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十)

综合性学习。

杭州市交通管理部门规定,杭州市从2014年5月5日上午7点起,实施机动车法定工作日“错峰限行”。早高峰限行时间:7:00-9:00;晚高峰限行:16:30-18:30。浙A号牌机动车,在错峰限行区域内,按照末尾号码限行。非浙A号牌机动车,在工作日高峰时段实行机动车全号段禁行。萧山区也根据大气质量、交通环境等效果评估以及G20峰会要求,适时推出浙A号牌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并于2016年2月29日召开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错峰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听证会。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杭州市交管局这一规定的实施情况,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围绕“美丽杭州”的主题收集新闻媒体上的材料,共同完成一篇调查报告。

以下是各小组收集到的材料,请你阅读这些材料,并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一】

从全国来看,杭州机动车保有量排名第七,但是每千人机动车保有量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已超过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可能会使道路拥堵现象更加严重。

【材料二】

早晚高峰时段发生道路拥堵情况对比


早高峰

拥堵路段

早高峰

拥堵里程

早高峰拥堵

开始时间

晚高峰

拥堵路段

晚高峰

拥堵里程

晚高峰拥堵

开始时间

限行之前

212条

46公里

7点

278条

77公里

16点15分

限行之后

109条

24公里

7点30分

144条

40公里

17点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信息,综合得出一条结论。

(2)、调查报告中需要对“限行”前后的道路交通状况或人们的的感受做一些介绍,请根据要求,选择“限行之前”或“限行之后”其中的一项进行介绍。

要求:①介绍中必须出现2—3个推荐的词语。(推荐词语:息息相关、井然有序、两全其美、一筹莫展、截然不同、历历在目、车水马龙、身临其境)

②请在答题前写清“限行之前”或“限行之后”的字样。

③不得超过100个字。

(3)、请你在这个调查报告的结尾,为此次活动写一个宣传标语。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的图文概括和在具体情境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该题结合“美丽杭州”背景下当下民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限行、G20峰会等,贴近生活实际,既培养了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的语言表述能力,又体现了生活处处是语文的理念,提醒学生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举一反三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

二,学者的言论

    ①“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②“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③“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④“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

    ⑤“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引自互联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