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新课标历史九年级真题体验4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

材料一 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材料二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严复《天演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纲领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材料四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材料一所陈述的史实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2)、上述思想主张开启了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思想领域里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3)、上面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它为哪一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邓小平所说的“基本路线”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这一次讲话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恩格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
材料三: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请回答:
(1)图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哪个国家?导致该帝国沉迷的根源是什么(或该帝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为了完成这一使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曾怎样探索?(举1例说明)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