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云南省临沧市永德一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脸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着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且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生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

      ⑪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个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的前车牌望了一眼。

      ⑫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⑬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叫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⑭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⑮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理因此出现了阴影。

      ⑯“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他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他,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⑰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⑱“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1)、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章第①段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4)、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5)、“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时珍陵园
  以李时珍纪念馆为主体的李时珍陵园,由本草碑廊、纪念馆、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在一长500米的带形地段上依次展开。占地面积八十亩,其中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全部系钢筋混凝土仿明代建筑。
  由山门(纪念馆大门)进入廊院,两侧分别是长80米的本草碑廊。碑廊内壁嵌有李时珍画像碑、《李时珍传》、《本草纲目原序》和128种本草标本图碑。
  廊院之后,是纪念馆,系一四合院。这里安排了明代蕲州城模型展览、李时珍纪念展览、李时珍行医塑像展。展览以大量的文物、照片、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及《本草纲目》的伟大成就。
  由纪念馆穿过月洞门,即见药物馆,楼上楼下共四个展厅,分别展出了历代本草著作,古代医药学家塑像,动、植、矿物药标本和全国各省市重点制药厂生产的名优特中、西药产品。
  出药物馆,便是面积为十五亩的百草药园,这里栽种了一百多种中草药,一年四季花香叶绿、千姿百态、供人欣赏。
  过百草园的药物长廊,便进入墓区,绕过一片落叶松林,既见小山坡上苍松翠柏之中的李时珍墓。由台阶拾级而上,登上第三层平台,正中即是李时珍与妻子吴氏合葬墓,其父李月池母张氏合墓居其左,墓碑碑文清晰。墓地周围,松柏常青,药圃花卉,清香四溢、生气盎然。第二层平台正中矗立着大理石纪念碑,碑顶屹立着李时珍半身塑像,两旁为六角纪念亭。墓园荷花池前巍然耸立着青石牌坊,上刻“医中之圣”四个大字,牌坊下面分别雄峙着两对石狮。牌坊位于墓的正前方约150米。
  李时珍纪念馆已被定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教委确定为“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中宣部命名的“百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它已成为长江中下游下个新的纪念、教育、科研、旅游相结合的理想之地,吸引着中外万千游客。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在安静中盛享人生的清凉
         ①无欲的生命是安静的。
         ②我见过一匹马在槽枥之间的静立,也见过一头雄狮在草原上静卧,甚至是一只鸟,从一根斜枝扑棱棱飞到另一根斜枝上,呈现出的,都是博大的安静。
        ③一切外在的物质形成,如槽枥之间的草料,草原之上的猎物,斜枝之外的飞虫,在安静生命的眼中,像风中的浮云。一个安静的生命舍得丢下尘世间的一切,譬如荣誉、恩宠、权势、奢靡、繁华,他们因为舍得,所以淡泊,所以安静,他们无意去抵制尘世的枯燥与贫乏,只是想静享内心的蓬勃与丰富。
         ④夏日的晚上,我曾经长久地观察过壁虎,这些小小的家伙,在捕食之前最好的隐匿,就是藏身于寂静里。墙壁是静的,昏暗的灯光是静的,扑向灯光的蛾子的飞翔是静的,壁虎蛰伏的身子也是静的,那是一幅优美素淡的夏夜图。只是壁虎四足上潜藏着一点杀机,为整幅画添了一丝残忍,也添了一些心疼。也正因为这样,我没有看到过真正安静的壁虎。
         ⑤安静的姿态是美的。蹲坐在云冈石窟里的慈祥的大佛,敦煌壁画里衣袂飘举的飞天,一棵虬枝盘旋的古树,两片拱土而出的新芽,庭院里晒太阳的老人,柴扉前倚门含羞的女子,这些姿态要么已看破红尘,要么正纯净无邪,恰是因为这些,它(他、她)或平和、宁静、恬淡、宠辱不动,或纯真、灵动、洁净、不沾染一尘世俗,于是便呈现给这个世界最美的姿态。
        ⑥真正的安静,来自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正如一棵树,红尘中极细的风,物质世界极小的雨,都会引起一树枝柯的宕动、迷乱,不论这棵树是置身在庭院,还是独立于荒野。所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
        ⑦有一天,我去拜会一位遭受了命运挫折的老人。他正端坐在沙发深处,没有看书,没有练习书法,只是端坐在那里,甚至都感觉不到他做过任何的思考。我和先生攀谈着,一些陈年往事逐渐勾起了老人的回忆。当他谈到差一点被反动派殴打致死这一段时,语速平缓从容,脸上平静得没有一丝的波澜。这种平静,不是来自岁月的老练和世故,而是来自命运磨难后的超然与豁达。下午的阳光斜照进来,地板上、四壁上,横竖都是窗框投射下的沉重的影子。空气中,一个安静生命的内核在浮沉中发出金属的脆响。
         ⑧这不由使我想起小时候,一个有月亮的晚上,父亲坐在山梁上吹笛子。一川的溪水,在月光下荡着清幽的光,远山黑黢(qū)黢的,村庄黑黢黢的,父亲的笛声婉转、旷远、悠扬。那一晚,山是安静的,水是安静的,村庄是安静的。
         ⑨我想说的是,只有在自然的身上,我们才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安静。

阅读《二分之一的爱》,完成问题。

      ①她一直不太喜欢这个整天拖着鼻涕的小孩,尽管这是她弟弟。父母生她的时候,计划生育政策刚刚提倡不久,所以,那批小孩里,独生子女居多。而她,偏偏就有一个比自己小六岁的弟弟。

      ②周日,大院里的孩子都由父母领着去公园,她却只能待在家里。弟弟年龄小,父母都围着他转了,哪里轮得上自己。

      ③鼻涕精一岁多时,就可以跟在她的屁股后面喊她切切(姐姐)了。常常是和同院的小女孩们玩跳皮筋或是走格子,玩得尽兴的时候,他便出现了。望着同龄的小女孩们那种诧异、同情或是带着一点调笑的表情时,她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丢人了。于是更恼他。

      ④上中学时,弟弟上了小学,调皮,成绩又不好,还总是跟别人打架。学校里的同学都喊他捣蛋虫。

      ⑤最让她不能接受的是,捣蛋虫开始挑战她的权威性。一次,爸爸买了甘蔗回来,一刀下去把一根甘蔗一分为二,她抢先拿起了靠近根部的那段。按照以往的规矩,捣蛋虫应该老老实实地拿起另一段,没想到这次他却伸手出来,强硬地说:“拿来!”她不乐意了,冲他瞪眼睛:“什么拿来,你给我老实点!”他更不乐意,突然就扑上来抢她的另一半。他们扭打了很长时间,她哭着对他喊:“我告诉爸妈去。”他却一边啃着甘蔗一边得意地说:“你告去啊,就会告状。”

      ⑥但半个小时之后,他可怜巴巴地拿着作业来问她,她冷冰冰地回绝了他。看着他哭丧着脸拿着作业本走出去,她心里有种快感。没想到他却会恶人先告状,说姐姐不帮他学习。

      ⑦父亲把她喊过去训话。她却气恨地说:“谁让你们多生了他,一份爱分开了,也成了二分之一份,我不要这二分之一份,我要全部!”

      ⑧父亲笑了,说:“今天给你二分之一,以后,他会把这二分之一还给你的。”

      ⑨她认为父亲肯定是在哄自己。

      ⑩高中时,她终于摆脱了弟弟的影子。姐弟两个,很少因为什么事情吵架了。很快上了大学,离开了家,她才知道思念的滋味,甚至那些吵吵闹闹的时光,在她看来都那么值得怀念。

      ⑪她两个星期往家里打一次电话,每一次都是父亲或母亲接电话。开始,她还不以为意,可是后来,她渐渐想,为什么那个小不点就不能接一次电话呢?他上中学了,是不是与其他小男生一样长高了,声音变粗了呢?

      ⑫寒假回家,她刚下火车,就听到一个粗粗的声音在喊,姐。

      ⑬顺着喊声望去,她看到了他,个子居然长高了很多。最让她诧异的是他的嗓音,较之以前的细嫩而言,几乎判若两人。

      ⑭他跑过来,拉起她的行李往前走,一边走一边说,咱爸买了一条大鱼,有五六斤呢,我快要馋死了,你可回来了。

      ⑮她微笑地看着他努力地拉着自己的行李走在前面。

      ⑯她结婚后没多久就怀孕了。最后一次检查,是弟弟陪她去的。上台阶时,他搀扶着她慢慢走上去。他的手那样有力,她觉得,自己全身的重量都放上去也不成问题。突然,她转过头喊了声,弟。

      ⑰他抬头,一脸关切的神情,怎么了,姐。

      ⑱她笑了,眼睛湿湿的,往事种种,包括父母所说的话都涌现了出来。是的,弟弟正将他那二分之一的爱慢慢还给自己,而自己何尝又不是呢?以后的日子里,也会把应该属于他的二分之一的爱慢慢还给这个还不算长大的小子。原来,两个二分之一的爱加起来不是一份,而是两份爱,证明他们来自同一对父母,同一份基因,因而会在同一片天空下相亲相爱、相依为命。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拔除心灵的杂草

    ①小时候我们姊妹多,家境贫困,经常受人欺负。每天受气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更不是滋味的是,我们吃了亏还要受母亲的责骂。明明我们有理,母亲不去与别人论理反而责怪自己的儿女,这让我们心理很不平衡。母亲说:“人亏亏一时,不会亏一世。好人人欺天不欺。”我非常不解,觉得母亲有点软弱,于是心里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混出个样来,好好报复所有欺负过我们的人。仇恨的种子悄悄在我心里萌发。

    ②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砍树时不但压坏了我家的庄稼,而且还把我家和他家并排长在一起的树砍倒了几棵,说是他家的。我们兄妹们据理力争,那户人家说:“你家的树又没写名字,你叫它,如果它答应了,这树就算你家的。”他们仗着家势强大把我家的树给砍走了。不幸的是,几个月后那家的人出外跑运输出了车祸,损失很惨重。

    ③有一年夏天我跟随母亲到地里拔杂草。田里有一种叫燕麦的杂草,繁殖能力和生命力特别强,随便扔到什么地方,过不了多久,就能蔓延一大片,把地里的养分吸个精光。盛夏,燕麦疯长,漫山遍野,随风拂动。母亲在地里拔杂草,她让我把她拔除的杂草装进背篓扔进河里淌走。倒杂草时我发现我家地的旁边就是砍了我们树的那户人家的地。我灵机一动,何不把杂草扔进他们地里,让他家的庄稼被杂草吃掉。我趁四下无人把杂草一把一把扔进他们地里。我想象着杂草吃坏他家庄稼的情景,禁不住得意地笑了起来。

    ④突然一声大吼吓了我一跳,“把杂草捡出来!”我回头一看,是母亲,她表情严肃地盯着我。我说:“妈,这可是一个很好的报复机会啊,不扔会便宜了他们的。”母亲说:“咱可不能坏良心啊!庄稼是无辜的。快捡出来!”我站着不动,仿佛受了很大的委屈。母亲无言,走进那户人家的地里,弯着腰,一株一株把我扔进的杂草全捡了出来,装进篓子,走向河边。

    ⑤我生气地对母亲说:“妈,你怎么总让着别人?”母亲说:“一个人连心里的杂草都拔不掉,怎么种出饱满的庄稼呢?”我突然感觉母亲身上有一股巨大力量冲击着我的心,但我说不出来。

    ⑥多年过去了,我们兄妹有三人考上了大学。现在有的成为为人师表的教师,有的成为治病救人的医生,有的成为辅助决策的干部。我想其中必有母亲那句话的功劳吧。

    ⑦现在每遇到矛盾我就会想起母亲的那句话:“一个人连心里的杂草都拔不掉,怎么能种出饱满的庄稼呢?”

    ⑧是呀,拔除心灵的杂草,才能留住明媚的春光,种出干净的粮食。

(选自马国福散文集《我很重要》)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夜织

    那是个风很野的冬晨,听着就让人发慌。我被裹得像个粽子,两只小手却光着,奶奶昨夜已是翻箱倒柜,要找出那副手套来:“我明明记得从老家带来了呀。”可愣是没找着。

    “你早上忍忍,我日里赶一副。”奶奶那干惯粗活的手从未失巧,就是样式有些老旧。“你给我钱,我去路摊上买一副不就好了嘛!”我说。

    “太贵了!”奶奶低语,“太贵。”

    我把手往衣服口袋里一插,悻悻地上学去了,可口袋再严实也有缝,刺骨的寒风一个劲地往缝里钻。我走了三里多路,跑进教室时,身子是滚热的,可手又冰又红,感觉血液冻住了似的。听写时,我连笔都握不牢。我的字并不差,可这回二十个听写词语里,竞挑不出一个像样的。

    中午,我把听写本往奶奶面前一丢,一言币发。她看看我红肿未消的手,又看看听写本,粗重地吐了一口气,随即倒了一盆开水,调好水温,对我说:“泡泡吧,免得生冻疮。”

    我将手浸下,身子为之一暖,却没接奶奶的话。她说上午被事绊住了,下午还得继续。我还是没说话。隔两分钟,她就帮我续一次热水。

    “你还不如给我钱去买。”我虽这样说,但并不认为奶奶会爽快地给我钱。果然,她说:“下午暖和,不用戴手套,我晚上一定给你织好。”

    我只吃了半碗饭,就回学校了,这是我的抗议。这些年,妈妈都有汇来我的生活费。可奶奶从没主动给过我零花钱,我讨要也不给,有时在人前连哭带滚,她或许会给个五角,又希望我能将它塞进储蓄罐里。

    奶奶是在晚饭后才开始拆一件绿色旧毛衣的,这就是将给我织手套的毛线。早听她说过,那毛衣已重织过三回了,毛线已很纤细,深绿也成了浅绿。“旧毛线还有什么暖气。”我捏着怪腔说。奶奶说,不会的,她有法子。

    我泡好手脚,抱着个暖瓶,去隔壁房间睡了。奶奶坐进被窝,关了灯,骨针和毛线交缠起来,她手艺纯熟,只需偶尔借一下马路上投射进来的汽车灯光。细想,她对自己才叫吝啬,一早外出办事,来回要一天,若是忘记带饭团,她也不肯买个包子什么的,就一直饿着

    我半夜转醒,下床小便,见奶奶的房门露着一条缝,时不时闪进来一道光,映出了她的双肩,她还在一针一针地织着手套。也许她真的老了,那么点儿大的手套以前两个小时就完成了,这次忙到了半夜还没完工。

    我忽然心生歉意,说:“奶奶,你早点儿睡。”她说:“好,马上就好,你快去躺下。”

    我转身回去,转得很利索。

    等我再次醒来,天已微亮,枕边赫然放着一副毛线手套,五指张开,每指露半截指头,没有任何图纹,但很紧实,也很厚。细看,竟是双层的,用力拉扯,毛线之间看不出一丝缝隙,套在刚出被寓的手上,真的好暖和,不输毛皮手套。

    平日这光景,奶奶已在给我准备早饭了,这会儿竟没一点声响。我匆匆跑进奶奶房里,她没脱衣服,靠着被团,微鼾起伏。床边放着一条浅绿的短围巾,一顶浅绿的小帽,一只浅绿的袜套,还有未完的小半个拽在她手里。

    “一口气做完,省心省力,以后也不会忙乱。”奶奶忽然跳下床,“呀!我马上做,外面很贵!”她说的是早饭。

    再精致的手套也有破旧的一天,遗憾的是,那份手艺也随奶奶仙逝而被埋葬了。其实,回忆起来,那个通宵之夜本是一个温暖之夜。

(选自《知识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