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届山东垦利县五四制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作者:胡宇齐。有删改)

(1)、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愈合。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磨盘是故乡的一颗痣
                                                                                                    朱成玉
       ①磨盘,是故乡的一颗痣,让漂泊在外的游子,日夜挂牵。
       ②傍晚,在电脑上和几千里地以外的父亲视频,唠着家常。忽然对父亲说:“用手机拍一下咱家那个磨盘,给我传过来,我想看看它。”父亲充满怨怼地说:“浑小子,这么多活物你不稀罕,却稀罕个不会说话的石头。”
       ③是的,我稀罕那块石头。有一次在梦里,我光着脚,站在那磨盘上,大声朗诵着自己的诗歌。我把那磨盘当成我的听者,把那呼啸而过的风当成掌声,我像一尊雕塑,伟岸而悲怆,眼里含满泪水。所以,一直想,用那个磨盘做背景,拍一幅照片,我知道,我脸上的皱纹,已经可以和那些斜着的磨齿匹配。
       ④和我不一样,磨盘的皱纹与生俱来。它一出生就老了,它没有童年。这算是它的不幸吧。不过,它却可以比我永恒,这又是它的幸运。
       ⑤小时候,父母大声喊我们回家,不外乎只有两件事,一件是回家吃饭,一件是回家拉磨。一件令我们兴冲冲地回,一件令我们灰溜溜地归。还好我们兄妹四人,可以轮流着拉磨,我们几个讲好,二十圈一换人。咬着牙,一圈一圈地数,等累得眼冒金星的时候,总算有人接替,松口气,过一会,还要接着来。磨盘,因为闻到了新鲜豆子的味道而生机勃勃起来,吱吱呀呀仿佛哼起了老掉牙的歌儿。
       ⑥磨了大半夜,总算把一袋豆子磨完了。我们去睡觉,父亲和母亲却要接着挑灯夜战,把磨出来的豆汁再做成豆腐,早晨去卖掉。
       ⑦后来买了驴,我们总算解放了。驴子被蒙上眼睛,套上枷锁,围着磨盘开始转圈,我总在想,驴子这一生要围着磨盘走多少圈呢?它自己会不会也在数自己走了多少圈呢?数了又能怎么样,没有另一头驴子可以替换它,永无休止的劳作就是它的命运。
       ⑧磨盘,曾是我们最简朴的桌子。盛夏的夜里,我点着煤油灯,在那上面写过作业,众多的飞蛾绕着那微弱的灯飞个不停。月亮像块发霉的干粮,却也不妨碍我幻想着一口咬下去。
       ⑨我在那上面磨过铅笔尖儿,砸过核桃,一家人围坐在那里吃饭,就着没有消散的豆汁的香味。
       ⑩闲暇时,父亲与老哥们在那上面下棋,父亲的棋艺不敢恭维,基本属于“臭棋篓子”的范畴,气势上却总是压人一等,把个象棋子摔得啪啪作响。我和小伙伴们也常常在那上面打扑克,激战正酣的时候,母亲总是不合时宜地走过来,像撵鸭子一样地撵走我们,拿出一把菜刀在上面磨来蹭去。
       ⑪磨盘,经年累月守在那里,吸纳阳光也吸纳着月色,承接雨露也承接着雪花,无声地铭刻着村庄的历史。
       ⑫如今,村庄里很少能再寻见磨盘了。如今的乡村也有了成排的楼房,有了健身的广场,乡村仿佛一个质朴的女子做了美容一般,顷刻间妖娆了起来。
       ⑬乡村变漂亮了,可是磨盘,那颗最美的美人痣,却也因做了美容而一并给做了去,不见踪影。
       ⑭魏明伦写过一篇《磨盘赋》,文辞诙谐,用意深远,非常喜欢,忍不住辑录一段:“磨盘推日月,磨道绕春秋。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愿仓廪积粮成山,守磨房挥汗成雨。稻麦磨成白玉屑,包谷磨成黄金沙。青纱高粱,磨成红粉;绿荚大豆,磨成雪浆。北方磨豆汁,南方推豆花。蒸不烂,捶不扁。响当当铜豌豆,铁铮铮石磨盘。天生一对,地配一双。珠落玉盘,耳鬓厮磨。顷刻销魂酥骨,化为软玉温香。碓窝舂碎紫八角,磨盘改造黑五类。乌豆乌丝粉,黑米黑馒头。白案技巧,水磨功夫。削面挥刀即削,燃面点火欲燃。御厨蒸饺,乡炊麦粑,中秋月饼,春节年糕。古人之主食,多从石磨而出;前人之营养,半与石磨相关。磨盘腹中之物,皆可磨碎;而磨盘本身之功,却不可磨灭也!”
       ⑮磨盘和井一样,是村庄的精神。就像美酒是粮食的精神,金子是矿石的精神。而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颗痣,长在思乡人的心上,永远不能剔除。
       ⑯磨盘,故乡的一颗痣。一颗令人魂牵梦萦的美人痣!

阅读《剪下流光——漫说剪纸》一文,完成下题。

      ①剪纸在中国遍地开花,各大地区都有富于自己地方特色的剪纸形状,因工具、材料等等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②大多数地方的剪纸,使用单一颜色的纸张。而有些地方用白纸刻剪后再染色或印色。有的地方或者有的场合,不全然使用剪子,需要使用 刀来刻纸。根据留红和留白的不同,又有阴剪和阳剪的不同。根据用途,礼笺、门笺、鞋花、窗花、囍字等,剪纸也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甚至,刀剪工具对纸张的剪镂作用转移到手指上,还诞生了与剪纸艺术亲缘相近的撕纸。所以,剪纸实在是个复杂的领域。不过,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剪镂,至于是剪除还是镂刻,是阴是阳,是单色还是着色,是剪是撕,完全因人因事,灵活选择。

      ③剪纸当然依附于纸,但是在本质上说,使用剪镂技术进行造型的历史渊源,远比纸张的历史悠久。据说周成王“桐叶封地”的故事,是可以找到的关于在平面上剪镂造型的最早文献。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周成王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梧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了叔虞,并且对他说:“我把这个玉圭封给你吧。”史官们听后,把这件事告诉了辅政的周公。周公见到周成王,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周成王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但周公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啊!”周成王想了想,决定把唐封给了叔虞。

      ④其后各代,这项古老的技艺一直绵延。唐宋以后,剪镂技术与纸张结合的证据不断出土。

      ⑤对称原理是非常具有美感的几何属性和数学属性,而剪纸所依赖的最简单的形式手段便是对称。将纸张沿着某种顺序折叠,再加以剪镂,展开后的图案,便具有了对称性。长形的连锁、雪花等等,都适宜利用对称原理构图制作。如果以整张纸的中心点为轴,剪成的图案就呈现中心对称。利用对称原理,可以最简便地让剪纸获得几何属性和图案美感。

      ⑥时至今日,人们利用刀剪等工具在纸张平面上造型,依然流行,并且不断进行艺术创新。人们或者在内容上不断翻新,宏大场面、繁复场景、众多人物、新事新物,都非常容易被剪纸表现。玻璃纸、不干胶等各种不同的平面材料也被不断尝试,使剪纸艺术不断呈现出新材质带来的新质感。在今天,对其他国家的剪纸艺术气质的借鉴,对当代视觉美学和工业设计的接纳,都让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年轻时尚的气息。而且,剪纸对纸的塑造表现还被借鉴到纸雕塑中,受到不少文艺青年的追捧。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以义为利

      ①人总会面临利与义的煎烤。利者,更多的是指物质利益,即金钱、美色等可以愉悦身心的东西。人既然做不到完全舍弃饮食男女,产生一定的逐利冲动也符合人性。义者,温暖他人的举动,比如拯人于饥渴、救人于水火,它是一个人内心的真诚、善良、利他意识,是一种更高级的人性。

      ②这个世界上永远有着使人心生景仰的人。1909年,肃亲王善耆想请人为吴可读画一幅像,有人向他推荐画家陈半丁。肃亲王非常欣赏陈半丁的才华,甚至劝他入部为官。此事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未成,却使陈半丁非常感动。1922年,肃亲王在旅顺病故,为报知遇之恩,陈半丁在大连举办了两次个人画展,卖画所得的数十万元(旧币),全部做了肃亲王灵柩返京的开销。陈半丁这样做,是在实践自己的人生哲学,他曾篆刻过一枚椭圆形的印章,其文字是“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也”。

      ③生活中像陈半丁这样以义为利的人还有不少,比如启功曾捐巨资在北师大设了个“励耘奖学助学基金”,用以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比如胡适为了解决章希吕的工作,就请他到家里为自己编辑文稿,并开给他比外面高得多的工资;他曾无私资助陈之藩、林语堂等人留学,自己出钱为贫穷的小贩袁瓞治病,并留下过“要留利息在人间”这样的美谈。

      ④以义为利很高尚,可以给他人带来幸福与快乐,但它也需要环境的催生。我研究过喜欢行善之人的经历,他们一般都在人生的特定阶段得到过别人的帮助,这种他人给予的温暖对他们日后的为人处世极有影响。在启功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北师大前校长陈桓曾经无私帮助他,先是将没有学历的启功推荐进中学,还手把手地教他怎样上课,后来更是将他直接引进北师大。说没有陈桓,就没有后来功成名就的启功,绝对不是一句假话。启功设立的奖学助学基金以“励耘”命名,“励耘”就是陈桓的书房名,陈桓当时早已过世,启功用此名的目的,就是要纪念对自己一生影响极大的先师。

      ⑤陈半丁出道时卖画不顺,其师为之站场更是传为艺坛佳话。吴可读画像完成后,陈半丁迁出肃王府,在京卖画为生。然而,因为他初入京城美术圈,不为人知,前来购画者寥寥无几。远在上海的吴昌硕对爱徒在京之处境极其忧虑。1910年,67岁的吴昌硕特地赶到北京,为陈半丁介绍各种关系和画店,并在琉璃厂纸店亲笔为其书写润格,称其“性嗜古,能作画,写花卉、人物直追宋元,近写罗汉变幻百出,在佛法上可称无上妙谛,求者履盈户外……”在京数月中,还为半丁治了不少印,其中相当部分为吴篆陈刻,以示器重。陈半丁的名声从此日隆。

      ⑥的确,义不能单靠高尚者先天的觉悟,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双手去激活。行善、仗义最容易出现马太效应,大家都去行善,大家都为人仗义,一个社会就会有许多人以义为利,开开心心帮助别人,得到帮助的人日后也会毫不犹豫地加入行善、仗义的队伍,我们走在夜里都可以看到蓝天。相反,如果我们一个个都很自私,随便做件事都要考虑自己能不能得到好处,见利忘义就会层出不穷,那些原本以义为利的人也很可能改弦更张,变得冷漠自私,整个社会一片冰雪。

      ⑦其实,如果我们跳出物质利益的藩篱,就会发现,陈半丁的“以义为利”并非只是一种高尚的口号,而是一种客观的事实。一个人仗义,帮助了别人,让他人摆脱了困境,看到了明媚的阳光,别人高兴,我们的奉献也就有了意义与价值,你的心灵就有了几分安适。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内心的安适更重要的呢?行善、仗义这种东西是特别能给人好感的,你也就有了好人缘。这样的好人缘自然也是一种利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义为利”其实是一种大智慧。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盗们”野外乐逍遥

    早晨,汤姆一觉醒来,迷迷糊糊不知身在何方。他坐起来,揉揉眼,向周围看了看。很快他想了起来。此时正值凉爽的、灰蒙蒙的黎明时分,林子里一片静谧,给一种甜蜜的安息与和平的气氛围扰着。树叶儿一动也不动,没有任何声音打扰大自然的酣眠。露珠儿还逗留在树叶和草叶上。一层白色的灰烬盖在那堆火上,一缕淡淡的烟直飘向天空。而乔和哈克都还睡得正香。

    这时,林子深处有只鸟儿叫了起来,另一只发出应和。随后又听见一只啄木鸟啄树的声音。清淡的晨光渐渐发白,各种声音也随之稠密起来,大地万物,一派生机。大自然从沉睡中醒来,精神抖擞地把一片奇景展现在这惊奇的孩子的眼底。一条小青虫从一片带露的叶子上爬过来,不时地把大半截身子翘在空中,四处“嗅一嗅”,接着又向前爬——汤姆说它是在打探。这条小虫自动爬近他身边时,他像一块石头一样凝然不动,满心希望它能爬得再近些。那条小虫一会儿继续向他爬过来,一会儿又好像改变了主意,打算往别处去。他的希望也随之一会儿高涨,一会儿低落。后来,小虫在空中翘起身子,考虑良久,终于爬到汤姆腿上来,在他身上周游,于是他心里充满了欢乐——因为这就表示他将要得到一套新打扮——毫无疑问,是一套光彩夺目的海盗制服。这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了一大群蚂蚁,正忙着搬运东西;其中一只正用两条前肢抓住一只有自己身体五倍大的死蜘蛛,奋力往前拖,直拖着它爬上了树干。一只背上有棕色斑点的花大姐趴在一片草叶的叶尖,汤姆俯下身子,对它说:“花大姐,花大姐,快回家,你的家里着火啦,你的娃娃找妈妈。”于是它就拍着翅儿飞走了,回家去看到底怎么了——汤姆对此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因为他早就知道这种小虫子容易相信火灾的事情,头脑又简单,被捉弄过不止一次了。不久,又有一只金龟子飞过来,不屈不挠地在搬一个粪球;汤姆碰了一下这小东西,看它把腿缩进身体装死。这时很多鸟儿叽叽喳喳闹得更欢了。有一只猫鹊——一种北方的学舌鸟——在汤姆头顶上的一棵大树上落下来,模仿着它附近别的鸟儿的叫声,叫得欢天喜地。随后又有一只樫鸟尖叫着疾飞而下,像一团一闪而过的蓝色火焰,落到一根小树枝上,汤姆几乎一伸手就能够到它。它歪着脑袋,十分好奇地打量着这几位不速之客;还有一只灰色的松鼠和一只狐狸类的大东西匆匆跑来,一会儿坐着观察这几个孩子,一会儿又冲他们叫几声。这些野生动物也许以前从未见过人类,所以它们根本不知道该不该害怕。此时自然界的万物全都醒来,充满了活力。这儿那儿,一道道阳光如长矛一般从茂密的树叶中直刺下来,几只蝴蝶扇着翅膀,在翩翩起舞。

    汤姆弄醒了另外两个强盗,他们大叫一声,嘻嘻哈哈地跑开了;两分钟以后,他们就脱得赤条条的,跳进白沙滩上那片清澈透底的水里互相追逐,滚抱嬉戏。宽阔的河流对面,远远的地方,就是那个村庄,而他们并不想念。可能是一阵湍流也可能是一股上涨的潮水,冲走了他们的小木筏。他们却为此感到庆幸。因为没有了木筏,就像是烧毁了他们与文明世界间的桥梁,斩断了他们回返的念头。

    他们回到露营地时,神采奕奕,兴致勃勃,却也饥肠辘辘;不久他们把那篝火又拨旺了。哈克在附近发现了一眼清泉,孩子们就用阔大的橡树叶和胡桃树叶做成杯子,他们觉得这泉水有股子森林的清香,完全可以取代咖啡。乔正在切咸肉片做早餐,汤姆和哈克让他稍候片刻;他们来到河边,相中了一个僻静之处,垂下鱼钩,不长时间就有了收获。还没到让乔等得不耐烦的时候,他们就拿回来几条漂亮的石首鱼,一对鲈鱼和一条小鲶鱼——这些鱼足够一大家人饱餐一顿。他们把鱼和咸肉放到一块煮,结果让人惊讶的是:鱼的味道竟然这么鲜美。他们不知道淡水鱼越趁活烧吃,味道越鲜美;另外,他们也没有想到露天睡觉、户外运动、洗澡以及饥饿会使食欲大增。他们并不明白饥者口中尽佳肴的道理。

    吃罢早饭,他们就往树荫底下随便一倒,哈克抽了一袋烟;然后大家往树林里去,去探险。他们信步走去,一路跨朽木,涉杂林,穿过高大的树木林,这些大树披垂着一根根葡萄藤,好像王冠上垂下来的流苏。他们时不时地遇到一些幽僻的地方,地面长满青草,绽放着鲜花,宛如块块镶着宝石的绿色地毯。

    他们看到了很多令人欣喜的东西,不过并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他们发现这个岛大约有三英里长,四分之一英里宽,离河岸最近的地方只有一条狭窄的水道相隔,不足二百码宽。他们差不多每个钟头就游上一次泳,所以等他们回到宿营地时,已过去了半个下午。他们饿坏了,顾不得停下来捉鱼来吃,对着冷火腿,就是一番狼吞虎咽,吃罢就躺到荫凉下说话。说着说着就断断续续了,终于他们止住了话头。周遭的寂静、森林中的肃穆以及孤独感,慢慢地对这几个孩子的情绪发生了作用。他们开始沉思默想。一种莫名的渴望渐渐爬上他们心头——那是越来越强烈的思乡情绪。连赤手大盗费恩都在缅怀他从前睡觉的台阶和那些大空桶。但是他们对这种软弱感到害臊,没有一个人有勇气把心事公诸于众。

阅读《后母的三巴掌》,完成小题。

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

    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我都没动过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子底下。

    “阿巧”,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

    “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子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后母揭开席子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着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礼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求人借钱多难。”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不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

    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