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铁骑兵课时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独腿人生

罗伟章

    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了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坐公交车去。下车之后,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事先在电话中告诉过我,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车夫说五元,并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五元再加一元,就是三元的两倍呢。于是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这时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三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只收你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穿的黄马甲,至少有五十岁以上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向前滑行,而是向前一冲。我正觉得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左腿!右边只有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他的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而他比我大二十多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地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向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黝黑的后颈上的筋一根根绷起,头使劲地向前蹿,像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爬上去后,我说:“你真不容易呀!”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还带的是两个人。”我问他怎么走那么远?他说:“有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坐我的车。他们大概是想看我出丑吧,没想到我这条腿争气,一段路也没落下。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的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我想,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

    我正纳闷他隔这么远就把车停住了,他回头满怀歉意地对我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到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我不由心中一紧,鼻子酸酸的。我赶紧给他五元钱,但他坚决只收三元。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到?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我没有作声。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也坚决拒绝了。

    回来时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本文采用第人称的写法,叙述了的故事。(18字内)

(2)、请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及其作用。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

(3)、结合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你认为这条断腿会为主人的哪些方面感到自豪呢?

②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了语言描写的表现手法,请举出其中一处做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写道:“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请简要谈谈自己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被放逐的皇后

金建云

    我爸去世后,我妈越活越不招人待见。

    她用平板电脑打发孙子,烧饭忽咸忽淡,记账乱七八糟,将自己锁在门外,时不时将孙子忘在幼儿园……谁敢相信,妈妈退休前曾是高中的特级教师呢?

    我教她玩微信,陪她旅游,帮她买健身器材,带她找老玩伴,催她跳广场舞……却还是无法让她找回青春时代的光彩与热情,她永远是热闹场合的陌生人。

    担心这是老年痴呆症前兆,我带她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对老妈这种状态,我实在无法理解,直到有一日,我发现她在读一本书:阿尔诺·盖格尔的《流放的老国王》。这么伤感的书,怪不得她越看情绪越低落!为了批判这一株“精神毒草”,我偷偷读起来。

    作者描写了自己父亲老去的过程,将患帕金森症的父亲比作为一位被流放的国王,原本熟悉的家庭环境对父亲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陌生,他仿佛身处异乡。这位父亲一心要回到自己记忆中的家,于是“不知所措地四处乱窜”。作者看到父亲慢慢“变傻”,仿佛感到生命从他身上渗出,整个人的个性一滴滴漏掉……

    读到感人之处,我黯然神伤!这么久以来,我没有真正理解父亲去世对老妈的打击。我只是一味地怪她不乐观、不振作,却从未从她的角度看待过她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大致浏览完这本书,我走出我妈的卧室,她正在客厅看电视。

    像往常一样,她看电视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屏幕上演的什么对她来说毫无意义,她只需要足够响的声音来冲淡自己的寂寞。

    我坐下来,同她聊起电视上的这位笑星。她支支吾吾应对着我,敷衍着笑几声。看得出,她对我今天“反常”的表现感到一丝惶恐。自从父亲走后,她变得越来越像个爱犯错的刁蛮女孩,对我,竟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感。或许是怕我唠叨她吧,她借口说自己要烧饭,就把我独自撂在沙发上。

    看着母亲的背影,顿觉她像极了巩俐在《归来》里扮演的那位失忆妇人。她的动作好慢,时常停下来若有所思,又不知道在思考什么。她拿起盐瓶,思考自己究竟有没有放盐,停顿几秒钟后,她放了一点点,再加上一点点……

    这时候,我想起过世的父亲。父亲生前总会在她烧饭的时候,凑过去聊天。那时候,我妈嘴上对答如流,手上有条不紊。她永远井井有条、遇事不慌,谈笑之间便将美味端上餐桌。

    如今,一个走了,一个活在女儿的嗔怪与脸色之中。

    看着我妈的背影,我感到岁月流逝的巨大冲击力——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经走入孤单的晚年,她仿佛一位被流放的皇后,手足无措地面对这个对她来说越来越陌生的世界。爱她的父母、丈夫、老朋友们,逐一离去,唯一的女儿整天抱怨她不乐观、不阳光、不振作……

    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浮现在我脑海中——“面对生命那无可挽回的溃败,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理解它。”

    如果说,衰老与孤独是我妈必须面对的生命之溃败,那么,我不该再要求她强颜欢笑,不该带她去那些她完全无法融入的热闹环境中,更不应该责怪她带孩子、做家务不走心——如果她的心都不知道何处安放,又怎么谈得上走心不走心呢?

    我走进厨房,默默地打开她忘记打开的抽油烟机。

    我给她嘴里塞进一块糖,微笑着看她笨手笨脚地做事。

    厨房里很安静,抽油烟机的声音竟带给我们默契的温暖。我妈朝我笑笑,我也朝她笑笑。那种很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

    是的,当我放弃对她所有的要求之后,那种叫作“理解”的东西,如圣灵一般翩然而至。

    “妈妈,愿我的理解能安放你的孤独。”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选自《家人》2015第11期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守候一株水仙花

朱钟洋

    那年春天,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进城来同住。一进门,母亲便看到了窗台上的花,满心欢喜。窗台上,葱兰、芦荟、吊兰、茉莉……在暖暖的春风里,长得郁郁葱葱,娇艳欲滴的叶子沐浴在阳光里。

    忽然,母亲看着窗台一角的花说:“这盆花都蔫了,真可惜。”母亲久居乡下,不识得那盆花。那是年前妻在县城一家花店特意买的水仙,就因它能赶在过年前开花,能给我们的新年增添一抹淡香,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富贵和灿烂。如今,已经是阳春三月了,水仙花期早过,它的枝叶散了,耷拉着,渐渐腐朽、干枯。水仙已经走过了生命里最美的时光,赖以生存的根须已被掏空了养分。我安慰母亲说:“这是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就变成这样了。因为我们这里的气候土壤不适合水仙生长,它以后再也不会开花了。您看到的那些开花的水仙都是从外地买过来的。”说完,我用手轻轻一提,水仙便从沙土里提出来了,一粒粒细沙稀稀落落地粘在水仙的根须上。

    我刚要把水仙扔掉,母亲慌忙制止我:“好歹也是生命,怎能随手扔掉呢?”母亲抢过水仙,像宝贝似的把它种在一个闲置的大花盆里,还用黑泥把它的根须盖好,压实。

    看着母亲执著的样子,我没有再说什么,只能任由母亲去折腾。

    母亲把水仙摆在窗台最靠近阳光的地方,日复一日地浇水、施肥、松土、除草。可尽管母亲费尽心思,它还是渐渐蔫下去,直到落尽最后一片叶子。

    我以为,只要水仙落尽了叶子,母亲便会不再搭理它,可母亲仍旧日复一日地呵护它。在母亲心里,只要水仙一息尚存,就还有希望。

    夏天过去了,秋天也接近了尾声,母亲告诉我说:“你知道吗,水仙又冒出绿芽了。”

    我点点头,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笑了。我知道,即便水仙长出了绿叶,也是一株野草,不会再开花了。

    果然,一切如我所料,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水仙只管冬日里长出茂密的叶子,然后春日里悄然落尽。尽管水仙从未放弃过生命,但它丝毫也没有开花的迹象。

    又是一年春草绿,当我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的时候,母亲惊喜地告诉我:“水仙开花了!”我走近窗台,凝望着那株水仙,我惊呆了——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

    在我们这里种植的水仙不是不能开花吗?这株水仙是怎么开花的?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连呼吸都屏住了。我的眼睛一眨也不敢眨地看着水仙花,生怕转眼之间这位落入凡间的仙女就要离我而去。

    一株被带离故土的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在快成一株干草的时候,被一位疼爱它的人拾起,小心浇灌,倍加怜惜。想不到,身处他乡的水仙,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

    守候一株水仙,它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守候一株水仙,就是守候一个顽强的生命,就是守候一颗执著开花的心。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我们的生命是不是也能像一株水仙?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嫉恨,多一些珍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感动;珍惜生命里所有的好,让生命极致绽放,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狗·猫·鼠

舒婷

    儿子放学路上,遇一长毛异种狗,挑逗不休,那狗烦了,朝我儿子的小腿噙了噙。虽然只是一道浅浅的血痕,也只好连夜带他过海去防疫站注射疫苗。行程真是漫长。暑假带儿子出外旅行,一路用冰桶镇着那疫苗。天气大热,逢雪糕冰棒就买,自然也有接济不上的时候。疫苗是如期注射完毕,心里却担心其中是否有几针失,每每想及就恐惧不安。

    养狗不得,退而求猫,公公婆婆断然反对。我和儿子统一战线,只占少数票,因为丈夫生于斯长于斯,虽貌似中立实际已倒戈相向。

    夜里失眠,听邻家荒园脚步杂沓,低吼连连长哭阵阵问杂几声凄啼几声尖叫,好像猫的家族在开什么作品讨论会。翌晨我去买早点,见从邻墙缺口处瑟瑟缩缩爬出四只小猫,就像初冬那一抹稀薄的晨曦。

    我返身上楼,唤醒酣睡的儿子。找出一草篮,垫上软布,将小猫放进去。告诫儿子,若其母来叼,儿子务必躲进家门,让它们合家团圆。

    儿子只是可怜巴巴望着,拒不回答。待我回来,是儿子在破墙边呜咽作猫声。说是小猫一直叫妈妈,儿子再三无奈,只好代他的新朋友找母亲。

    或是猫娘知违反了计划生育,再无踪迹。我们名正言顺收养了弃婴。一只弱者,下午就死了。一黑送我哥的小女孩,当天就被我嫂子扔进垃圾车。一白送我妹妹的小儿子,下落不明,问那男孩,说妈妈送人了。

    儿子留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公猫。原先儿子吃饭,极为艰难,家中诸人每天都有标新立异之法,简直可以申请哺儿专利。现在儿子每顿饭前,必到猫居,自觉把小嘴张得圆圆,示范给猫看。那猫也把嘴张得大大,我用牛奶喂它,小猫和儿子一起吃得津津有味。

    第二天,小猫爬出草窝,来舔儿子粉嫩的脚指头。儿子咯咯地笑着,和猫玩得不亦乐乎。儿子上幼儿园,猫不甘寂寞,滚来滚去缠着每一个人的脚跟,悲剧因此发生。不到一星期,小猫的腰椎被不慎踩伤,再不能动弹。在儿子严厉的审判下,竞无人敢承认是凶犯。他只好把猫抱回窝里,猫却再不喝牛奶,只叫着。

    我蹲在猫窝前束手无策。儿子上幼儿园前来道别,对猫信誓旦旦:“小咪,快好起来呀,我留巧克力给你。”我却默祷:“猫啊,你若真这么疼痛,不如去了吧。”猫那样看着我,嘤嘤诉说着什么,两只琥珀色的眼睛里,孤独、忧伤、对生存的渴望和恐惧一览无余,令我刻骨铭心。一只不足月的小猫何以能如此体悟生命的全部含义呢?

    次日清晨起来,连猫窝也不见。丈夫说,猫死了。

    许久,儿子不再吵着养猫。养蜗牛,我二话没说把透明的糖果盒出让、,养蚕,是我夜间冒大雨执手电到园子里采桑叶。现在家中养五头呆鱼,是那种普通金鱼,从不搔首弄姿,只在鱼缸里沉思默想,养了两年未见长大。还养一只笨鸟。原先还养过一只善鸣的黄鹂,引得许多人探头探脑,不久便被千方百计盗走。现在这只鸟安全可靠也不扰人,儿子拉小提琴时,它偶尔啾啾出声以示高深。最后一只是懒龟,养在洗濯池里,背上竞长青苔,可见入定之功力,不亚闹市高僧。

    丈夫下班,说最新潮的儿童玩具是熊鼠。形容熊鼠如何笨拙可爱,如何随遇而安,吃什么都是欢天喜地,且极便宜,每只二十元。我和儿子每听一句都“哇”地长呼一声。托了在厦门的好些朋友,久觅未得。儿子没了耐心,仗其写字能力略有长进,在我床头贴一大字报抗议:熊鼠啊,你在哪里?

    星期日,丈夫率我与儿子浩浩荡荡到厦门花鸟市场接驾。一家家商店都答熊鼠已卖完,下一胎至少等三个月,只余一只只特别编制的铁丝笼空空如也。但在一只窄小仅足容身的铁丝笼里,因了一只美丽的大松鼠,眼睛机智灵活,尾巴蓬松高贵。儿子被勾了魂,我悄悄问价,答:八百元。赶紧把打开的小钱包咔地合上,拉起儿子就走。儿子左脚与右脚打绊,我也跟着频频回眸。只见那松鼠在铁笼里无休无止地翻跟斗,大尾巴张开,那样轻捷那样不顾一切几近凄凉,仿佛一种竭尽全力的告别仪式。

    从此对铁笼之物绝念。

    丈夫属鼠,儿子属狗,十二生肖无猫。我伴一大鼠一小狗过日子,勉强足矣。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永远的酸菜

邱立新

    ①在我的家乡东北,秋天也算是个多雨的季节。几场秋雨过后,天气转凉,田野被描摹成一幅斑驳的水墨画。这时,人们开始把精神抖擞、碧绿可人的大白菜一棵棵砍倒,放在场院、房檐儿下晾晒,一是为了去除水分有利于冬天存储,二是为了渍酸菜用。

         a     

    ②渍酸菜要选择在秋收之后、上冻之前的时候。渍菜前先把晾在场院里的白挑选一遍,主要是选出大个头,菜心圆满结实的白菜,然后把菜头向内,菜帮向外,垒成宝塔一样的小垛做第二步晾晒。目的是进一步除去这些白菜的水分,增强其柔韧程度,又不至于使它们因晒得太蔫而发霉黄叶。到渍酸菜那天,先拾掇白菜,掰掉外面的老帮子、老叶子,切掉底部凸起的长根,收拾成利利索索、干干净净待嫁新娘的模样备好。接着,女人抱一捆高粱秆,摘去秆儿上的叶,放在园子里作为晾白菜的帘子。男人则把院里放了一夏天的大缸旋进屋,里里外外冲刷干净,再用热水烫两遍,目的是彻底洗去油渍。大缸烫干净后,需在缸底撒上几把大粒盐,旋到屋里通风干燥的地方备用。这样一切准备妥当后,大锅里烧好滚开的沸水,把拾掇好的大白菜逐个放到开水锅里烫一下再由孩子们抱到外边高粱秆帘子上晾,晾一两个小时,等菜晾凉了,再抱回来一棵棵码到缸里。

    ③码菜也讲究技巧,要一棵棵,一层层码成圆圈码一层白菜,撒一层盐。盐不能撒多,撒多了酸菜会苦会咸,也不能撒少,撒少了渍出来的酸味道淡,还容易腐烂。菜与菜之间码满码实后,再在最上面的白菜上压一块干净的大石头,压住白菜,然后往缸里加水。小时候,我母亲手很巧,能把白菜叶儿贴成一朵好看的菊花,当成盖子贴在缸上密不透风。渍酸菜时,屋里的温度最好保持在10℃左右。大约一个月后,屋里就会弥散出诱人的酸味,缸上贴的菜叶也已经枯干萎缩,掀开一角,只见里边的白菜叶变黄了,这样酸菜就渍好了,可以吃了。

         b    

    ⑤天寒地冻,北风呼啸的大雪天,守着一盆热腾腾的酸菜炖肉,端上一碗高粱米饭,吃得满头冒汗,那是一件又幸福又满足的事儿。尤其是进了腊月门儿,大柴灶炖上一大锅白肉酸菜,就咕嘟嘟炖好了一道丰盛的大菜。肉是肥肉多,因为酸菜吸油,这样炖出来的酸菜口味儿纯正,不柴不艮,香气扑鼻,馋得人直流口水。炕上放一张炕桌,端上一盆酸菜白肉血肠,父辈们烫一壶家酿酒,孩子们也把碗里的粘豆包撒上白糖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收拾起一年的辛苦劳累,在笑语声中谈着家事、农事。在那清汤寡水的年月里,这一盆热气腾腾的酸菜白肉血肠,就将“幸福美满”诠释得明明白白。

         c    

    ⑥酸菜还可以剁碎了包饺子,它是年三十儿晚上必登场的客。那时候,为了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酸菜馅儿饺子,我们兴高采烈地给父母打下手:揉面团,摆饺子,烧开水,就是想饺子早点出锅,大快朵颐。但每年第一盘饺子出锅后,母亲是不许我们吃的,她会亲自端给邻居李奶奶。记忆中李奶奶家只有她一个人,所以我家每次吃好东西,改善食,母亲总忘不了先给李奶奶送去,当然过年时更不会例外。

         d    

    ⑦如今盼年,盼酸菜馅儿饺子的温暖岁月已渐渐远了游子离家,想家,连带着想腌酸菜,包饺子的日子。酸酸的味道,炊烟的味道,也就是乡愁的味道吧。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9年7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①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②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曰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 他才会回家, 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③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 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 “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④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⑤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 “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走了。

⑥“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⑦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⑧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⑨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⑩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11)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

12)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13)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14)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15)“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16)“关你什么事!”

17)“我是你爹!”

18)“起来!”

19)父亲没动。

20)“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

21)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22)“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 ”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23)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 :“我要冲了,你抓牢。”

24)父亲犹豫了一下, 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 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