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届辽宁省盘锦一中九年级下期第八次月考历史试卷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农村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材料四: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材料一:见下图。
《土地改革法》受到农民的欢迎
材料二: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连环画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故事。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交售粮食 |
1976年 | 35000斤 | 230斤 | —— |
1979年 | 132300斤 | 800斤 | 30000斤 |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