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阅读并回答问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李云迪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2 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鲁工左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了,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竞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注释】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

(选文有改动)

(1)、文章开篇写“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文章③④⑤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如何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的深层含意?

(4)、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满架秋风扁豆花
                                                                                                                                       丁立梅
        ①记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②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的藤蔓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③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④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丢。
        ⑤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自然凋落。
        ⑥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位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地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
         ⑦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读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个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刻了一副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但他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
        ⑧清代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你的梦被染绿了

    ①“昨天妈妈说风大,再加件毛衣;昨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冬天的日记。也许他们不知道田野里的小草多么令人欢喜!我要对妈妈说我们到田野里散散步吧。我有一个小秘密……我要交给老师一篇日记:冬天已经过去了,我的梦已被染绿……”

    ②这是外甥女写的日记,听后,惊讶之余便是感动。亲爱的宝贝,原来在你幼小的心灵里,也有这样一处干净自然的风景,以及这样一份美好恬静的心情!

    ③这样就够了,真的!

    ④我想,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一个天真的孩童,对大自然暗中怀有的不为人们所觉察的美好纯真的感情吧!

    ⑤末了,电话那头的她睡着了。我猜,孩子,你的梦里是不是一片绿意?

    ⑥而再次被触动的心,又开始念起,念起……

    ⑦时至今日,我仍然要感激当年村里那简单破旧、没有开设幼稚班的小学,仍然感激那没法提供童话书籍的清贫家境。就是因为它们缺席了我的童年,才使我真正得以享受一个“野孩子”的自由放肆但却完整的童年时光。

    ⑧春日里,杂草丛生的后院,越是显得阴森与神秘,越能挑拨我们想要挪动脚步靠近真相的神经。

    ⑨夏日里,卷起裤管、满身泥泞的水一般的少年,趟过清透浅显的荷塘,波光粼粼;齐坐在河堤上,听风吹看麦浪,哼着云一般的歌。

    ⑩秋日里,小小的脑袋,顶着大大的斗笠,穿梭于日渐成熟的稻田里,心想自己就是那坚守一隅的稻草人,满心期待着在收割后只剩高高垒起的草垛的田埂上,像英雄一样,日日夜夜守护着属于我们的日益空旷的游戏阵地。等到山谷里的蒲公英都光秃了,等到不远处屋顶上空的炊烟升起又散尽了。

    ⑪冬日里,旷野上和风赛跑的日子。没完没了的奔跑与尖叫,直至筋疲力尽扑倒在地上,北风从耳边呼啸而过,我们分明在冬日透明的阳光里欣喜若狂地闻到了春的气息。

    ⑫最喜欢傍晚的时候,倦鸟回巢,农人荷锄归,那会儿,母亲的呼唤声,便会在野地里隐隐回荡。

    ⑬如果人群中谁的母亲忘了呼唤她的孩子,那孩子必定有种被遗忘的失落感……

    ⑭这些美丽的往事,在我后来的日子里,慢慢沉淀成心中最美的一幅画。这辈子,大概要一直这样感念那段遥远的时光吧。

    ⑮“野孩子”也许才是孩子该有的本性吧!过分乖巧懂事的孩子,总让我怜惜。人的骨子里总是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叛逆,而儿时最为天真的向往自由的叛逆眼神,却在那些“乖孩子”的眼里过早消失了。这,能不叫人怜惜么!

    ⑯亲爱的小朋友,有很多很美的故事,它们是长着翅膀的,从不停留在你们枕边的童话书里,因为它们的家安在那一片无边的绿色田野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独行玉器行

余显斌

    ①丰阳玉色泽光润,入手清凉,雕为小件,千金难求,很是红火。但是,此玉和当地一种荧光石极为相似。因此,就有玉匠以荧光石为之。

    ②王独行却不。王独行是丰阳著名玉匠,秉承祖业,开一家玉器行,不大,所有玉器均为手工雕琢。玉器行的职员,全部是自己的弟子。

    ③王独行规定,在他门下,不学满三年手艺,不许出师。王独行还特别规定,不许以荧光石充玉,否则,开除出师门。因此,“独行玉器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人们说,买王独行的玉器,放心。

    ④王独行还有第三条规定,弟子出师,一般不许离开自己的玉器行。因为,他担心没有自己把着,弟子们没了紧箍咒,会胡来的。这样,不只是坏了自己名气,也坏了丰阳玉的名气。当然,有弟子一定要出去单干也可以,必须通过考验,合格才行。至于考题,是临场发挥的。

    ⑤好在,一直没弟子愿意离开他,毕竟,借得大树好遮阴,更何况师父对他们一个个如自己的儿子。因此,第三条规定一直闲搁着。

    ⑥可是,也有例外。这人,就是曾白。曾白投到王独行门下,苦心钻研,手艺日进。

⑦一日,王独行雕一棵玉白菜,即将完工,菜叶上,一块玉石一崩,掉了,出现一块黑斑。王独行呆望半天,不知如何是好,继续雕琢吧,这个黑斑,会破坏白菜美感;放弃吧,这么大一块玉石就糟蹋了。

    ⑧他叹口气,走了出去。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一壶茶喝罢,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

⑨他走进作坊,玉白菜仍在案上,黑斑没了,上面趴着一只蝉,身子黑亮,薄翼如烟。他走近了,蝉竟不飞,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黑斑雕成的。

    ⑩这蝉,是曾白雕的。

    ⑪他少有地一笑:“小子,你出师了。”曾白眼睛一亮:“师父,真的?”王独行点着头说,明天,他就是“独行玉器行”的正式员工,可以加工资了。曾白却说,想离开这儿,自己开玉器行。

    ⑫王独行愣了一下。“那就准备接受考试吧。”曾白忙说:“请师父出题。”王独行笑笑:“急什么?早着呢。”

    ⑬几天后,王独行生病住院,将玉器行暂时托给曾白管着。一天,工商局的周局长来了,在玉器行转了一圈,对迎接他的曾白说,刘县长半个多月后过生日,县长喜欢丰阳玉器,自己想弄一件作为礼物相送。曾白建议,祝寿要应景的,自己细心雕琢一件,让周局长半个月后来拿。周局长点点头,转身离开。

    ⑭曾白回去,独自选料,设计,雕琢。

    ⑮半个月后,一件仙猴献桃的玉器出现在周局长眼前。一只猴子举着一个硕大的蟠桃,蟠桃白里透红,水灵灵的,周局长眼睛一亮,呵呵一笑 , 拿着玉器走了。

    ⑯当天,王独行回来,宣布曾白不能离开。“为啥?”大家不解。

    ⑰“考查不过关!”王独行说,“是我请周局长来索要玉雕的,这是一道考题。我一直告诚大家,玉匠要人净心净,曾白如此做法,显然不合格。”

    ⑱正说着,周局长赶来,微笑着说:“过关了,过关了!”王独行一愣,不解地望着他。

    ⑲原来,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竟然是荧光石雕的。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

    ⑳王独行听了,哈哈大笑。曾白问:“师父,我能离开了吗?”

    ㉑“不行!”王独行一挥手,“我老了,要退了,玉器行得有人主管。我决定,曾白上。”

    ㉒至于曾白以荧光石充玉,王独行说,应该的。

(选自《林中凤凰》,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爱如山

黄晓波

    父亲去世十多年了,我的脑海中常常会浮现父亲的音容笑貌,总感觉父亲并没有离开我们。

    父亲是穷苦人家出身,在参加革命工作前,父亲家里一直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在父亲很小的时候,我爷爷就被侵占家乡的日本兵杀害。所以,我自小就对日本帝国主义特别痛恨。我奶奶含辛茹苦地好不容易把我父亲四兄弟姐妹拉扯大。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听姑姑说,父亲从小就很懂事,很勤快,也很要强,十来岁就帮着奶奶干力所能及的力气活,还要帮着带弟弟。奶奶省吃俭用送父亲读了几年书。两个姑姑没有上过一天学,一是供不起,二是奶奶认为家里的男孩应有一个能识文断字的,以后不受人欺负。父亲很珍惜学习的机会,也很体贴奶奶。父亲到县城义学读书这几年,发愤用功读书,每天省下一顿饭,早餐、中餐常常是并在一起吃,吃的是用自己家的竹筒带来的冷饭,几乎餐餐都就着一点咸菜吃,甚至有时连咸菜都没有。每天早上天还未亮,父亲就很早起床,把厨房的水缸挑满水。每天放学回家,父亲顺道还要砍一些柴草回来烧。父亲是班上为数不多的、破旧的书包里不仅放着课本而且还放着一把柴刀和捆柴绳的学生。

    我出生的年代正好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父亲在我们几兄弟小的时候常对我们说:“年轻人不要怕吃苦,不要怕累。吃苦是福,勤俭是福,现在的日子比我小时候好多了。”当时的我听了似懂非懂,心里甚至还有些抵触,①________?直到长大了,才渐渐体会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要从小磨砺好的品质和习惯,长大才能更好地报效党和国家。

    在旁人的眼中,父亲是不苟言笑的人,也有人说父亲有时过于严肃,我小时的印象中也是如此。父亲中等个子,浓眉大眼、高鼻梁、目光深邃。小时候,我们几兄弟都比较惧怕父亲。父亲由于工作忙,除了回家休息和用餐,平时在家时间很少。父亲虽然很关注我们几兄弟的学习和表现,但当我们的面讲得并不多,表扬的话讲得更少。有时我们某件事做得不够好,父亲至多问一句,甚至只需用眼睛盯我们一下,我们就知道赶紧把事情做好,做好赶紧开溜,无须父亲多说。只有每个学期结束时,学校发的成绩报告单和评语,父亲必看,需要家长签字的,几乎都是父亲签字。偶尔我们也有某门功课考得不太理想,想叫母亲签字,但母亲总是婉转地说一定要给父亲看的。

    那时小学、中学里,每个班级、每个学年都要评比几名三好学生,成绩报告单上会注明,同时还发奖状。如果成绩单里夹着奖状,父亲的嘴角会露出笑容,但很快又像平常一样,似乎这是应该的。每当这时往往是我最紧张的时候,巴不得父亲简单问几句就过去了。虽然父亲平时挺忙的,但每年这个时候,不知父亲怎么有那么多的时间,问得很细、谈得很细。特别是成绩报告单上列出的缺点,要我们说出原因,然后帮我们分析,②________________。

    回想当年,总觉得父亲对我们几兄弟过于严厉。现在,我们自己也早已为人父母。每每看到孩子的成长,每每回味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一路走过,心里总会有许多感慨,总会想到父亲,想到父亲当年那不易察觉的深沉的父爱,体会到什么是父爱如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