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妹妹扮演的角色

      ①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可是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②“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③“因为我的角色!”

      ④短话剧中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

      ⑤“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妹妹有幸扮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她。 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

      ⑥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豆豆”。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⑦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甄妮﹣﹣豆豆(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⑧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沙发上坐下,召集家人。接着“母亲”“女儿”和“儿子”先后出场。在一家人的谈话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⑨但这不是简单地爬,“豆豆(妹妹)”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沙发旁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⑩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故事。他刚说到“夜晚,万籁俱寂,就连老鼠……”“豆豆”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⑪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豆豆”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使得台下的笑声此起彼伏。

      ⑫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抓住了所有观众的心。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⑬40年后,那句话我仍然记忆犹新。 命运赋予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

(1)、对待演出,妹妹的神情态度先后有很大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写在下表。

时间

报名时

定角色那天

排练时

排练归来

神情态度

热情万丈

很投入

(2)、通读全文,概括妹妹演出成功的原因。

(3)、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交代爸爸和妹妹谈话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第⑬段画线的句子中划线词语“主角”有何含义?“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指怎样的人生态度?

(5)、爸爸的一句话,让妹妹改变了态度,让“我”40年后仍然记忆犹新。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对待长辈的引导?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6)、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这里的“小心翼翼”写出了我们怕伤着妹妹自尊心那种微妙的心理 B、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在意角色大小,只要“用心”小角色也可能变成大角色。 C、“豆豆”听到“老鼠”这个词的时候,“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可以看出“豆豆”在话剧里“入了戏”。 D、整个故事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行文过程中采用了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样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还有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忐忑 , 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⑪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为什么喜欢猴

王逸之

    猴年以来,有关猴的新闻层出不穷,让我们看到了猴的高人气。早在去年暑期,动画片《大圣归来》就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新纪录;新发行的第四轮猴年邮票,大版的价格从38.4元暴涨到了1100元,升值近28倍;春晚的年吉祥物图案,引发全民讨论的热潮;猴年甚至刺激了人们的生育愿望,有媒体预计2016年“猴宝宝”将扎堆出生。

    为什么我们喜爱猴呢?论造型可爱,羊和兔也不差;论机灵乖巧,鼠和狗也够格;论神通广大,更比不上呼风唤雨的龙。有意思的是,我们喜爱猴,却没有制造什么有关它的褒义成语。“沐猴而冠”“心猿意马”都不是什么好。然而,相比较“蛇蝎心肠”“过街老鼠”,猴的形象并不差。这么一个既不太好也不太坏的形象,凭什么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细想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猴像人,有“人性”,我们在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像《庄子•齐物论》中所言,狙公喂猴,“朝三暮四”则猴怒,“朝四暮三”则猴喜,所得不多不少,却引发了喜怒变幻,说的不正是芸芸众生的模样?退一步,就是“食色,性也”的动物;进一步,也可以是脱胎换骨的人。

    再以猴形象的集大成者《西游记》为例,孙悟空调皮、古怪、爱捉弄人、向往自由、蔑视规矩,这些特征,使他谈不上完美,却很接近一个真实复杂、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而悟空后来皈依佛门,追随玄奘普度众生的理想,历经磨难,成为盖世英雄,这恰恰也像是人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的艰苦跋涉。有不足也有追求,既滑稽又伟大,悟空是这样,人不是也很类似?

    再看《西游记》的其他形象,比如玄奘正经得不近情,八戒懒惰得让人厌烦,沙僧木讷得呆头呆脑,唯独孙悟空却正直中不乏灵气,聪慧里透着狡猾,而且绝不言败、一往无前,这种复杂而饱满的个性,使它成为了几百年来最脍炙人口的动物形象了。

    想想我们的图书、电影、游戏、动画片,有多少是关于猴的,尤其是孙悟空,衍生出了多少丰富的解读与阐释。猴的形象具有广阔的延展性,可以寄托丰富无限的诠释意义。十二生肖里,怕是没有哪一个形象的文化衍生创作可以和猴相比了。想想那么多被我们所铭记的文化形象,恰恰不在于完美,而在于真实丰富。

    作为生肖形象的猴,在个性中包含了丰富的多面性,也具备向善、升华的可塑性。由此而创作出的艺术形象,老百姓往往喜闻乐见。譬如古代画像中以猴子骑在马上寓意“马上封侯”,民间传说中也有“水中捞月”的猴子,以及当代韩美林画的“水墨猴”等。唯有在与人的相似中显出其可爱,才会让读者、观众与之心生亲近,产生共鸣。

(选自2016年3月19日《光明日报》,略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采一把艾蒿回家

丁立梅

    出城,去采艾蒿,带了儿子。城郊有一片小河,水已见底,里面长满艾蒿。此情此景让我忍不住要作种种臆想。

    “彼采艾兮,如三岁兮。”这是《诗经》里的艾蒿,是情深意长的牵念。其中的男人女人短别离,不过一日不见,竟如同隔了三年。爱,从来都是魂牵梦萦的一桩事。而我更感兴趣的是,那双采艾的手,如何落在艾蒿上?他(她)采了做什么的?这遥远的风俗,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

    街上也有艾蒿卖,和芦苇叶一道。稻草胡乱扎着,一束束,插在塑料桶里。这种植物,叶与茎的颜色雷同,淡绿中,泛白,泛灰。这样的色彩,不耀眼,很低调。是乡村女儿,淡淡妆,浅浅笑。闻起来微苦,一股中药味。村人们又把它叫作苦艾。也只在远远的乡村,也只在荒僻的沟渠里生长。平时大抵少有人想到它,只在这个叫端午的日子里,它突然被记起。大人们会吩咐孩子,去,采几把苦艾回来。

    那个时候,乡村的乐事里,采艾蒿,也算得上一乐吧。孩子们得了大人指令,如撒欢的小马驹,一路奔向那沟渠去。吵吵嚷嚷着,节日的喧闹,被我们吵嚷得四处流溢。很快,每人怀里,都有一大捧艾蒿。路上走着,一个个小人儿,身上都散发出一股中药的香味。

    艾蒿生于山野之中,枝叶上难免会沾上一些泥土或浮尘。怀抱中的艾蒿离开土地一会儿,便渐渐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了。于是我们在回家之前,先奔到村头的小河边。河水清澈欢快地流淌。涌到河边的孩子,有的蹲在河边,有的干脆站到河水里,反复地抖动,努力唤醒这些入睡的婴儿。之后才又一窝蜂似地涌进村庄

    门前的木盆里,煮好的芦苇叶,早已泡在清水中。眼睛瞟到,心里的欢乐,就要蹦出胸口来,知道要包粽子吃了。大人们这时若指使我们去做什么,我们都会脆脆地应一声,跑得比兔子还快。至于插艾蒿,那完全不用大人们动手的,门上,柜子上,蚊帐里,到处都被我们插满了。一屋的艾蒿味,微苦。大人们说,避邪。我们虽对这风俗习惯一知半解,但知道,插上艾蒿,就代表过端午了。于是很欢喜。

    眼下,站在城郊的小河边,望着满眼的艾蒿,我油然联想到远方的友人。

    朋友是湖北人,也是写作的,曾与我在一次笔会上相遇。后来,她去了美国。她的家乡,过端午也有插艾蒿的习俗,她也曾于小小年纪里,去采过艾蒿。昨天,我收到她发来的邮件,她说,国内这个时候,又该粽子飘香了吧。并不想粽子,美国一些华人超市里有卖。却想艾蒿,想坐在艾蒿味道里吃粽子的童年,温和的中药味,把人包裹得很结实很温暖。

    就是这样,故乡隔得再远,有些味道,注定是忘不掉的。

    我的儿子,他第一次认识了艾蒿,觉得奇怪,捧着一把艾蒿问我,为什么过端午要插艾蒿呢?我这样回答他,这是祖上流传下来的风俗。避邪呢,我又补充。口气酷似当年我的母亲。继而想,若干年后,我的儿子的记忆里,一定也有艾蒿,而且,端午节一到,他定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采艾蒿,艾蒿的味道将永远弥漫在民间。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爷爷是个老羊倌

陈美桥

①我与一瓣桃花共同敲响了李老爹的院门。

②这是地处龙泉山以东的成都市金堂县又新镇。红砖砌墙、铁皮屋顶的几间屋舍里,养着上百只黑山羊。头顶几朵桃花迎风飘落,其中一瓣正好撞在我叩击的铁门上。

③人们自古对种植桃树情有独钟。时至今日,每年春天,桃花总是一束束、一簇簇怒放,像倒春寒里人们迫切需要的一团团璀璨的火焰,熊熊燃烧在又新镇的山野院前。

④李老爹抱着一捆野草走出来,他知道我又想看那些羊。那些野草刚从山坡割回来,叶片干枯泛黄,茎端新鲜的刀口却有莹莹绿意。它们顺势躺在食槽里,羊儿们便发出绵软的叫声,斜着脑袋认真咀嚼每一根野草。野草实在太长,羊舌头努力地不停伸卷。

⑤“这么长的草,吃着不容易啊。”

⑥“人懒得动,会长一身泡泡肉。羊也一样,得让它们多动身子。”李老爹把羊甩在地上的草捡起来,抛回槽里。

⑦大羊、小羊和种羊住在不同的羊圈,羊圈底部由木架支撑,上面又分隔成许多小圈。每个圈的角落都安装了水龙头,像输液管似的缓慢滴着自来水,供羊慢慢饮用。风从没有封口的屋顶和高墙渗进来,更添凉意。羊舍如此建造,既利于采光,也有益通风。羊圈上方,还挂着许多大型电风扇,为羊们消暑。

⑧“养羊不容易,上百张嘴张口要吃的,是项大工程。”一只山羊刚刚长出直挺的犄角,李老爹摸着羊油光滑亮的皮毛,笑着说,“我有个孙女,前几年回来时,总说这是爷爷的家,不是我的家。”那笑容里分明有一丝感伤。

⑨“养牲畜的味道很大,小娃娃不喜欢也正常。其实羊喜欢干净。这圈里的粪隔天我就会清理。”他拿起一根长铲戳向圈底,出来的全是一粒粒“黑弹珠”。这些羊粪是天然的有机肥,李老爹用它种植了许多有机蔬菜。

⑩羊耳上的那些号牌,既是羊的编号,也是打过疫苗的标志。我正翻看号牌时,大妈从院门外端进来一盆洗好的红薯。在又新镇的村子,每隔几块田地就有一处清亮的池塘。虽说家家通了自来水,许多老人还是习惯在池塘里涮洗蔬果。为了节省梳洗时间,自从家里开始养羊后,大妈就剪了一个短发。李老爹负责喂羊、铲粪、销售,大妈负责割草种菜、烧饭洗碗。

⑪李老爹喜欢看新闻,对政策很熟悉。前几年,他在村上建起羊舍,养起了黑山羊。从几只到十几只、上百只,从买小羊到自己培育小羊,再把羊种卖给别人,李老爹已经从简单的卖羊肉赚钱,扩展到了卖羊种赚钱。他买别人的羊种时,养着养着就死掉不少,于是翻书查资料,去牲畜公司咨询专业人员,最终通过把好每个关键环节,成功培育出了优质羊种。

⑫李老爹的手机响了。他并不急着接电话,而是先从裤兜里掏出电话簿翻看,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电话号码、姓名和业务诉求。

⑬“一般来说,记录过的电话号码我才会接。没法子,找我的人太多啦!”

⑭李老爹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将一只手伸到我面前:“闻闻看,是什么味儿?”

⑮“乡村味道。”刚刚我抚摸一只小羊后,手上也残留着这种特殊的味道。

⑯“闻惯了,就喜欢上了。”李老爹笑着说,“我觉得这种气味让人心里踏实。”

⑰我们来到靠近山坡的最后一个羊舍,他为我打开了后门。漫山遍野的桃花如绢纱凌空,成片的绸光随着夕阳射到他黝黑的脸上。“这片桃林,是我为孙女栽的,今年终于开花了。我要让她知道农村还有满山的花香。”

⑱李老爹留我吃晚饭。

⑲“尝尝我们的金堂黑山羊。”李老爹将一块羊肉蘸汁后,夹到我碗里。羊肉只是简单煮过,我一尝,满口鲜香。“人啊,身体变老,心劲儿不能老。趁还能动的时候,要活出自己的志气。”李老爹这样说。

⑳离开又新镇后的一个周末夜晚,李老爹从微信上发来两张图片。一张是他孙女在桃花下粉嫩的笑容,另一张是她孙女画的画:桃花下,老农和女孩同时抚着黑山羊的脑袋。画的右上方,端端正正写着画名:爷爷是个老羊倌。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6月5日 第20版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