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无锡市青阳片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超重

肖复兴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④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⑤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⑥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第一段的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④段划线的句子。

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

(4)、小说以“超重”为题,请探究以此为题目的好处。

举一反三
                                                                                                   一只手套
                                                                                                     曾有情
        ①雪花在城市的上空欢快地舞蹈,寒风在四处流浪。受天气影响,这家百货小商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女店主无所事事地为自己的双手美容,修了修指甲,又涂了涂红色的指甲油,然后望着漂亮白皙的手独自陶醉了。
        ②这时,店门上厚重的棉门帘被掀开,一股寒流裹着一位妇女和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进入店里,他们身上陈旧且笨重的衣服上堆了不少的积雪,看上去是一对母子。女店主从自己修长的手指上移开目光,热情地迎向她大半天才等来的第一批顾客。
        ③母亲问有没有手套卖。女店主说有,便热情地介绍有羊皮的、绒线的、针织的。母亲说拿几双男式手套看看。女店主很快把几种男式手套摆在了他们面前。母亲和少年左挑右选起来,逐一问明价格。
       ④好一会儿,少年说:“妈,就买一双绒线的吧,便宜些。”母亲说:“天这么冷,你的手都冻裂了,还是买羊皮的,羊皮的既暖和又好看。”她选了几款羊皮手套一一给儿子的左手戴上,看了看款式,试了试大小,惟有一款不大不小正好合适,母亲便说:“挺好,就它了。”一问价钱,146元一双。母亲便解开上衣衣扣,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摞零钞,先10元、后5元、再2元、1元直到硬币一一点给女店主,结果钱不够。母亲说:“姑娘,我还差5元钱,能不能便宜一点儿,这5元钱就算了?”
      ⑤女店主一口回绝:“不行,一双手套本来就赚不了几个钱,我一上午才等来你们这么一个买主,你再少给5元,我今天吃什么?”面对这位母亲几近哀求的游说,女店主始终无动于衷,一分钱也不肯少。儿子见母亲为难,说:“妈,就买绒线的吧,还能省好几十块钱。”
      ⑥母亲固执地说:“不,我不能委屈了你的手。”她见女店主不肯降价,又试探着问:“姑娘,我钱不够,能不能给一半的钱,你卖一只手套给我?”
      ⑦女店主十分纳闷:“哪有买一只手套的?”
      ⑧母亲解释道:“哦,是这样,我儿子原来的手套掉了一只。”
      ⑨女店主直摇头:“绝对不行,剩下的一只我卖给谁?”母亲无奈,便遗憾地从儿子左手上脱下那只羊皮手套,放在货柜上,对儿子说:“咱们到别的店再看看吧。”她拉着儿子向店门走去,当他们掀开厚重的门帘时,一股冷风呼地一声灌进店内。女店主忽然发现,被冷风掀起的少年的右手衣袖,像一只黑色的塑料袋软绵绵地飘荡着,原来这个少年压根儿就没有右手。
       ⑩女店主陡然一惊,身上的某一处神经被深深触动,就在他们刚刚迈出店门的一刹那,她大声喊道:“请等一等!”母亲和少年回过头来,女店主说:“我卖给你们一只手套。”母亲付了73元钱,让儿子心满意足地戴上了一只羊皮手套,然后千恩万谢而去。
      (11)女店主再次端详自己的双手,那双手健康而且修长。她猛然发现,这双可以创造无数财富和人生意义的手是多么宝贵,尤其那些失去了一只手的人,剩下的一只手更需要加倍珍爱和精心呵护。惟利是图与富有同情心是人性的两个层面,一个死抠的是价钱,一个展示的是价值。女店主虽然赔了钱,却感到十分欣慰。人往往挣再多的钱都没满足的时候,而做了一件小小的善事,却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便是价钱与价值的区别。
                                                                                                                                                                                                                      (选自《青年博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澳大利亚】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来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荫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①结束晨练准备洗澡,父亲来电话:“搭了个顺风车到银行办点事,是不是应该戴口罩的?走得急忘了。”末了,还怯怯地“呵呵”一声,像在掩饰他的“过失”。

    ②距银行开门还有两小时,我只得穿戴整齐,骑车赶到城西接他。矮小瘦弱的父亲躲在空阔的街角,瑟缩着,双眼盯着我来的方向。看到他的窘态,我生气了:“来这么早,也不提前打电话?还往县城跑?我帮你办不行啊?添乱!”

    ③父亲不敢看我,瞅着稀疏的行人车辆,喃喃道:“村里你大叔工地赶早,我就搭他摩托车来了,你工作忙,没打电话麻烦你;医保卡改密码,必须本人,得来呀!”我觉得自己语气太重了:“来了就回家吧,吃早饭。”父亲慌了神:“不不不,不饿,办完就回,我这一身土两脚泥。”我又生气了:“我家不是你家呀!”

    ④父亲慢慢站起,塌着腰,右手紧握着提兜,左手扶着车座,右腿迈了三次,坐了上来;左手紧紧抓住了我的衣襟。我逗他:“就不扶你,看你还折腾不!”父亲呵呵笑道:“还行吧?能坐上来。”

    ⑤搓了几搓鞋底,父亲进了电梯,又搓了几搓鞋底,进了家门。我嗔怪:“哎呀,不用搓啦!”父亲只顾搓,不理我。妻子把饭菜盛好,父亲在饭碗间小心翼翼地放直提兜,慢慢提出一塑料袋鸡蛋:“还不赖,没打碎!”这一路颠簸,父亲得多小心呀,我的气又来了:“说过多少回了,你和我娘别舍不得吃。再说坐摩托车抱着鸡蛋,多累多危险!”父亲又打着哈哈:“这不没事嘛!”我吼道:“有事就晚了!”

    ⑥盛了满满一碗面条,加一个荷包蛋、两根油条,父亲吃了个精光,又加一碗。我逗他:“必须吃完啊!”父亲顺从地“嗯”了一声。待收拾碗筷,我佯装生气:“不是说不饿吗?以后不许说假话!”他说:“好,都吃撑了,剩碗底儿不好!”

    ⑦父亲坐在偌大的沙发里,更显小,双手局促地在腿上、沙发上搭来搭去。我递给他一杯温开水,手才放定。问我娘,问庄稼,问乡亲,问树,问鸡……我问啥,父亲应啥。我慌了:原来那个事事由他拿主意的一家之主哪去了?父亲倒是慢慢轻松下来,说着家里村里的情况,可怎么感觉都像是在向我汇报,且眼神躲闪,没有丝毫他年轻时面对我的厉声厉色。反而,我却越聊越“有气”,怎么觉得父亲做啥都不对呢?不再说话,我去洗漱,他默默喝水,一杯再一杯。我边刷牙边心慌:此刻坐在沙发里的父亲怎么那么像被他训得贴墙站的儿时的我?

    ⑧父亲从小没了爹娘,营养跟不上,长得很瘦小。当年为了拉扯我们兄弟仨,下过煤窑,下过包工队,土里刨食,日子紧巴巴的。我还一度怨这个家,怨父亲没给我坚强厚实的靠山,可父亲又谈何容易?

    ⑨我偷偷瞟了一眼父亲,还坐在沙发边上,端着水杯,两眼不时瞅瞅窗外,瞅瞅洗手间方向……眼前腾起一团雾,我迅速打开水龙头猛洗脸。

    ⑩收拾完毕,我拉父亲起来,上街领他办业务,买东西,送他回家。其间,又“训”他过马路一定跟紧我,一定抄好密码,有事一定跟我说……

    ⑪中午有个应酬,我打电话给妻子。女儿接过电话,劈头一句:“不准喝酒,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我“呵呵”一声:“知道了。”听到女儿那边和她妈说:“放心,我又训了我爸一顿……”

(选自2023年《微型小说选刊》第5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夏天

汪曾祺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奇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创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停叫蚰子”,那真是“停”,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呱呱呱呱”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呢!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选自《岁朝清供》三联书店2011年版,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