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八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卫鞅相秦十年,极大地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后五月,秦惠王车裂商君。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
材料二: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清回答:
材料一 (周公)兼制(分封)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各大诸侯国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合并乡村城镇为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幅图。
材料二 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提高,他也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大兼并的残酷现实导致了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
材料四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