经营者运用大数据收集消费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收入水平等信息,将同一商品或服务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消费者从而获取更多利润的行为。经营者“杀熟”主要考虑的有以下因素:用户使用的设备;消费时所处的场所;用户消费频率等。通常情况下,使用苹果设备的比使用安卓设备的贵,偏远地区的比中心地段的贵,高频使用者比低频使用者贵。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经营者的大数据“杀熟”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哪些权益。
2024年6月,李某在某电器店订购某品牌空调四台,四台空调原总价为32460元,共折扣12160元,李某实际支付20300元。在家安装空调时李某发现,其中一台空调制造日期为2020年7月,是四年前的“库存机”。李某认为,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对于空调这类更新迭代飞快的家用电器类产品,其生产日期是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重点关注和购买的依据。其后,李某多次至该电器店交涉,要求更换“库存机”,但涉案门店一直推诿,对李某的主张不予理会。李某遂将电器店诉至法院。法院查明,涉案门店在向李某销售空调时并未告知其送货安装的是“库存机”。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评析该电器店的行为。
2024年央视3·15晚会探访了一家专业生产防火玻璃的企业,然而在生产线上,并没有看到给玻璃喷防火液及晾干等工序。一位工人在被多次追问下表示,厂区生产线上的防火玻璃其实就是普通的钢化玻璃,没有做任何防火处理,如果需要“打个标就行了”,为了拿到合格的检测报告,产品是玻璃企业自己去管理部门送检,所以会准备价格昂贵的合格防火玻璃,冒充自己生产的产品去送检,骗取合格检验报告,然后堂而皇之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对生产经营者的行为进行评析。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