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给巴特勒的信课时训练

选择与下列成语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词语或成语,把字母填在前面的横线上。

缭乱

A老眼昏花          B花言巧语

C走马观花          D花枝招展

 然无存

A碧波荡漾          B动荡不安

C倾家荡产          D飘飘荡荡

 功伟绩

A丰富多彩          B丰衣足食

C丰硕成果          D丰碑永存

富丽

A对簿公堂          B相貌堂堂

C冠冕堂皇          D厅堂宽敞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以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③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④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阅读辛弃疾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④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②草草,封狼居胥③,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④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⑤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①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②元嘉:元嘉是刘裕之子刘义隆的年号。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大举南侵,直抵扬州,刘宋遭到重创。  ③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古时用这个方法庆祝胜利。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北伐,玄谟陈说北伐的策略,文帝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④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迸,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⑤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起用他,就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使者见到廉颇后,廉颇吃了一斗米饭、十斤肉,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暑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通‘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