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实验 | 现象 | 离子方程式 |
1.将少量氯水分别加入盛有NaBr溶液(试管①)和KI溶液(试管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 写出试管②中的实验现象
| 写出试管①中的离子方程式:
|
2.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试管③)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 现象略 | 写出试管③中的离子方程式:
|
实验结论: 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
A |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 | Ksp(AgCl)<Ksp(AgI) |
B |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C |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 Br-还原性强于Cl- |
D | 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 NH4Cl固体可以升华 |
Ⅰ.实验目的: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Ⅱ.实验用品:碘化钠溶液、溴化钾溶液、溴水、氯水、四氯化碳.
仪器:(1){#blank#}1{#/blank#} ;(2){#blank#}2{#/blank#} .(请填写两件主要的玻璃仪器)
Ⅲ.实验内容:
序号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① | 将少量氯水滴入盛有适量KBr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再滴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 | 滴入氯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滴入四氯化碳后,水层颜色变浅,四氯化碳层(下层)变为橙红色 |
② | 将少量溴水滴入盛有适量NaI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再滴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 | 滴入溴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滴入四氯化碳后,水层颜色变浅,四氯化碳层(下层)变为紫色 |
Ⅳ.实验结论:(3){#blank#}3{#/blank#} .
Ⅴ.问题和讨论:
①请用结构理论简单说明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4){#blank#}4{#/blank#}
②由于F2如同Na过于活泼,很难设计一个简单的置换反应实验验证其氧化性强弱.试列举一项事实说明F的非金属性比Cl强:(5){#blank#}5{#/blank#}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少量的Fe粉中加入足量稀HNO3 , 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
B | | 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 | 氧化性:Cl2>Br2>I2 |
C |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先变蓝后变白 | 浓氨水呈碱性且有漂白性 |
D | 浓HNO3加热 |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 HNO3有强氧化性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