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初中办学联盟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历史纵横》
材料二:毛泽东早在1958年11月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指出:“在没有实现农村的全民所有制以前,农民总还是农民,他们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总还有一定的两面性(即革命和保守)。”在1959年2~3月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他几次重申了这一论断,并认为,在现阶段,在工农关系中仍然扮演着“老大哥”角色的是工人,而不是农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请回答:
【小平在广安】
材料一 年幼时的邓小平,生活在四川广安,自身的命运与国家的时局从这里交织在了一起: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影响全国。五月下旬广安县立中学和县立高等小学堂的学生自发联合成立学生爱国分会,召开会议通过广安学生爱国简章。(邓小平)参加学生爱国分会组织的游行、集会、宣传、罢课和抵制日货等爱国活动。 | |
邓小平儿时的教室(广元北山小学堂) | 《邓小平年谱》第一卷 |
【小平在巴黎】
材料二 1920年,年仅16岁的邓小平带着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来到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了解到如下情况:
戈隆勃普安特街39号(邓小平住处):城市底层工人住在用布棚搭起作为隔间的贫民窟中,水质肮脏,街道卫生条件恶劣,社会治安混乱。 | 埃菲尔铁塔:为举办1889年世界博览会,法国利用康柏松兄弟钢铁公司提供的1万吨钢材和众多高精密的螺纹钢、铆钉等零部件,在短短两年半内建成。 | 卢浮宫中的塔尼斯的斯芬克斯像:1825年发现于埃及的塔尼斯的阿蒙神庙废墟中,面部雕刻栩栩如生。后被法国军队掠夺回法国,被国王查理十世收藏。 | 巴黎公社纪念墙:1871年5月28日,最后一批英勇抵抗的巴黎公社社员在拉雪兹公墓的这堵墙前慷慨就义。如今这面墙上写着“纪念1871年5月21日—28日公社的牺牲者” |
【小平在北京】
材料三 1977年,邓小平重回中央工作岗位。他全力以赴着手负责国家的恢复与发展事宜,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崇高敬意。
——摘编自《邓小平的最后岁月》余玮吴志菲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