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运用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回答1-5题。

槐 花

季羡林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⑪“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⑫“什么神奇?”

    ⑬“这木棉花。”

    ⑭“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⑮【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⑰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

    【注】①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李丹崖
        ①他的确是个命途多舛的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也就算了,但是,两岁那年,他又失去了父亲,全靠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上了小学,这时候,家里的生活就更加困难。他经常饿着肚子上学,沿途的酒馆里飘来浓浓的饭菜的香味,馋得他一个劲儿地咽口水。实在饿极了,只得在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从茶馆门前的残茶筛里偷偷抓了几把泡过的茶叶充饥。
        ②13岁那年,为了缓解家庭压力,他终止了学业,参军到了部队做了一名通讯员,每天跟随一个司令员,负责给司令打扫卫生,牵马。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个司令员被安排到了济南四里烈士纪念塔筹建处工作,因工作需要,这个筹建处集合了一大批美术人才,在这些美术人才的耳rǔ__目rǎn__下,他一下子迷上了油画。
        ③为了练习绘画,他到处找纸张,他的第一张油画是在自己的床单上完成的。 他画的是一张斯大林肖像,完成油画的那一晚,他欣喜若狂到辗转难眠,从自己的这幅画里,他仿佛看到自己生命的图景,那图景是那样的光明。19岁那年,通过他的不懈努力,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他的艺术生命从此开始,风生水起。
        ④然而,他的事业之树刚刚萌芽,就被一场严霜被抹煞了。因为,文化大革命来了,他被凶残的造反派剁碎了脚骨,挑断了右手手筋,而且还被押着到处游行。在这场劫难当中,他受尽了非人的待遇,后来,他还被关进了监狱,一关就是5年!
        ⑤经历了“    (1)   ”,陡现“  (2) ”,没想到突然又来了个“  (3) ”,许多人都认为他一定要崩溃。然而,在这5年当中,他没有抱怨命运待他的不公,而是把监狱当成了自己人生的又一座“高等学府”,为此,没有一刻停止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没有毛笔,他就用筷子练习作画,由于他的手筋被挑断了,一开始,他连筷子也抓不住,但是,他并没有就此向命运屈服,每天坚持练习,他付出了比常人多出百倍的努力,才渐渐恢复了自己的绘画能力。
        ⑥回忆起这段岁月,他眉飞色舞地说,这里是十八层地狱,但是,也是锻炼汉子的最高学府,我就是从那里来的!是的,正是这位从十八层地狱当中走出来的汉子,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非常出色的知名画家!没错,他就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
        ⑦成名之后的韩美林,又开始了另外一场战争,那就是与病魔的周旋,他曾患有糖尿病,还因劳累型心肌梗死做了一次心脏搭桥手术……但是,每一次,他都是胜者!
        ⑧提及他的艰难处境,许多人都对他竖起大拇指,人们都说,换作其他人,早就被拖垮了,甚至是因崩溃而轻生了。对于这些,韩美林这样说:“世界美好也在于有丑的东西,人家折磨你,你再想不开,你再想不开,这不是和别人一起折磨你自己吗?我看不如奋发向前的好,前面有鲜花,不全是荆棘。”
        ⑨是啊,前面有鲜花,也有荆棘。这鲜花,并不是开在普通的土壤上,而是开在韩美林的心灵深处,这鲜花所散发出的倔强芬芳,足以让他忽略一切泥泞和荆棘,始终占据坚强人生的领奖台上!
        ⑩冯骥才曾经这样评价早年的韩美林:“当韩美林张开双臂热烈拥抱这个世界的时候,无数贪婪的手把他两兜掏了个精光。”我想,那时候的韩美林一定想:感谢上帝,轻装简从以后,可以让我跑得更快!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桥
        ①总是在流水与大地顶牛、赌气的时候,或者在山险水急、山与水互不买账的时候,桥就来了。桥将身子趴下,手搭牢这边,脚踏实那边,此时,争强两方便不由得笑了,气也全消了。世间总有磕碰,有了桥,不知少了多少疙疙瘩瘩。
        ②桥是大地的良心,无论大小、高矮,无论构筑它的是铁、木、石、塑等任何一种材料,无论多险峻的山和多湍急的水,只要桥在,人们就再难看到山穷水尽,就再难遇到穷途末路。桥从来是不思考的,它只守一个理:有一天我不再背负了,我的生命也就没有了。
        ③童年时代,村西长脚沟上也有一座桥,说它是桥,其实也只是三块长长的条石,架在五六米高的堍上,它那样粗陋、那样憨厚和不加修饰、不讲技巧,使龙冈上流过来的那股不讲理的泄水心悦诚服了。石桥没有受到任何惊扰,仍然朝夕匍匐在桥墩上,龙冈来水在桥下欢欠喜喜地淌着,两岸的草木悠悠然然地枯荣。我们村的男女进城,对岸村落的孩子来上学,安稳地踏过石桥,如履平地,没了艰辛。
         ④三块条石,成了桥,就这样尽心,这样亲民,就这样日复一日,直至1959年坍塌。坍塌以后,代之以堤,到后来农村格田成方,小石桥连影子也没有了。此后,没有谁再记起它、提到它。要知道,它一直连名字也没有。
         ⑤生而为桥,就是驮人驮货的,就是以身辅路或者展示风景的。
         ⑥这让我想起我的祖母,想起我们村的那些前辈。在世的时候,他们终年一身灰黑布衫,像桥;终日田头重担在肩,像桥。他们往往没个正规名字,只有诸如“小狗子”,“大眼睛”,“姚老四”,“老来子”一类代号。他们一辈子没做过一件大事,没说过一句让记牢的话,没发生过一则动人的故事。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是专门出力和流汗的,是专门趴着身子让后人顺顺当当过山过水的。我们祖母,男人24岁眼睛就瞎了,她驮着一个八口之家,每天最早起来做最脏、最累、最琐碎的事,还总是吃已馊了的剩饭。后来她年纪大了,驮不动家了,改去驮孙子。她是一座桥,一座一个家的桥。到了1952年,她病得直不起腰了,没法子驮了,这年她也静静地走了。
         ⑦一匹马生来是跑的,一座桥生来是驮的。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薄荷,薄荷

丁立梅

    ①不知它打哪儿来,最初的记忆里,就有它。屋后吧,凤仙花开得呼啦啦、呼啦啦,而它,姿态优雅地站立其中,恬淡地注视着,仿佛在看一群活泼的孩子,以一颗包容欣赏的心,由着它们热闹去。

    ②最是奇怪大人们,咋就知道屋后有薄荷呢?他们是从来不看那些凤仙花的,但他们就是知道,哪里有凤仙花,哪里有薄荷。在他们眼里心里,每种植物的生长,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值不得大惊小怪,如同日升月落。他们吩咐一声:“去,到屋后掐几片薄荷叶子来。”那是因为孩子们身上生痱子了,奇痒无比。孩子们得令,“嗖”一声飞奔过去,胡乱掐上一把来,满指满掌,皆是薄荷香啊。大人们拿它冲了热水,给孩子们泡澡,孩子们的身上,散发出薄荷经久的清凉。还真是神奇的,只要洗上两次薄荷浴,孩子们身上的痱子就不痒了,不知不觉,消失了。

    ③也有用薄荷泡茶喝的。不用多,沸水里丢下两片叶子足矣。我的父亲有个白瓷大茶缸,他每天早上外出干活,都泡上一大茶缸薄荷茶,——凉着。暑热里归家,来不及脱了草帽,就奔向它,抱着它咕咚咕咚大灌一气,满足地长叹一声:“真过瘾啊。”秋深时节,薄荷也凋零,那个茶缸没有薄荷可泡了,我们拿了它去清洗,手指上缠绕的,竟都是薄荷的味道。长长久久。

    ④看过一个有关薄荷的希腊神话:冥王哈得斯爱上了善良的精灵曼茜,冥王的妻子佩瑟芬妮知道后,妒火中烧。她念魔咒把曼茜变成了一株小草,长在路边任人践踏,以为从此拔去眼中钉。让佩瑟芬妮怎么也没想到的是,曼茜变成的小草,身上竟散发出一股奇异的清香,赢得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人们亲切地唤她,薄荷,薄荷。

    ⑤喜欢这个故事,有德之人,必有神灵护佑,纵使她变成一株不起眼的小草。而薄荷的花语,恰恰是“有德之人”。从它的茎,到叶,到花,无一处不是清香与清凉的,可食,可入药。用薄荷做成的糖果与食品,数不胜数。最地道的,要数薄荷糖,过去贫穷年代,唯有它,可以与穷人相依为命。薄纸袋里,一装十粒,一毛钱就能买一袋。劳作疲惫的时候,拣一粒放嘴里,从嘴到心,立即被清凉填满。我的祖父祖母喜欢吃,我的父亲母亲喜欢吃,我们,也喜欢。

    ⑥离故乡远了,以为离薄荷也远了。却于某一日,在我家花坛里,那开得满满的红的、黄的美人蕉中,发现了一抹不一样的绿,凑近了看,竟是一株薄荷。或许是风吹过来的,或许是鸟衔过来的,或许是泥土本身带来的……它来了。我很吝啬地掐一片叶,置在枕边,于是清凉满枕。我多日的失眠,竟不治而愈。

    ⑦从未谋面的文友,说要到我的小城来看我。我说:“好,你来吧,我家里还长了薄荷。”她“扑哧”一声,在电话那头笑了,说:“这个理由好,我不是去看你,我是去看薄荷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