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甘肃会宁县一中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现代文阅读

《江南Style》  高手破神曲密码

    《Nobody》已是浮云,《PokerFace》也过时了。如今神曲界的当红炸子鸡,是一首叫做《江南Style》的韩国舞曲。

有多红?这首歌的MV于7月中旬在互联网上 发布,截止到前天,点击数已达3.25亿次,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在过去一年里,还没有任何一个视频的点击数超过一亿次。在英国,它成为本月第一周UK单曲专辑排行榜冠军。在美国,它位居10月4日第41期公告牌榜单的第二名,“小甜甜”布兰妮和罗宾·威廉姆斯都加入了模仿大军,影星汤姆·克鲁斯则在主页上为它卖力吆喝。不仅如此,这首歌还在全球引发了一股改编狂潮,出现了“奥巴马竞选Style”、“美国海军Style”、“南京Style”、“周星驰Style”、“客家话Style”等多个版本。

    如今,和所有横空出世的神曲一样,关于《江南Style》,有一半人的问题是“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而另一半人则在问:“这首歌为什么一夜爆红?”

    成功在于灵魂和态度。

    《江南Style》里的江南指的是韩国首尔的汉江以南地区,歌曲描述了一个生活在该地区的有钱人正在向性感的姑娘发出邀约;整首歌的MV则大部分都在江南地区取景——游艇、沙滩、桑拿房、旅游巴士等,一幅奢华生活的扫描图。

    这首歌在韩国走红并不难理解。身兼词、曲和演唱的PSY(原名朴载相)曾在参加电视节目时自我剖析说:“我不帅,不高,也没有肌肉。我的成功在于灵魂和态度。”这种灵魂和态度,具体到《江南Style》里,就是质疑江南地区所引领的物质至上的生活观念。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歌词里把“我”塑造成一个“高帅富”,但在MV里,“我”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屌丝”,做着成为江南名流、左拥右抱的黄粱美梦,讽刺意味十足。而在很多韩国人心目中,以经济奇迹姿态出现的江南地区正像一个抛弃了传统价值观念的暴发户,对此心怀不满的大众从这首歌中找到共鸣不足为奇。

    但相比于歌词,韩国以外的人们更感兴趣的似乎是MV里PSY独创的“骑马舞”:身形偏胖的PSY,不断重复着扬鞭套马、策马狂奔的动作,配上音乐节奏,让人莫名就有了跟着一起舞蹈的冲动。这也正是从明星到草根都趋之若鹜进行模仿的段落。而破解《江南Style》的走红密码,成为各路人马津津乐道的事情。

一是生理说。有韩国的科研机构对这首歌曲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以3.6秒为一个周期将五个音节重复4次,而整首歌中五个音节的核心节奏重复了100次以上,这样的节拍和人在慢跑半小时后的心率几乎同步——感觉最为兴奋的瞬间。这一说法,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地跟着这首歌摇晃起身体的原因。而另一个激发人们生理反应的元素则是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节奏——科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对一段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产生共鸣时,这段音乐就会在其脑中不断重复,科学界把这称为“耳虫”现象。虽然引发“耳虫”现象的音乐因人而异,但显然“耳虫”更偏爱那些容易上口的作品。

    二是心理说。有韩国的心理学家表示,《江南Style》通过简单的重复节奏来刺激身体反应和自律神经系统;尤其是高潮部分,能够激发出人们摆脱心理压抑和格式化生活的本能。

    三是乐理说。有音乐评论家表示,《江南Style》恰好和近年来风靡美国主流音乐界的电子乐潮流相吻合;而其副歌部分,则又是韩国音乐风格。二者相结合产生出奇妙的化学效应,既没有违背韩国歌迷的偏好,也贴合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受众的审美趣味。

    此外,审丑文化、从众心理、群体效应和偶像崇拜,都在为《江南Style》的流行推波助澜。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无论人们将《江南Style》的走红分析得多么透彻,都无法决定乃至预料下一首神曲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流行文化的诡异之处就在于,其实没有一种成功可以复制。

  (摘自《文汇报》,有删减)

(1)、下列对该新闻时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明星们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大众对偶像的追捧是疯狂的,横空出世的神曲,多是一群疯狂的模仿大军造就的。 B、《江南Style》讽刺了 “我不帅,不高,也没有肌肉” 的“屌丝”们对富豪生活既憧憬又心怀不满的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 C、本文通过解读《江南Style》为什么一夜爆红,表现了作者以独立的姿态站在社会立场上,对当下流行文化娱乐大众的现象进行的审视和反思。 D、从《江南Style》这首歌曲爆红,到对“骑马舞”趋之若鹜的模仿,作者对此的态度是有所保留,甚而是略带微词的。 E、本文意在向读者阐明,当《江南style》的世界各地、各种风格的MV版本在网络流传时,你就得承认,不了解它是一种落伍。
(2)、如何理解“成功在于灵魂和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章结尾处说:“审丑文化、从众心理、群体效应和偶像崇拜,都在为《江南Style》的流行推波助澜。”请结合文本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也有人把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而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

    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确没那么简单了。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作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而且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教育并进步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其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大学教育能人视野宏阔、见识丰盈,并塑造人的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上升通道的道路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却演变成为撕书直播。

    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读书无用论”渐渐流传,一是因为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因为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会忘记。

    读书有何用?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也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大,波澜壮阔、不可名状。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红网”)

材料三: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那么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问题:“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一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二是,尽管生活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

    要想彻底铲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诸如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名校联合招生等教育改革举措,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

    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选自《中国青年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材料一:

    什么是数据?数据(data)在拉丁文里是“已知”的意思,在英文中的一个解释是“一组事实的集合,从中可以分析出结论”。笼统地说,凡是用某种载体记录下来的、能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某种信息的,就可称之为数据。古人“结绳记事”,打了结的绳子就是数据。步入现代社会,信息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丰富,载体也越来越多。

    什么是大数据呢?量的增多,是人们对大数据的第一个认识。随着科技发展,各个领域的数据量都在迅猛増长。有研究发现,近年来,数字数据的数量每3年多就会翻一番。

    大数据区别于数据,还在于欻据的多样性。正如高德纳咨询公司研究报告指出的,数据的爆炸是三维的、立体的。所谓的三维,除了指数据量快速增大外,还指数据增长速度的加快,以及数据的多样性,即数据的来源、种类不断增加。

    数据是一种资源,但数据又跟煤、石油等物质性资源不一样。物质性资源不可再生,你用多了,别人就用少了,因而很难共享。数据可以重复使用,不断产生新的价值。大数据资源的使用是非恶性竞争的,共享的前提下,更能够制造双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数据如果不被融合、联系在一起,也不能称之为大数据。

(选自刘军《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

材料二:

    5月12日,2019首届天府大数据与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在成都召开,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成果,《2018全球大数据发展分析报告》在当天正式发布。

    就全球趋势而言,2018年大数据市场总体价值约420亿美元,其中大数据软件市场价值约140亿美元。该报告预估,大数据服务和硬件市场规模在经历2016—2022年的快速增长后,将放缓增长趋势,而大数据软件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0年的高速増长。

    与此同时,伴随21世纪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世界各国无一不在觊觎着红利可观的大数据市场,但由于各国基础实力、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差异,全球大数据发展正面临不均衡的市场分布问题。报告对世界主要国家政府大数据开放建设程度的分析,韩国、加拿大、美国、法国、印度、日本处于领先地位,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俄罗斯处于第二梯队,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开放数据程度与上述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各国分值呈现较大差距。

以全球大数据发展情况为背景,报告进一步分析到,中国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正处于积极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政府开放数据的实施路径是由地方政府数据开放为点,逐渐形成国家层面的数据开放。从具体数据来看,中国的大数据产业相关人才数量占全球总数的59.5%,排名第一,其次为占比22.4%的美国。另外,2018年中国大数据领域论文被引用次数和相关技术专利数量在全球比例均超过了美国,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在此优势之下,中国如何实现后发赶超?报告指出,政府掌握着70%左右的高价值数据集,因此,政府大数据汇聚共享开放将是实现数据全面共享开放、进而更好发挥其价值的关键。

(选自2019年5月13日《成都商报》)

材料三:2017—2018贵阳数博会参会人员停留比较图

上图为2019年数博会会展中心3公里范围内,各类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同比增长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亿件,共消耗约32亿条编织袋、约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腔带。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的瓦楞纸箱原纸就多达4600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

    据了解,目前中国快速业中,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和胶带等最难降解,这些包装材料在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大部分的快递纸箱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被丢弃,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物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完好无损地被送到消费者手中,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缠上塑料胶带的纸板箱被送到造纸厂打纸浆时,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从而造成机器损坏,所以回收时,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会被全部丢弃。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污染后无法再回收。消费者则表示,在快递站点或社区内,没有快递包装的回收点,导致快递包装大多进了垃圾箱。

    (摘编自《快递包装垃圾成灾》,《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为解决快递包装产生的污染,近年来各方都开始积极行动。国家层面,《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协同推进快速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用。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也积极响应,从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到推行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都在力争减少快递包装污染的产生。但记者在走访北京多家快递站点后发现,大多数商家尚未使用这样的绿色包装。对于全国上千万小电商卖家来说,成本较高是他们不愿使用绿色包装的主要原因。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总工程师曲睿晶指出,包装物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建立绿色账户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包装物的回收率,但对于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及消费者来讲仅仅是开始,其示范性远远大于实际可操作性,离成为趋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1991年、1997年先后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在日本,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在全国两会上,就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快递包装问题确实到了必须立法予以解决的时候了”,足见快递绿色包装立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摘编自《推行快递绿色包装刻不容缓》,河北新闻网)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因欺凌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

    材料二: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因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

    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琉波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因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

    材料三: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Tellthemtostop.)

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away.)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yourself.)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变现。(Tellanadultyoutrust.)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asafeplace.)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together.)

寻找新的朋友。(Findopportunitiestomakenewfriends.)

(美国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扶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城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城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廉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中计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以二维码为代表的“条码支付”迅速发展。据了解,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裁人之间货币资金特移的业务活动,通常包括“扫码付款”和“扫码收款”两种方式。

    不过,扫码支付在走入人们生活的同时,风险也逐渐浮出水面。

    据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合规总监唐凌介绍,相比于银行卡支付,条码支付没有物理卡片载体,也缺少专业设备支持,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一定隐患。比如,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病毒,将消费者手机中的支付账号、密码、身份证信息、联系人信息、照片等隐私信息窃取,甚至可能通过直接截获短信验证码来盗刷手机用户银行卡。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未报记者来访时表示,条码支付由于门槛较低、成本低廉、支付便捷,近年来受到了商户、消费者、银行及支付机构的青睐,在服务普通消费者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从技术层面看,二维码通过几何图形来记录数据和储存信息,支付终端缺乏识别与拦截功能,就可能产生安全漏洞和隐患。从市场层面看,部分支付机构在拓展业务时,通时不当的交叉补贴、滥用优势地位来排除和限制竞争,导致不公平竞争。从合规层面看,部分市场机构片面道求业务发展速度,违规发展商户,带来各类安全隐患。”董希淼说。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月4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

别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编自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二: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对于“工匠”来说,产品的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追求极高一致、精益求精,是获得各类“工匠”荣誉称号的工人的共同特点,这也是他们能身怀绝技、在国际、全国或省的各种技能大赛中夺金戴银的重要原因。

和传统工匠不同,新时代工匠尤其是产业工人的生产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机器生产,他所承担的工作,只是众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复兴号”列车,一列车厢就有三万七千多道工序,这三万七千多道工序,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由车间或班组亦即团队协作来完成。团队需要的是“协作共进”,而不是各自为战。

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是传统工匠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摘编自2018年8月30日《人民政协报»郑大发«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材料三:

对于教育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就是精心培育每一位学生,培养出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高素质人才。

弘扬工匠信仰坚定、矢志报国的爱国精神,激励广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弘扬工匠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典型引路、正向激励等多种措施,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通过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着力形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主流意识,真正让劳动成为最光荣的价值追求,让劳动者成为社会最受尊敬的人。

工匠的成长路径和事迹表明,一勤天下无难事,成功之路就在脚下;只要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就能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把传播工匠故事作为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工匠进学校、工匠讲堂等活动,组织老师学生聆听工匠事迹,弘扬工匠精神,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和工匠的事迹引导青年大学生勤勉为人、勤奋学习、勤恳工作。

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着急功近利、急于成名的浮躁情绪和心态,广大教师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工匠精神,在长期的教书育人中形成自身的价值追求。广大教师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坚持以师德建设为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职业精神,建立完善的师德激励机制,重师德激励,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摘编自20171月4日«工人日报»李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弘扬工匠精神》)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