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六)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承拙斋家传(选自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卷)

张惠言(清)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 , 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已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② 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九试于乡,不得(  提起,举起 ) B、客有至者,则入(  领,邀请  ) C、学者曰(告诉,对……说   ) D、于身心何所(  好处   )
(2)、对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常语学者曰:“文 词 小 伎/ 于 身 心 何 所 益/ 读 圣 贤 书 /如 此 尔 耶?”

B常语学者曰:“文 词 小 伎 于 身/ 心 何 所 益/ 读 圣 贤 书 如 此/ 尔 耶?”

C常语学者曰:“文 词 /小 伎 于 身 心 何 所 益 /读 圣 贤 书/ 如 此 尔 耶?”

D常语学者曰:“文 词/ 小 伎 于 身 心 何 所 益/ 读 圣 贤 书 如 此 /尔 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②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4)、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孝子传

袁枚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 , 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取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已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饮,喀喀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觉,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亦亡。及其莽也,时届严寒,体故赢,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盖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论曰:《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率性④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使彼所读何书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有删节)

     【注】①旨畜:贮藏的美好食品。②喀喀(kā):呕吐声。③大父:祖父。④率性:遵循本性。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卖蒜老叟

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