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综合素养阶段性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公)兼制(分封)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各大诸侯国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合并乡村城镇为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的主要依据。周天子分封这些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3)、材料三中的“商君”是谁?材料中的哪一条措施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
(4)、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趋势?
举一反三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自西周以来立国的基本观念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势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1)据材料一,指出将四土四国之地“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二: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看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秦王朝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材料三:楚汉相争阶段,刘邦迫于形势,分封了异姓诸侯王。称帝后,刘邦采取断然手段,消灭了异姓诸王。可是在消灭了异姓诸王后,汉高祖无力直接控制全国;同时,他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时,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因此,他在异姓诸王的旧土上,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刘氏宗室子弟为诸侯王,史称“同姓九王”,并与群臣共立“非刘姓不王”的誓约。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远远高于郡。

——百度百科之《七国之乱》

(3)依据材料三指出,刘邦在消灭异姓王之后,为什么又要大封同姓王?

材料四:《史记・平津侯主父偃列传》记载:今诸侯有的统辖几十个城,方圆千里。如果置之不理,他们就会骄横放纵为害一方;如果阻止他们,他们就可能联合起来对抗中央。希望陛下让诸侯有推恩的权利,把土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封他们为侯爵。那么就会人人喜得所愿,既感受到陛下的恩惠,实际上又是分割了诸侯国,不实行武力削藩他们也会衰弱。”于是皇上听从了他的计策。

(4)材料四表明刘邦大封同姓王带来了怎样的问题?通过什么政策解决了这一问题?

材料五:207年,北征乌桓,曹操在胜利班师途中,写了《龟虽寿》一诗。诗中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栖,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曹操的“壮心”指的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哪一场战争?

材料六:三国鼎立时期,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6)依据材料六,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