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近代中国不断遭到外来侵略,但先进的中国人始终在不断的探索救国的道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李鸿章等人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积极创办近代工业、建立海军,力图强兵富国。随着中国甲午战败,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他早年的行医实践中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心探寻救国的道路。
材料四: 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一 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初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一危局与变革》等
材料二 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时期 |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 |
新中国成立后 | 50年代 |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
70年代 |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
21世纪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