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江苏省连云港赣榆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菊事

丁立梅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芥菜。我挑过一回芥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芥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芥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癮,走近了细细瞧。一律的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辦金黄,再一辦,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单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种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未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些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选自《扬子晚报》)

(1)、本文围绕菊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文章第③段中作者说菊花的“心竟是活的”,这句话有哪两层含义?

(3)、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

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②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小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4)、叙事性散文中常常借助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想一想,作者丁立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答三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女儿的厨艺

      ①此刻,在我眼里,女儿就像是一尾悠游于大海里的鱼。

      ②她地领着我,来到了伦敦的鲜鱼店,身子胖胖圆圆的中年老板亲切地与她寒暄:“好一阵子没来了,忙些什么呀?”女儿答道:“到菲律宾出差呀!”胖子调侃:“今天一定是闻到鱼的鲜香,才赶来的,是吗?”女儿笑道:“是呀,别人有千里眼,我有千里鼻呢!”胖子又问:“你是不是要做刺身和寿司呢?”女儿说:“对!麻烦你给我一公斤三文鱼、一公斤金枪鱼、20颗特大的鲜带子。”

      ③手拎那缠着海洋气息的海鲜,她赶往农贸商场,买瓜果蔬菜,又到超市去买了上好的牛柳和葡萄酒,然后,回家。

      ④动作麻利地准备处理食材前,她高声宣布当晚六人共餐的“菜单”:“开胃品是带子沙拉,主食有三道:三文鱼刺身、彩虹寿司、日式牛柳;甜品是奶酪蛋糕、草莓雪糕。”

      ⑤我们“哇哇”连声惊叫,每一个叫声都裹着圆圆的笑意与满满的期待。

      ⑥她不让我们帮忙,独自撑起一片天。我站在一旁,饶有兴味地看。在她童年与少年时代,我在厨艺上对她刻意的熏陶与训练,今日在他乡异国的伦敦,终于结出了“美丽的果实”。

      ⑦常常告诉她,炊事是家里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吃得好,但是,我们也不要把过多的时间挥霍在柴米油盐上。和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炊事如能周全地运筹帷幄,当能事半功倍。现在,看她“一心多用”那种行事方式,已经完全得到了我的传承。

      ⑧她将三文鱼、金枪鱼、牛油果、黄瓜、芦笋、红萝卜等分别切块、切片、切丝。准备好了,便将煮好的米饭均匀地压在紫菜上,加入鲜鱼和其他配料,用竹片卷成寿司。每卷寿司均匀地切成八片,在盘子里摆成放射状,宛若一圈璀璨亮丽的彩虹。

      ⑨接着,把牛柳用酱料腌了,搁置一旁;快刀把蒜头切成薄片,慢火在油里煎成金黄色。然后,细心地根据各人的要求,把牛柳分别煎成五分熟、八分熟和全熟。煎好了,便把熠熠发亮的蒜片撒在上面。

      ⑩她那种比专业更专业的用心与严谨,着实令我击节叹赏!

      ⑪新鲜带子要煎得恰到好处,是一大挑战,可居然也难不倒她。只见她用纸把丰腴肥美的带子弄干了,在热锅里放了牛油,信心满满地说:“每一面只要煎一分钟左右,便恰恰好了。”柔嫩诱人的带子和淋上特殊酱料的新鲜菜蔬配搭得天衣无缝。

      ⑫餐毕,看着大家脸上的惬意和满足,她突然转头对我说道:“妈妈,谢谢您。”我微笑地搂了搂她。知女莫若母,我清楚地知道,她向我道谢,是因为我在她懵懂无知的成长期,教会了她领略烹饪的美妙,也教会了她掌握烹饪的技巧。

      ⑬烹饪,绝对不是枯燥无味的杂务琐事,它既是实用的技能,也是快乐的源泉。当年,在她满月后,我便把婴儿摇篮带进厨房,刻意让她培养起敏锐的嗅觉。到了三岁,我便让她站在高高的凳子上,教她煎鸡蛋、教她烙马铃薯饼。训练的难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次提升。由于我常常寓教于乐,把笑声镶嵌进炊事里,所以,女儿一直非常享受烹饪。到她18岁负笈英国时,已能做得一手好菜了。

      ⑭如今,独自生活于伦敦,不管工作多忙,她绝不亏待自己的胃囊。她能在短短的半个小时内,煮出让自己味蕾惊艳的食物。

      ⑮劳逸结合,人生因此而变得更为圆满、更为美好。

文学类文本阅读

母亲讨债

    那是一个除去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便成为父母的负担,尤其大姐那笔不小的开支更令全家焦虑万千。

    全家人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这微妙的举止难逃妈犀利的目光,她紧紧地逼视着爸:有办法吗?

    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还记得前年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妈呆楞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

    陈家满目窘迫、凄凉,唯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张摇摇欲坠的木板床,一个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斜躺在上面。看到我们,女人眼里掠过一阵惊恐,男人缩了缩身子,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早就该还了,可他妈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

    妈深深地埋下头,犹豫片刻,还是很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办法,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女人眼里浮着令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妈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甸甸地叹了一口气。

    日子一天天过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

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 

     “不,欠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孩子他妈的病已经好了,家境已大大改善。”

    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又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去想法挣钱,等凑齐了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么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一辈子也不安心的。”

    那一瞬间,我不禁潸然泪下,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

    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畏,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人的记忆力

    ①人一上年纪,就会觉得“记性越来越差”,真是这样吗?

    ②人的脑神经细胞在出生时数量最多,约有1000亿个。随着人的发育,脑细胞逐渐减少,每天要减少数万人,也就是说每秒钟都要减少一个。人们认为,随着脑神经细胞越来越少,记忆力就会降低。但是,在1000亿个神经细胞中,与记忆有关的只占百分之几,而且在人控制记忆的中枢“海马”中,神经细胞在不断增殖。海马是大脑的一部分,位于大脑侧头叶的紧内侧,直径1厘米左右,长10厘米左右,呈弯曲的黄瓜状。

    ③研究人员最初是在老鼠实验中确认海马神经细胞会增殖的。他们在两个老鼠饲养箱中的一个放入了几个可以像水车那样滴溜溜转的玩具,另一个则什么都没放。结果表明,在有玩具,即存在很多刺激的环境中生活的老鼠,海马神经细胞增殖15%。

    ④这并不是在老鼠身上才会发生的特异现象,人脑亦然。英国认知神经学家麦奎尔证实了这一点。

    ⑤他瞄准了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出租车司机的职业特长是只要乘客告诉他去哪里,他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并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找到驶抵目的地的捷径。在他们的大脑中存储了伦敦市内2.4万条道路的基本情况,需要时可以从这些丰富的记忆中准确地提取出来并在脑海中运行。麦奎尔对出租车司机的调查发现,他们的海马部分比一般人大,而且驾龄越长,海马越发达,干了30年的老司机的海马要比年轻时大出3%。也就是说,在脑的机能中,记忆力通过锻炼会提高,而且这与年龄无关。

    ⑥支配记忆力的是海马,但保管记忆的并不是海马,而是大脑的侧头叶。外界送来的信息通过大脑的侧头叶被送入海马,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海马发挥根据重要性来筛选信息的“调皮”作用,确认必须要记忆的就会被再次送到侧头叶作为记忆保管起来,其余的则会自动删除。

    ⑦大脑中如果没有海马,那会是什么结果呢?在利用猴子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猴子记住一些事情后,将其海马摘除,猴子就记不住这些东西了。但是,侧头叶仍在正常地发挥作用,以前记住的东西还完好无缺地保存着。有趣的是,猴子并没有记住海马被切除前一个月的事情,因为这些信息在海马中正处于等待筛选的状态。我们从中得出的结论是,重要的事情在记住后的一个月内,必须要复习一遍。

    ⑧年纪大,记忆力就会减退,这是一种错觉。记忆力减退并不是由于脑神经细胞减少造成的,而是由于对事物的热情减弱了,失去了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有求知欲的人即使上了年纪,记忆力也不会衰退,而会更加旺盛。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习摔倒

    入夜的公园,看小孩学轮滑。都是学龄前的孩子,戴着头盔,小细腿上绑着护膝,穿好了轮滑鞋,全副行头,站成一排。家长们站在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家孩子。

    只听教练喊道:“预备,开始!”我以为他们要开始滑了,没想到那些孩子朝着右前方,齐齐地、狠狠地摔倒在地,我吃了一惊。教练却大声鼓励:“漂亮!再来一次。”

    原来学轮滑,在开滑之前,必须先学习摔倒,这是基础课。学会了,不怕摔了,摔不坏了,方可开滑。

    可是,现在的家长们都舍得吗?

    仿佛是为了印证我的疑问,马上有孩子大哭起来,还有家长赶紧过去安慰,乱作一团。一个女孩开始还笑着,忽然发现手臂上出了点血,立马就用海豚音哭出声来了。

    教练麻利地掏出创可贴,给女孩贴好,看不见血了,女孩破涕为笑。

    我是来公园散步的,绕了一大圈再次经过时,发现孩子少了几个,是不是被家长领回去了?

    孩子们进步神速,没过几天,那个海豚音女孩已经能满场转了,穿着一件薄纱披风,像花蝴蝶一样飞来飞去。

    教练还是那个小伙子,学轮滑的孩子已经换了一批。上次那些孩子,他指给我看,都在满场“飞”了。他感到很有成就感。

    “都能学会吗?”

    “都能!至于快慢,除了能力差异,主要看家长们的态度。一般来讲,有父亲陪同的,学得最快。”教练指指海豚音小姑娘,“                   ”学习摔倒,原来那么重要,学会了才能保护自己,遇到意外也不至于受伤。但要不是学轮滑,你会让孩子学习摔倒吗?如果必须学,你会是什么角色,是“父亲”,是“母亲”,还是“保姆”?

文学作品阅读

怀揣羊羔的老人

李娟

    ①太阳完全沉下群山,天色却仍然明亮、清晰。我们出去散步,沿着河岸走了两公里后,四周景物才渐渐暗了下来。

    ②河谷对岸森林密布。河水清澈、宽阔,冰凉刺骨的水汽一阵阵扑面而来。在天边悬了整整一天的白色月亮,已转为金黄色,向群山深处沉去。

    ③这时,有小羊羔撕心裂肺的咩叫声远远传了过来,凄惨又似乎极不情愿。我们循声音爬上河岸边高高的岩石,走进一片深深的草甸。

    ④前面远远走来一个老人,近了,这才弄清声音的出处原来在她怀里。那个老太太像抱小孩子一样,把它竖起来,一手搂着它的小肚皮,另一只手托着它的小屁股。小羊惨叫连连,不舒服极了,一个劲儿地挣扎。

    ⑤我们都笑了,这个又高又壮的老太太我们都认识,她常去我们家小店买东西。是这附近唯一的维吾尔族。“怎么了?这是——”她乐呵呵地:“它找妈妈嘛,看——它哭呢!”
    ⑥回过头来,天色已很暗了,依稀可见老人家的粉红色碎花长裙在深深草丛中晃动。而她绿色的头巾已完全成为黑色。

    ⑦一到冬天,我们店里卖得最快的东西是橡胶奶嘴。冬羔不像春羔易成活,很大程度上得靠人工喂养,人们买奶嘴是喂小羊羔吃奶。家家户户都得预备一些纸箱子给将要出生的羊羔垫窝。常有人打发孩子到我家商店要纸箱子。谁家冬盖产得多,推开他家的门,一眼就看到炕边墙根一排纸箱,每只箱子探出一颗小脑袋。

    ⑧小羊羔真是可爱的小东西。它有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嘴巴粉红而柔软,身子软软的,暖暖的。我们这里有的年轻姑娘在冬天里串门子,会搂上自家的一只小羊羔(就像城里的女孩上街搂宠物狗似的),用孩子一样喜悦新奇的小嗓门轻轻交谈。小羊羔们就软软地、乖巧地各自趴在主人香喷喷的臂弯里,互相张望。
    ⑨有的夜里,正围着桌子吃饭呢,这时厚厚的棉布门帘一拱一拱的,像是有人要进来。“是谁?”却又不答。掀开门帘一看,没人,脚下却有动静——一只银灰色小羊羔从我妈脚边快快地、一扭一扭跑了进来,跑到火炉边,晃晃身子,抖落身上的雪屑, A 熟门熟路走进厨房,把案板架下的白菜扒拉出来,慢咽。(批注:加点字用得精妙,____ )
    ⑩你无法恨它,尽管白菜只剩最后一棵了。
    ⑪只好帮它撕几片叶子,一直等到主人找上门来。
    ⑫我们家也养过一只羊。我想它小时候一定特别可爱,否则我妈也不会把它惯成这样——它居然不吃草!只吃麦粒和玉米。你听说过有不吃草的羊吗?
    ⑬它被圈在小店后面的窗台下。平时静悄悄的,一听到店里有动静,就撕心裂肺地惨叫,还把两条前腿搭在窗台上,嘴巴贴在玻璃上做出哀怨的神情。弄得来买东西的顾客都以为我们怎么虐待它了呢,纷纷指责:“你们就给它一点吃的嘛!”
    ⑭顾客一走,它立刻安静了,从窗台上跳下去。乖乖地卧在自己的小棚里。B我妈打开窗户,指着它的鼻子说:“你…”然后在其无章的注视下,无奈地往它堆满了草的小食盆里再添两把苞谷豆儿。(批注:人物描写极为精准,____ 。)
    ⑮在夏牧场,我们漫山遍野地走,常常与转场的驼队共行一程。这些浩浩荡荡的队伍,载着大大小小的家当,前前后后跟随着羊群,一路上尘土荡天。
    ⑯那些人,他们这样流动的生活似乎比居于百年老宅更为安定。他们平静坦然地行进在路上,怀揣初生的羊羔。
    ⑰初生的小羊羔和初生的婴儿常常被一同放进彩漆摇篮里,挂在骆驼一侧。当骆驼走过身边,随手掀起摇篮上搭着的小毛毯,就有两颗小脑袋一起探出来。
    ⑱我一直在想,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一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吧?有着更为丰富、喜悦的生命内容。至少我所知道的羊,于牧人而言,不仅作为食物而存在,更是为了“不孤独”而存在。还有那些善良的,那些有希望的,那些温和的,那些正忍耐的………我所能感觉到的这一切与半总有关的美德,以我无法说出的方式汇聚成海,淡清山野,无处不在

 (选自李娟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