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傅雷家书》

这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超重

肖复兴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④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⑤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⑥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文学类阅读

题目:

迟子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

②那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自己就在楼下,下雪了,来给我送伞,让我今天早点回家吃饭。

③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 “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 “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 我不要伞,你回去吧。”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④我跑到阳台,看见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 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央杂着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儿女啊! 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 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 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世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⑤雷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但在她面前依然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⑥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 “以 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⑦我想,母爱就像伞,把阴晦 (huì) 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牵挂

    ①雪悄无声息地下了一整天,外面已是一个银装素裹的白雪世界。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

    ②老房子旁边,突兀的生长着一株古树。古树不算高,但躯干硕大,树冠上的树叶稀疏。走近细看,树干根部有树瘤,如板结附在树上。部分树干出现干腐的现象,从中心空至顶部。古树旁边的地上倒着一根粗大的树干。整个古树的形态,如同一个步入暮年的老人。

    ③这个冬天一直在下雪,老房子门前小石桥上的积雪已经被碾压成厚厚的冰,小石桥的桥面变得光滑如镜。老头坐在门口,看着不远处的小石桥,一个下午的时间里,老头看见有七辆电动车在桥上摔倒,幸亏是年轻人,老头想,如果是上了年岁的人,可怎么得了。

    ④天就要黑了,老太婆还没有回来。好些日子了,老太婆一直早出晚归,不知道她在干什么?老太婆不说,他也不稀罕问。事实上他们之间互不待见,过去老头讨厌老太婆唠唠叨叨,老太婆看不惯老头拉里邋遢。在一起时,要么就不说话,大家都憋着,要么就抬杠,合不来,话说不到一块去,各自都认为:不信离了你就活不了?

    ⑤老头非常要强,老太婆也很倔犟,有时候吵架吵起来,一人对方几句,越愍越凶的时候,老头有时候会选择软下来,好男不跟女斗,就是懒得理她了,你爱咋的。老太婆一看老头闭嘴了,也就不说了。

    ⑥老头很羡幕现在的年轻人,性格合不来,说离就离了,像换一件衣服那么简单,可不像他们那时候,两个人一旦拜了天地,那就是拴在绳上的两只蚂蚱,谁也别想分开

    ⑦天就要黑了,雪又开始下起来,纷纷扬扬。老太婆还没有回来。老太婆腿脚不太好,老寒腿,胆子又小,怕黑,都这个时候了还不回来。她吃饭了吗?她的胃不好,稍有不干净的食物,吃了就拉肚子。每天在外面用膳,她能受得了吗?你说她在外面忙些啥呢?

    ⑧老头想,光坐着不行啊,天就要黑了,老太婆怕黑,桥面上很滑……他得站起来,叫老太婆走上小石桥就能看见他。老人用手抓着门框,很努力地起身,终于,老头站了起染。老人佝偻着腰,借助于拐杖,很吃力地站在者,眯缝着两眼紧紧地盯着飞雪中的小石桥

    ⑨谢天谢地,老太婆终于回来了。老太婆小心翼翼地挪着步子过了小石桥,慢慢地过来了,经过老头身边的时候,老头分明听见老太婆说了一句:“你个老东西,站在这里干嘛?”

    ⑩不知怎么的,老头突然觉得这句话很好听,他想好好琢磨了一下这句话,可又觉得好累、老头子此时显得特别瘦弱憔悴,整个身体全抽缩了,他的头发蓬长、胡子青灰、眼窝深陷、肤色蜡黄。好困。该睡觉了,老头想着,便一头栽下去,天一下子就黑了。

    ⑪在这个冬天剩下的日子里,老太婆没有再出过家门。之前,她拖着老寒腿顶风冒雪地早出晚归,只是想给老东西制造一些牵挂,好叫老东西多支撑几天,现在,老东西已经走了,还出去受那罪干吗呢!

    ⑫这天老太婆独自坐在墙根下,看着那门口的小桥。想起了年轻时两人的浪漫而短暂的温馨情调,想起与老头斗而不破、磕磕碰碰的漫长岁月,心中升起一丝遗憾,为什么没有帮老头剪个头、刮过胡须,让他走时好看一点,还是自己的好胜心作怪,想着想着,两行长泪缓缓流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