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备考2017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七十六)

文言文阅读

(二)浪游记快(节选)

(清)沈复

    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琢堂为余额其斋曰“不系之舟”。此余幕游以来第一好居室也。土山之问,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矣。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

    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乘骑至华阴庙。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柏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内有石洞如斗室。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旁有古树三株,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即呼曰“无忧树”。

    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选自《浮生六记》.有删改)

【注释】①琢堂:姓石,沈复儿刚好友。②幕游: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③土人:本地人.④太华:指华山。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惜未含葩 ②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出游

③内有陈希夷“福”“寿”字    ④泉流甚急,竹绕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

(3)、“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柏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文中这个句子写出了树的等特点。

(4)、作者书斋名为“不系之舟”,原因有哪些?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回答。

(5)、最后一段中,“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联系全文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春秋左传注》)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研读以下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甲】

【注释】文本竖排,选自《古诗十九首集释》。驾言迈:驶向远方;迈,远行。奄忽:倏忽,忽然。

【乙】____

《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①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妇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尽,特故推《十九首》以为至极。

言情能尽者,非尽言之为尽也。尽言之则一览无遗,惟含蓄不尽,故反言之,乃足使人思。盖人情本曲,思心至不能自已之处,徘徊度量,常作万万不然之想。今若决绝,一言则已矣,不必再思矣。故彼弃之矣,必曰亮②不弃也;见无期矣,必曰终相见也。有此不自决绝之念,所以有思,所以不能已于言也。

【注释】本文选自《采菽堂古诗选》,清代陈祚明著。①慊慊(qiè qiè):内心不满足的样子。②亮:同“谅”,诚信,忠诚。

【丙】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pò) , 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钟嵘《诗品》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qì)鬼神,动天地。” ——胡应麟《诗薮》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