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云南的歌会同步练习

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体会每组中哪一句表达效果好,简述理由。

(1)、①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②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微风中轻轻摇动,那颜色像天空一样蓝。

(2)、①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前面不远的草丛中起飞,一面向上飞,一面鸣叫,飞得很高很高。

   ②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举一反三
秋天的怀念 ,回答相关问题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红心番薯

林清玄

    ①看我吃完两个红心番薯,父亲才放心地起身离去,走的时候还落寞地说:为什么不找个有土地的房子呢?

    ②这次父亲北来,是因为家里的红心番薯收成,特地背了一袋给我,还挑选几个格外好的,希望我种在庭前的院子里。他万万没有想到,我早已从郊外的平房搬到城中的大厦,根本是容不下绿色的地方。

    ③我无法形容父亲的表情有多么近乎无望。他在屋内转了三圈,才放下提着的麻袋,愤愤地说:“你住在这种上不着天下不落地的地方,我带来的番薯要种在哪里?”

    ④对于番薯,我有一些童年的记忆。我有一次我和几位内地的小孩子吵架,他们一直骂着:“番薯呀!番薯呀!”我就回骂:“老芋呀!老芋呀!”

    ⑤对这两个名词我是疑惑的,回家询问了父亲。他打开一张老旧的地图,指着台湾的那一部分说:“台湾的样子真是像极了红心的番薯。”而无知的我便指着北方广大的内地说:“那,这大陆的形状就是一个大的芋头了,所以内地人是芋仔的子弟?”父亲大笑起来,抚着我的头说:“憨囝仔,我们也是内地来的,只是来得比较早而已。”

    ⑥然后他用一支红笔,将我们遥远的北方故乡有力地画下来,牵连到我们所居的台湾南部。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在东北会落雪的故乡,也遍生着红心的番薯!

    ⑦我更早的记忆,是从我会吃饭开始的。我们的每餐饭中一定煮了三分之一的番薯,有时吃腻了,我就抱怨起来。

    ⑧听完我的抱怨,父亲就激动地说起他少年的往事。他们那时为了躲警报,常常在防空壕里一窝就是一整天。所以祖母每每把番薯煮好放着,一旦警报声响,父亲的九个兄弟姊妹就每人抱两三个番薯直奔防空壕。他的结论常常是:“那时候有番薯吃,已经是天大的幸福了。”

    ⑨父亲的番薯训诫并不是寻常都如此严肃,偶尔也会说起战前在日本人的小学堂中放屁的事。由于吃多了番薯,屁有时是忍不住的,父亲形容说:“因此一进了教室往往是战云密布,不时传来屁声。”而他说放屁是会传染的,常常一呼百应,万众皆响。有一回屁放得太厉害,全班被日本老师罚跪在窗前,即使跪着,屁声仍然不断。父亲玩笑地说:“因为跪的姿势,屁声好像更响了。”

    ⑩然后是一阵战乱,父亲到南洋打了几年仗,在丛林之中,时常从睡梦中把他唤醒,时常让他在思乡时候落泪的,不是别的珍宝,只是普普通通的红心番薯。战后返回家乡,父亲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家前家后种满了番薯。家前种的是白瓤番薯,屋后一小片园地是红心番薯。白瓤番薯是为了预防战争逃难而准备的,红心番薯则是父亲南洋梦里的乡思。

    ⑪每年父亲从南洋归来的纪念日,夜里的一餐我们通常只吃红心番薯,听着父亲诉说战争的种种。

    ⑫在我居住的地方,巷口本来有一位卖糖番薯的老人。老人是个老兵,家乡在山东偏远的小县城。有一回我们为了地瓜问题争辩起来,老人坚持台湾的红心番薯如何也比不上他家乡的红额地瓜,他的理由是:“台湾多雨水,地瓜哪有俺家乡的甜?俺家乡的地瓜真是甜得像蜜似的!”老人说话的神情好像当时他已回到家乡,站在地瓜田里。看着他的神情,我想起父亲和他的南洋,他在烽火中的梦,我才真正知道,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联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乡思的天地里吐露新芽。

(选自2018年3月17日《文摘报》,有删改)

阅读

青石板路

李汉荣

①没有一条路能把我们领回到过去,但是青石板路能。青石板路,它就是过去,你站在上面,就是站在过去的时光里面。

②它青灰色的皮肤上,烙满了各种痕迹。低下头来——如果你是个喜欢凝视的人,你一定要低下头来,在时间面前,你只有低下头,才能看见时间的秘密。

③古老的青灰色石板,它多古老呢?据说它是宋朝的一段路面,够老了吧。现在,你和古老面对面,你和时光面对面,你看见多少细节,都藏在时光的容颜里。

④你看见牛蹄踩下去的凹痕,你看见宋朝的牛、明朝的牛、清朝的牛、民国的牛,嚼着一样的青草,迈着相似的牛步。它们一生重复着上山下山的路,几乎每一天都要经过这段青石板路,它们或许也喜欢这段路吧,因为它们发现:这段路不陡,也不泥泞,这段路上没有追赶和鞭子,这段路不需要它们负重拉犁,青石板上不种植什么,青石板上只需要放松行走,于是它们全都放松下来,也放慢下来。这时,你会从这散漫的蹄痕里,看见那散漫的黄昏、散漫的牛、散漫的夕阳、散漫的古代生活。

⑤你会从众多牛蹄痕之间,看见少许马的蹄痕。那是哪个朝代,这里出过一个进士,他成了朝廷的官人,但是他不习惯匍匐在一堆帽子和官衔里,他想念那被轿子和文牍隔离了的亲爱的南山,他想念月夜里的田园,想念故乡的青石板。他早早地托病辞官,带回很多书,骑回一匹马,马背驮着那个朝代的明月清风和琴棋书画。他回乡办学收徒,授业传道,闲时就骑马漫游,踏雪访梅,寄情山水。你看见那深深浅浅的蹄痕了吗?一匹马行走在一群牛中间,诗书行走在青草中间,儒雅行走在质朴中间,马粪和牛粪都成了庄稼的肥料,马蹄和牛蹄都成了岁月的回声。后来,这里一直延续着办学、读书、吟诗的儒风,是否与那匹马、与马背上的那个人有关呢?你无法考证,但当你低下头来,你看见了马蹄,你听见了在那些霜晨月夜里,马蹄敲出清寂的声音。那个年代远去了,但留下了马蹄,马蹄曾经为一首田园诗押韵,为一个村庄的记忆押韵。

⑥你还会看见什么呢?你不愿从历史的磁场里迅速抽身,你愿长时间逗留在时光长久逗留过的地方。

⑦这时,你看见密集的鞋的印子,布鞋、草鞋、棉鞋、单鞋、绣花鞋、大鞋、小鞋、宽鞋、瘦鞋--数不清的鞋子们走过去,声音踩着声音走过去,鞋底贴着鞋底走过去。是的,是鞋底,青石板把每一双走过去的鞋底看得最清楚,鞋面是属于人看的,鞋底是属于路看的,看鞋底,这是路的职业。青石板看清了,也记住了每一双鞋底,记住了每一个年代的鞋底,不管是民间的样式,还是官家的样式,不管是细针密线,还是粗针疏线,不管走得慢,还是走得急,不管鞋印是深是浅,不管鞋们有着怎样的鞋面,不管鞋们的目的地是什么,青石板记住了,所有的鞋底上都有母亲的针脚,都有母亲的手纹。世世代代的鞋走过去了,母亲们的针脚和手纹,反复抚摸着青石板,那其实是母亲们的手在反复抚摸。青石板就在母亲们的抚摸里,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衰老,它一直保持着它的青灰色,那最初的青春容颜。

⑧青石板保持着它千百年前的样子,甚至保持着它千万年前的样子——在它没有下山之前,它见过女娲补天,那时候,它是青石山上的青石头,它青灰的眸子映照了女娲的身影:它下山之后,成为一段青石板路,虽然地处偏僻,但是无论显赫的王朝或迷乱的年月,都必须经过这段路才能把那个年代走完,把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走完。青石板是录音的光盘,如实录下了时光的足音和生活的口音,可惜我们还没有破译的技术,更由于我们的耳朵里灌进了太多现代的水泥,我们习惯了噪音的轰炸和谎言的诱拐,我们失去了微妙真切的听力,我们已经听不见时光深处的声音,听不见任何深沉的声音。

⑨此时,我执意从密集的高速路网里逃出,从高速的夹击里、从机械的追赶和围困里逃出,撤退到这段青石板路上,撤退到这段古老的缓慢里。我缓慢地走着,有时就蹲下来,低下头,与时光面对面,凝视,聆听,感到天长地久的岁月,踏踏而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战。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厢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厢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原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原谅我也是第一次为人子女

林一芙

①上一次和我妈吵架是在快要毕业的时候。那时我在医院实习,每天来来往往的都是重症病人及他们的家属,稍有不慎就会成为病人的出气筒。我习惯了和颜悦色地面对每个病人,在他们歇斯底里时思考最妥当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医院老师们面前做最听话的乖学生。

②那段时间,我频繁地跟我妈吵架。有时我回到家里,身心俱疲,直挺挺躺在床上。我妈是个老洁癖,从客厅进来随口唠叨了一句:“怎么也不把床单拉平再躺。”我顷刻间就炸毛了,从床上坐起来吼她:“你没看见我刚回来,床单皱一点有什么关系,我才刚刚准备睡,又被你吵醒了!”

③或许,人在低谷时,不亲手把责任推给另一个人会活不下去,而归罪于身边最亲近的人就成了最便捷可行的方法。我在外越是乖巧,回家越是任性,并且自以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可以被原谅的。

④渐渐地,我妈对我说的每一个字都开始小心翼翼。她对待她的女儿,像对待一个在门口挂着“请勿打扰”的生客。她会偷偷在我包里塞小点心,晚上和我一起讨论电视剧。我想,她一定在暗地里准备了一百种试图让我变得愉悦的方法,却找不到一个奏效的。

⑤那一阶段,我在医院常常吃闭门羹。有时候会向我妈提起,自己好不容易做好了消毒,病人瞥到我实习生的胸牌就要换人。

⑥我妈是个特别怕疼的人,后来有一次,她体检回来很兴奋地给我看她手上的针孔;我今天去体检,人家给我扎了四针才扎进去。”我说,怎么就傻傻让别人扎了四针,可以让她换个人来。“我今天遇到一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实习生,她问我能不能让她试一下。我看到她就想起你了。我想啊,我现在多给别人一点机会,以后别人可能也会给你机会。”我当下听得鼻头一酸。

⑦我们全家没有人在医疗行业,谁都不清楚这个领域是怎样的环境。我妈就用这样笨拙无效的方法,暗自期待着世界能对她的女儿好一点——就让妈妈痛一点吧,或许有千分之一的机会,上天可以看见,然后回报在你身上。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在为人子女这件事上,我是这样的不合格,甚至是零分。

⑧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习惯把父母当成最后的堡垒。以为自己在外怂成一个草包,扎一身长短不一的刺,就可以转过身来,扎在父母身上。总觉得在外面受的委屈需要找到一个途径发泄,这时我找到了父母,因为那是我发泄情绪最低成本的方法。

⑨心理学上说,人有一些内在不可见的想法,这被称作潜在信念。我们在潜在信念里认为,在社会上我们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全部责任。而父母就像海绵,只要不吸纳到极限,他们就会将一切无论好坏地照单全收。

⑩曾经看过台湾童星杨小黎的一个访谈,她说小时候拍哭戏,刚开始导演们都告诉她“你要是再不哭,妈妈就丢下你走了”。但这招越到后面越没有用处,因为她发现每次都说要走的妈妈,总是偷偷在旁边帮她拍照。聪明的孩子从小就知道,父母说两百遍的“你要再哭,我就让大灰狼把你抓走”是永远不会实现的谎言。倘若真的有大灰狼到来,他们只会挡在最前面。

⑪洞察了父母的软肋就是自己,忍不住恃宠而骄地撒泼任性;用妥协的眼光看世界,却用挑剔的眼光看父母,大概是天下为人子女者的通病吧。我妈总是说,很抱歉,没能够帮助你什么,因为我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可是妈妈,请原谅我也是生来第一次为人子女。

[选自《意林原创版)2021年02期]

朋友是自己选的家人,家人是人生第一任朋友。班级同学想通过对名家名篇的探究,学习“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A.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③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了了,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朱砂井”。B.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唱了一段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少年父子成兄弟。”

④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还未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⑤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