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草莓课时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四月醉芳菲

    ①正应了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古诗,仿佛在一日之间,那被凛冽的寒风吹得只剩下枯枝和荒芜的小城大地,眨眼之间便在四月的一天桃红柳绿、春色阑珊了。

    ②四月天,人间芳菲开遍。所有的日子,都被一种肆无忌惮的明媚所笼罩,仿佛一切都被琥珀了一般,闪着别样的光鲜,润出别样的色泽。路边的迎春花是一树树开的,黄灿灿的花儿一下压住了树枝的全部,稀疏的地方,也是满枝条的绿芽。轻风吹来,黄绿相间着一种陶醉,映亮了心灵。园里的垂柳挥舞着柔软的纤手,似乎在微微地向林荫道上的人们问好致意,草坪也在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色,用恬淡清新诉说着季节的生动。我站在柏油路上,仰头感受暖暖的春日,一瞬间,如同被什么所击中,或被攫住了似的,只感到流光中的迷离与幻动,令人无可抗拒地几乎融入了和煦的暖风、游离的暗香以及不息的声色中。

    ③四月的芳菲使人醉呵!

    ④一时间,缤纷的思绪像杏花雨般落下……

    ⑤想去踏青。踩着油菜金黄绿草青青的田垄,寻找一些儿时的记忆,让自己从纷杂和困惑里释然,深深地呼吸,大声地呼喊,自在地和自然做个亲密的接触,做最放纵的自我。然后采一束野花带回家,放在窗台那个已经空了很久的花瓶里,把春天收藏在心里,把芬芳留在属于自己空间里的四月。

    ⑥想去远行。想去“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江南,感受烟雨霏霏,着一身丝绸的长裙寻一些天上人间的浪漫,和着踏歌的节奏赏大街小巷细致的风情,于亭台楼阁里觅一些让心悸动的情感。使喧嚣中有些浮躁的心静下来,思索,再思索,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⑦想去耕种。踏着四月泥土的松软,架一柄木犁,以蹒跚的姿势,把种子播在春梦的端头。荷一把锄头,擦掉额头的汗水,在古诗平平仄仄中,深谙着粒粒皆辛苦的哲理。握一把牛鞭,赶一架老车,轧着车轱辘菜的新绿,吱吱扭扭地奏出岁月的向往。或者穿透四月薄薄的雨雾,听蛙鸣声声,如一首温馨的歌谣,唱响内心深处清脆的乡音。

    ……

    ⑧四月,融融的春光,无处躲藏的明媚饮醉了山水,也酣畅了爱情。人间四月天,在林徽因笔下是一曲爱的礼赞,“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几近阳光的心情去听这首美妙的抒情诗吧,你会感觉那一树花开就是一片林的爱,那一声燕呢就是一首爱的乐章。你会不经意间想起某个人,曾经擦肩而过,却成为永远的风景,永远的记忆。

⑨四月,多少缱绻的情怀,摩挲着春光流溢的感触。将思绪放飞,随影而行,随风遁远。四月,一半是醉人的芳菲,一半是疯长的憧憬。

                                                                     (本文有改动)

(1)、第②段中加点的“黄绿相间”和“被攫住”分别指什么?

黄绿相间:

被攫住:

(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①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草坪也在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色,用恬淡清新诉说着季节的生动。

答:

②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四月,一半是醉人的芳菲,一半是疯长的憧憬。

答:

(3)、第④段中说“缤纷的思绪像杏花雨般落下”,作者有哪些思绪呢?请根据⑤~⑧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思念过去,让自己从纷杂和困惑里释然;

向往远方,

播种梦想,畅想奋斗的乐章;

,聆听真爱的呢喃。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

答: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描写了四月明媚的春光,表达了自己的真切的感受。 B、文章综合运用了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生动地传递了作者的情感。 C、全文按照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D、文章语言清新明快,在细腻的描述中渗透着热烈的情感。
举一反三
                                                                                                              白 杨

袁 鹰

    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从窗口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秀拔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他的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把爸爸的思路引了过来,他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

     “这不是伞,这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停止了,换上了严肃的神色。他想了一会儿,就告诉儿子和小女儿:这白杨树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那儿生根,发芽,长出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下放到那儿去的;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也是下放到那儿去的。他们只晓得爸爸这回到奶奶这里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晓得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到哪里,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不下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向17岁半的先生道歉
        ①完全昏了头,那天晚上,他在那个偌大的琳琅满目的超市里转来转去,拿了几件极其廉价的物品后,鬼使神差地,他将一只价格略微贵一些的剃须刀塞进了袖子中……
        ②他才17岁半,读到高中,家里实在没有钱供他继续念书了,想念书,就得自己去赚学费。
        ③他跟着同乡来到城市,一头扎进尘土满天、机器轰鸣的建筑工地。他干得很卖力,觉得楼每高一层,离自己的梦想就进了一步。原本就有些消瘦的身板,耗得几乎瘦成了一根竹竿,心里却是充满了喜悦。可是,在年快临近的时候,却要不回来自己辛苦大半年为数不多的血汗钱。
        ④他年少的心,承受了梦想被彻底粉碎的绝望。终于没有忍住,他站在那里,背过身去,眼泪很没出息地落了下来。怨恨就在那些眼泪中无声地流淌着,一点点塞满了他的心。心好像要炸开了,想发泄,想做些什么……
        ⑤他擦了把眼泪,把同乡拉扯着进了离工地不远的大超市。大半年的时间,他连一次都没有去过。那时候他想,等拿到钱,一定进去给爹和娘买点东西带回去……想着,他的眼泪又来了。
        ⑥琳琅满目的商品慢慢牵住了他的视线,他看到了许多甚至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它们那么光鲜诱人,就那样摆在面前,似乎唾手可得。那些衣着同样光鲜的城里人随手挑拣着,他却不敢碰它们,怕弄坏了,因为不敢,他心里更加地恨,恨这个世界的不公。
        ⑦他拿了一瓶两块五毛钱的二锅头,两块钱一大袋的膨化食品,还有两个打折后不足两元的面包,然后他跟着同乡朝门口移动,袖子里,塞着那只沉甸甸的剃须刀。他想,他要把它带回去送给爹,爹还没见过这么好的剃须刀呢。这是城市欠他的,他也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骗了他的城里人。
        ⑧终于挨到了付款台前,他的心忽然开始狂跳起来,藏在袖子里的小东西忽然变得格外沉重。他掩饰着,却觉得脸在出火……
        ⑨收款的女孩看起来比他大不了几岁,笑容和蔼,小眼睛,看着格外亲切。女孩收款,找钱,然后将东西仔细装进袋子中,说,请走好。他松了口气,趁人不注意,他迅速将袖子中藏的剃须刀放进了袋里,朝着那个收款台正对的出口走去。
        ⑩他只迈出一只脚,报警器就刺耳地响了起来。他愣住了,他压根儿就不知道也不会想到,看似管理疏忽的超市,竟然还有这样的装置。他能感觉到周围人的眼神都朝这边投了过来,而不远处,保安也正迅速朝着他走过来。他站在那里,看着保安的逼近,完全傻掉了。
        ⑪就在保安到达他身边之前的一刻,那个女孩,那个收款的女孩竟突然地挡在了他面前,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大声说:“对不起对不起,刚才我不小心把一件没有刷过的商品丢进了您的购物袋里了,请您原谅。先生,实在对不起……”她连声地道着歉。他更加傻了,一连串的事情让这个不足17岁半的农村少年,根本无法应对眼前发生的一切,他只是那样呆呆地站着,任由那个女孩拿过他手里的袋子,一脸歉意地跟保安解释着,然后带着他走出人群。
        ⑫他,像个木头人一样,机械地呆滞地跟随着。心都好像不再跳了。
        ⑬回到收款处,女孩在台子上将袋子打开,拿出那个剃须刀,放到一边,好像真的是她不小心放进去的一样。然后她又重新将他的袋子整理好,递给他,“先生,刚才真的对不起了。”他慌乱得说不出话来,压根儿不敢抬头看她。她跟他道歉,还叫他先生。他来到这个城市大半年了,从来没有人这样对他。而她,他相信她是故意这样做的,她是为了他。
         ⑭“酒要是买给自己的,就少喝点,你还小呢,碰到事,要朝宽处想……”女孩叮嘱道。心,忽然就是说不出的酸,说不出的委屈,又有说不出的感动。他依旧低着头不敢看她,一把抓过袋子,几乎是奔跑着逃了出去,一直跑出灯火辉煌的超市,急急穿过马路,眼泪爬满了一张脸。再也忍不住,他将手里的东西丢出去,蹲在地上放声大哭。
        ⑮半年后,他回到了学校。三年后,他考上了大学。他一边打工一边读书,这样的生活里,也有过许多委屈,可他一直咬牙坚持着,他始终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地对待着他的人生。他知道,那样的错误,他今生不会再犯。因为他一直记得,17岁半的时候,一个女孩为了掩盖他的过错,尊敬地叫他“先生”,给予他昂贵的道歉。他便是在那一刻开始,长大成人。

课外阅读

    16天,329个奖牌项目,数不清的奥运时刻,你最难忘的,是哪个瞬间?是潘展乐刷新的记录,还是拒绝内耗的青春态度?是郑钦文实现历史性突破的热血,还是身处逆境时的顽强?是孙颖莎、王楚钦拿下国乒首枚混双金牌的激情,还是全红婵、陈芋汐旋转乾坤的完美身影?是中国花样游泳队绽放的优雅与力量,还是盛李豪射落金牌时脸上的波澜不惊?登上巅峰,超越极限,逆风翻盘,都给人惊喜,都值得掌声。

    而谁说,胜利只属于第一名?4x100米接力,中国小伙位列第七。嘿,那可是世界第七!来自大凉山,9岁前,从未见过大海的姑娘杨思琪,在奥运赛场冲浪,这可是过了千山,才拥抱了海洋。

    而难忘的,还有那些遗憾:是在最后一刻,与金牌失之交臂的意难平;是愿意去挑战自己,但最终也没能胜病痛;是已经拉满了所有,却总还有那么一步之遥。可遗憾也并非终点,它只是情节的起承,就像当中国女排憾别赛场,我们依然有信心,去等新故事发生。

    难忘,那些浪漫而真诚的表达:刘雨辰向黄雅琼求婚了;何冰娇在领奖时,举起了对伤退选手的牵挂。奥运是载体,让我们看到了爱的具象化。

    难忘,最漫长的光阴,61岁。最青春的锋芒,11岁。惊奇,2米26的文班,更震撼1米72的河村永辉,在他头顶上投篮。战罢7届奥运,此刻谢幕收官。拿下6枚金牌,奔赴热爱依然。

    这些开合广袤的数字,打破了我们理解的局限。那些看似墨守的成规,在努力面前,本能被改变。

    难忘,那些悠远的传承:从郭晶晶到全红婵,从许海峰到盛李豪,从刘国梁、马琳、王皓到马龙、樊振东、王楚钦。时空流转,一代又一代,从①____梦、②____梦,到真正③____了梦,也④____了梦。

    更难忘,最直击人心的感情。大战在即,少年等清风徐来,内心似水波不兴。胜利瞬间,那眼神里,就融汇了太多曾经。国旗升起时,领奖台、现众席,就都跟着唱出了声。此刻我们已经能够读懂,你的拼尽全力,你的心有不甘,你的虽败犹荣。

    奖牌只是勋章的一种。结束了,存下吧,那些绽放赛场,也点燃生活的灿烂诗篇。奥运的故事,会在某一瞬,刻进你的人生,在动摇的时候告诉你嘿相信自己往前冲小朋友问那个圣火熄灭了它去哪了我们可以回没灭在心中

    ——选自《人民日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吴召儿

孙犁

    们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我们来了一群人,不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几了。

    我组织民校妇女识字班,课程第一是唱歌,歌唱会了,制下的时间就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

    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个名字:“吴召儿!”

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抬头一看,在人鲜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看地笑。地红着脸特过身来,笑看问我:“念书吗?”

    “对!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大家注意!”

    地正地立起来,两手捧着书,低下头去,就念开了,书念得非常熟快动听。就是地这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不知怎的一下就印进了我的记忆。下课回来,走过那条小河,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激动的水流的声响,听到在这山草表白叶红的山地,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鹂的叫唤。

    十一月“反扫荡”,我当了一个小组长,我们的向导老不来。我跑到村长家里去找,村长说:“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

换着一个女孩子跑出来,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钎在地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

“真是,”村长也在抱怨,“这是“反扫荡'呀,又不是到区里睑操,也要换换衣裳!红的目标大呀!”

“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

    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我们先到哪里?”

“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地就是那个吴召儿。

“到了神仙山,我有永成。”她说,“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热着吃个饱吧!”

    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爬得很快,走一截一就坐在石头上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一片彩云来。

    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地的姑家。

“这都是我们的同志。”吴召儿大声对地姑说,“快给他们点火做饭吧!”老婆子拿了一根麻枯,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吴召儿和地姑有说不完的话。

    “你爹给你买的新袄?”姑问。

“他嘟里有钱?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

    以后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网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奴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

    这一夜下起大而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到大石的下面,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

我说:“你害怕吗?”

“我一点儿也不害怕,我常在山上遇见这样的暴雨,今天更不会害怕。”吴召儿说。

“为什么?”

“领来你们这一群人,身上负看很大的责任呀,我也顾不得怕了。”

    她的话,像地那天在识字应里念书一样认具,地的话同而闪电一同响着,响在天空,落在地下,水远记在我的心里。

    一清早放晴,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看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免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我去盛兔息子们。”地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要伪装起来!召儿笑 , 一转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是白子,这样一来,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地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那段岁月会在我们这一代生活里放光的。

 1949年11月

 (选自《孙犁文集》,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