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阅读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尖刀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洒脱”这个词语可以换成什么词? 

(2)、“疾”的意思有:A.疾病;B.痛苦;C.痛恨;D.急速,猛烈。“群马疾驰”中“疾”的意思是 ;“疾风吹劲草”中“疾”的意思是

(3)、文中加粗的句子把  比作彩虹。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可爱的小白

       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小白。

       小白长得很可爱。瞧,它全身雪白雪白,摸起来毛茸茸的,十分舒服,仿佛一件白色的貂皮大衣。小白的耳朵可称得上“顺风耳”:一有风吹草动,它很快就瞄准目标。小白的眼睛圆溜溜、水汪汪的。它的胡须又细又长,酷似几根软针。小白的腿又细又长,爪子很尖,脚下有一块肉垫子,走起路来一点声音也听不见。小白的尾巴不粗不细,时而垂在地上,时而摇来摇去,活像一条活蹦乱跳的小白蛇。

      小白不光长得可爱,行动也非常可爱。每次吃饭时,它总是先闻闻,再用脚摸摸,然后,它才会安心地吃。吃食前,它真有绅士风度,可吃起来却很不雅,它很挑食,专拣有腥味的海鲜吃,其他的食物难得一碰。休息时,小白总是喜欢先挑一个好地方,然后,蜷起身子,呼呼大睡。有一次,它竟然钻进了我的被窝里,蒙头大睡,我一进被窝,它喵喵叫,吓了我一跳。

      可爱的小白抓老鼠的时候真是沉着勇敢,尽职尽责。如果它发现老鼠的踪影,就会守候在鼠洞旁,纹丝不动。老鼠只要一出现,它就会奋勇向前,身体一跃按住老鼠,用锋利的牙齿咬住老鼠的喉咙,决不给老鼠喘息反搏的机会,一眨眼的工夫老鼠就一命呜呼了。

小白就是这样一个乖巧可爱的小动物,我十分喜欢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这天,抹黑脸
    每当农历正月十六,大兴安岭下查巴奇的鄂温克族都要抹黑脸,这奇特的日子,在古老的阿伦河畔延续了几百年。
    以前,过了元宵节,鄂温克人又该上山打猎了。而正月十六往脸上抹点黑,其意是他们不怕鬼不怕狼不怕风雪不怕一切。
    抹黑脸的这天,尽管大兴安岭依然白雪皑皑,鄂温克人还是早早起来迎接旭日。年轻人带上狍皮帽子,穿长毛皮袍,取来锅底灰或者墨汁,跑出传统的柳条墙,你追我赶,尽情地互相往脸上涂抹,好像抹得越多越黑才是最无畏最勇敢。而老人和孩子在谁都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在脸上只抹一道黑,然后孩子向老人施请安礼,老人把孩子搂进怀里,至此老少的意志统一了。
    抹黑脸以后,人们去古榆树下祭敖包神、熊神和山神,表达虔诚与对大自然的崇尚。更多的人相互串门,喝白酒吃兽肉,问候节日,表现整个民族的团结和兴旺。既然鬼和狼都不怕,年轻人便无拘无束了,他们在冰雪之中狂热地欢跳,唱那支谁都会唱的民歌:
    富饶美丽的家乡,奋发向上的民族,
    坐落在大兴安岭下,森林里摸爬滚打,
    鄂温克是勇敢的鹰,为了美好的明天,
    我们什么都不怕,我们向前大步跨。
    这回荡在大山里的歌声,温润着这不是节日的节日和甜美的生活.也振奋着人们的精神。
现代文阅读

生活中的小镜头

    我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那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穿皮鞋的,穿布鞋的,穿球鞋的,高跟的,矮跟的……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眼角布满鱼尾纹的眼睛,都各自盯上自己的目标;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拿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显得极小,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及去整理那有些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要把那束刘海儿剪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国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敬畏生命

张晓风

    那是一个夏天长的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