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花开的方向》,完成下题。

花开的方向

包利民

       ①母亲喜欢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盘,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绽放着。另外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卧室里的,同一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虽多次搬家,那几盆花母亲始终没有丢弃。

       ②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里开放,花期半个多月。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些,形状上像极了缩小的葵花,通常是三五聚拢成簇。它们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静的夜里才能感受得到。这种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挪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受影响。母亲就这样宝贝似的把它们放在卧室里,不离不弃。

       ③母亲爱花,是受姥姥影响。姥姥家在一个很远的乡村,房前屋后,花木葱葱,其中开得最多最旺的就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那花想必是姥姥送的了,当时我记得是五盆。后来我大学毕业,就成了六盘。而搬来这座城市后,又成了七盆。仔细回想一下,几乎是以每十年一盆的速度递增着。直到去年,那花变成了八盆,几乎摆满了母亲卧室的窗台。

       ④母亲卧室的窗户恰好是向西开的,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在它们的花期里,母亲留在卧室里的时间就多了,常常是坐在床上,向着那些花儿,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

       ⑤去年年末的时候,母亲回了一趟老家,陪姥姥过八十大寿。临行前显得很是兴奋,嘴里一个劲儿地叮嘱父亲,卧室里的那些花几天浇一次水,每次水量多少,直到父亲能背出来,才放心而去。 而阳台上的那些花,母亲则只字未提

       ⑥从老家回来后,母亲很高兴,不停地说姥姥的身体很棒,依然伺候着一大院子的花。望着母亲满足的神情,我忽然心里一动:姥姥八十大寿,母亲的花儿也正好是八盆,是不是姥姥每增加十岁,母亲的花就增多一盆?于是问母亲,母亲深情地看着那些花,笑而不答……

       ⑦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进入一个花卉论坛,各种花草的图片琳琅满目。忽然,一个熟悉的画面闯入我的眼帘,正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奉梦绕的名字﹣﹣望乡。

       ⑧那些花又到了花期,母亲依然在守望着,日光轻柔地抚摸过那些小小的花朵背影,然后投向西方。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

(选自《美丽中文》,有删改)

(1)、说一说第⑤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2)、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 , 又似乎很远。

②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奉梦绕的名字﹣﹣望乡。

(3)、赏析第⑧段划线句。

(4)、说一说题目“花开的方向”的含义和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妥协是一种艺术
        ①“妥协”一词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用到,而且在很多场合都是以贬义的形式出现的。通常人们把其当作软弱可欺、无立场、无原则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它的误解,《现代汉语词典》中就将其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
       ②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解决繁琐细微的家之小事,还是处理错综复杂的国之大事,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运用妥协手段,不仅能收获成功、分享快乐,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处世态度。
        ③妥协是一种生活艺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相互之间的联系盘根错节、错综复杂。正确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能够缓解紧张气氛,避免无端消耗,而错误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则可能导致矛盾升级,关系恶化。可见,成功地运用妥协的手段不失为解决矛盾的一条佳径。家庭生活中繁杂琐事很多,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磕磕碰碰、争争吵吵在所难免,以相互体谅的方式看待之、处理之,则心情和畅、家庭和睦、生活和美;而矛盾双方针锋相对、互不妥协,则心情不畅、家庭不睦、生活不美。妥协其实是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剂润滑剂。如:                           。
        ④妥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在人与人、国与国的交往中,难免会有分歧或摩擦。一味地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只会造成相互的隔阂与矛盾;科学巧妙地运用妥协是使己方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招妙棋。一则广为流传的美谈是:在中美就中国加入WTO双边谈判几乎再次面临破裂的最困难时刻,朱镕基总理亲自出马,力挽狂澜,一举促成中美最终达成协议。朱总理把最棘手的七个问题找了出来亲自与美方谈。谈判刚开始,朱总理就把七个问题的第一个问题作了让步。接着把七个问题中的第二个问题拿出来,又作了让步。然后,总理对美方谈判代表说,涉及的七个问题我已经有两个作了让步了,这是我们最大的让步!美国代表对总理亲自出面参与谈判感到愕然,他们经过商量,终于同意与中方达成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协议。最后,大家回头思考整个谈判过程才发觉,相对而言,最后五个问题才是关键,才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妥协使中国成为这次谈判的最大赢家。
        ⑤妥协还是一种处世哲学。与积极介入、强势主导相比,妥协超然于局外,脱俗于世风,它讲求“和而不同”,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之美。它放弃的是部分物质上的享受,收获的却是精神上的满足。与畏强惧霸、步步退缩相较,妥协展现的是一种柔性的坚持,追求的是一种坚韧、无畏之美,它的美在于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坚持,是一种对基本道德规范的坚守。
        ⑥善待恩怨,学会尊重你不喜欢的人,我们会发现不仅少了一份怨恨,多了一份快乐,甚至还会赢得更多的尊重,收获更多的友谊。
        ⑦当然,妥协不是不讲原则。一味无原则地让步,不是妥协,是懦弱、是倒退。妥协不是“只栽花不栽刺”,不是做“好好先生”,以放弃原则、牺牲大局来换取表面的一团和气、肤浅的人际和谐。如若如此,妥协最终将失去其原先的意义,甚至走向事情的反面。

现代文阅读(二)

板凳狗和它的一朵小黄花

金波

    板凳狗每天都去郊外的湖边散步,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这是一个秋天的早晨,他来到湖边,看见一丛黄色的小花,便俯下身来闻一闻,很香。第二天,他又来到湖边,发现那一丛花不见了。“花儿哪里去了?”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时,有一个很柔弱的声音传过来:“是让几个孩子摘走了,都摘走了。”板凳狗俯下身来找一找,发现在原来开满黄花的地方,有一朵很小很小的花还留在那儿。

     “你怎么没有被摘走呀?”

     “我太小,不起眼儿,他们看不上我。”

    那一天板凳狗感到很不安,晚上很久都没睡着。

    第三天,他又来到湖边,刚刚走近那朵小黄花,她就高兴地喊了起来:“你好,板凳狗!你看我是不是长大了一些?”板凳狗仔细看了看,看不出她有什么变化,但他还是鼓励她:“你长大了一点点。”小黄花很高兴,把身子扭一扭,像跳草裙舞。可是,她忽然又有些担心了:“我长大了,如果也被摘走了,怎么办?”是啊,板凳狗也担心起来。那天,他一直陪着小黄花,天上的星星都出来了,才和她告别。

    又一天的早晨,当板凳狗再见到小黄花时,发现她真的长大了。“啊,小黄花,你真的长大了。我要好好保护你,不让别人把你摘走。”小黄花马上叫他一声“板凳狗哥哥”,惊喜地问他:“你真的能保护我吗?”板凳狗点点头,就静静地卧在小黄花身边守护着她。“你为什么叫板凳狗呢?”小黄花好奇地问,“是因为你长得像一条小板凳吗?”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卧在小黄花身边,静静地欣赏着她,看得小黄花羞答答的。看着看着,板凳狗忽然也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长一些刺呢?谁要摘你,你就扎他!”“你说什么呀,我为什么要扎别人呢,”小黄花觉得奇怪,“我只希望有人欣赏我,别伤害我,就像你一样。”板凳狗听了,很为自己提出这样愚蠢的问题不好意思。

    这时候,从小树林里跑出来一只兔子,他想尝尝这朵娇嫩的小花。 板凳狗大喝一声:“兔子,你是不是想摘花?”小兔子吓得四条腿直哆嗦:“啊,不是,不是。”说完,掉头就跑走了。那天板凳狗又陪小黄花一直到月亮升起来。

    从那天开始,每天天一亮,板凳狗就来守护着小黄花,天黑了,才回家。

    有一天,来了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他们俩眼神不那么好。老爷爷问老奶奶:“你看那是一朵小黄花吗?”老奶奶说:“我也看不大清楚。那儿倒有条小板凳,咱们先坐下,仔细看看吧!”说着,就双双坐在板凳狗身上了。“哎呀,还真是一朵小黄花呀!”老爷爷惊喜地叫了一声。“你可不许摘她呀!”老奶奶叮嘱了一句。他们仔细欣赏着,谁也不说话。“哎呀,这小板凳真柔软,就像沙发一样。”老奶奶先夸了一句。“是呀,这小板凳越坐越暖和。”老爷爷也夸了一句。板凳狗忍不住了,说:“我不是小板凳,我是板凳狗。”老爷爷老奶奶赶紧站起来,直道歉。板凳狗说:“别客气,请坐请坐,我愿意让您二老坐在我身上欣赏这朵小花。”他们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狗,于是每天都给板凳狗带来一根骨头、两条香肠、三片面包。

    从那天开始,板凳狗每天让老爷爷老奶奶坐在自己的身上,舒舒服服地一起欣赏小黄花。

    天气越来越冷了,小黄花要凋谢了。她说:“谢谢你们这么爱我,等我的花谢了,我还有礼物送给你们。”

    秋天来了,小黄花虽然凋谢了,但他们还是每天来看她,守护着她枯萎的花。渐渐地,他们发现小黄花结出了毛茸茸的种子。

    老爷爷说:“这就是她送给我们的礼物啊!”

    那天,老爷爷采下了小黄花的种子,分成了两包,送给板凳狗一包,自己留下一包。

    老奶奶嘱咐它:“别忘了明年我们一起来这里种花呀!”

阅读,回答问题。

我们都是成功者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做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当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当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须人认可,更不需要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一步,对人生的感受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一:中国青年网南京12月13日电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北极阁丛葬地纪念碑等多地,民众自发以各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一幅“五洲同怀民族情,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材料二:听听来自和平的声音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活动中南京市77名青少年代表宣读了《和平宣言》。
材料三:日媒为何在公祭日安静异常?
中新网12月15日电中国举行了国家公祭仪式。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称,让人吃惊的是,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前一天,日本媒体静得出奇。文章摘编如下:
12月12日记者翻遍了当天日本六大主流报纸,关于南京大屠杀和中国国家公祭日,无只字片语。即使在包罗万象的日本互联网上,也只有引自中国媒体的报道,基本看不到本土媒体的评论。
日本左翼媒体对这一事件掌握的资料不多,右翼媒体又故意抹杀,因此就出现了日本媒体对“南京大虐杀”纪念日、中国国家公祭日冷淡处置的奇怪现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爸爸的骚扰电话

姚伟

       山宝最烦爸爸的电话了。

       山宝的同学也烦山宝爸爸的电话。

       山宝爸爸的电话每次都是在最令人烦的早上七点打过来。同学称这个电话为骚扰电话。

       山宝第一次接到爸爸的电话,是在他走进大学两个月之后的一个清晨。骤响的电话惊醒了宿舍酣睡的同学,离电话最近的小王一边嘟囔着,才七点,发什么神经,一边不情愿地接听,然后喊山宝接电话。山宝心里嘀咕,谁会给我打电话呢?喂了几声,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是宝儿吗?咱村里有几户装了电话,咱也装了电话。我不会写信,你没出过门,我跟你妈都不放心,能听到你的声音我们就踏实了,你睡得可好?习惯不习惯……

       山宝这才想起离开家快两个月了,竟没给爸妈写过一封信,也不知道爸妈的身体怎样。待山宝想问安时,那头已挂了电话。

       隔了十天,山宝又接到爸爸的电话。宝儿,听城里打工回来的人说饭菜涨价了,你别嫌贵,一定要吃饱。天下雨了,你穿暖和些,别感冒了。

       山宝鼻子里哼一声,山里下雨很冷,可城里一点不冷,爸爸真是多心。

       那个双休日,大家在城里逛了个遍,都想美美睡一觉。早七点的时候,电话又把大家惊醒了。同学一齐埋怨骚扰电话又来了,山宝也感到爸爸经常在这个时间打电话不好,影响了同学休息。爸爸问山宝身体怎样,有没有得病。山宝心里说,你才有病,经常在这个时候打电话来。

       此后每隔十天,山宝的爸爸早七点会准时打电话过来,每次通话不超过六十秒。

       终于有一天,山宝说:以后要没有什么事,你就不要打电话了。

       爸爸口头上“嗯嗯”地答应了,可还是隔一段时间继续打来电话。山宝有时拖着不接。电话就响个不停,接了还是那几句老话。

       同学说,骚扰电话,真烦!

       同学说,拔掉电话线,睡个安稳觉!

       同学说,昨晚谁打的电话,怎么忘了拔电话线,骚扰电话又搅了我们的好梦!

       山宝说,我怎么会有这么一个烦人的爸爸!

       寒假到了,山宝拖到春节跟前才回家。

       山宝回家时,天已经黑了,天上飘着大片大片的雪花。妈妈坐在灶间凳子上,望着门外出神,灶膛里的火红红的。没有开电灯,一支蜡烛的火苗随风摇曳。

       妈妈终于看清了卷着风雪进来的是山宝,赶紧站起身扑过来,差点儿被柴凳纬倒。妈妈拉亮了电灯,仔细打量着山宝,突然撩起棉袄把儿子冰冷的双手塞进她的怀里,眼里闪着泪花,说,宝儿,我终于盼到你回家吃年夜饭了,这个年终于有人做伴了。

       山宝这才发现,妈妈一个人在家。

       山宝问,我爸呢?

       妈妈说,你爸有事不回来,咱们吃年夜饭吧!

       山宝心里说,爸爸即使再忙,大过年的怎么能把妈妈一个人撇在家里呢?

       山宝看到搁在炕头上的红色电话,说,爸爸为啥每次打电话都在早上七点?害得全宿舍的同学都埋怨。

       妈妈思虑了好久才对山宝说,你上大学后,你爸就去十几里外的一个砖厂干活,早晚跑个来回。他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干些家务,到七点就给你打电话。打完电话得走快些,才能按时赶到砖厂上班。不知咋的,有时候你那电话几天都打不通,他就抱着电话等,等了半个小时才不安地放下电话、一路小跑去砖厂。跑的时间一长,吸了凉气,得了哮喘病。在咳得最厉害的时候,他还念叨着你咋样了,有没有生病,怕跟前没人照顾……

       山宝有点疼爱有点责怪地说,我爸不会在别的时间打电话吗?

       你爸说电话打早了会影响你休息,打晚了又怕你睡懒觉,咱山里好不容易有一个上大学的,听说大学里学习放得很松,怕你偷懒。

       妈妈擦了擦眼泪说,你爸打电话的时候我都在跟前,我真想听到你的声音,你爸说超过一分钟要多花费两毛钱,在八点以前打电话收半价。现在的日子,得省着点。

       山宝的双眼溢满了泪水,不知什么时候已跪在妈妈的身旁,哭喊道,我爸现在在哪儿?

       妈妈说,过年了,砖厂没人看门,你爸留下来看门,可以挣平日两倍的工钱。

       山宝大叫了一声,爸,我陪你来了!就冲进了风雪之中。

       远处,隐隐传来新年的鞭炮声。

(选自2011年第3期《意林文汇》)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