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恩格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
材料三: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请回答:
(1)图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哪个国家?导致该帝国沉迷的根源是什么(或该帝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为了完成这一使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曾怎样探索?(举1例说明)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举一反三

小切口承载大历史。通过历史小切口,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提升学习能力。重庆市兼善中学八年级的同学们以“文物 ·承载历史”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民族之殇】

材料一 第一小组:收集流失海外的文物图片,制作“流失文物”图片展板。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原藏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这件陶瓷被英国洛克爵士掠得。

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描绘了自汉昭帝至隋炀帝十三个帝王像。民国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流亡海外。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这座清代染金佛塔,历时200多年依然金光闪闪,充分显示出清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术。1860年被劫持到法国后,现在是法国枫丹白露宫的镇馆之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上述文物属于哪种史料类型。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和清代鎏金佛塔流失海外与哪一次战争有关?请你提出两条促进流失文物回归祖国的途径。

任务二【舆论宣传】

材料二 第二小组搜集到了《启蒙画报》报刊,整理资料如下:

彭翼仲1902年于北京创立《启蒙画报》,停刊于1904年。近代以来,康有为、梁启超 为代表的人士兴办报业,掀起了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这激发了彭翼仲的办报志向;1900 年,“京内大乱,白昼抢劫,杀人放火,无所不至”,彭翼仲险些丧命外国大兵之手,其父 因受惊吓而去世,彭翼仲痛定思痛,认为“欲从根本解决,避儿章教育之捷径,遂有《启蒙画报》之举”。

画报图片

后人回忆

图片配文:小英雄,雄且英,家之麟凤国之桢

(支柱)……我愿小英雄,览画报启颛蒙。

梁漱溟:我从《启蒙画报》中得了许多常识。

郭沫若:《启蒙西报》的编述,我到现在还 深深地纪念它。近来中国也出了一些儿意杂 志一类的刊物,我总觉得太无趣味了。

萨空了:《启蒙西报》曾是我最喜欢的读物。 这个西报灌输了许多科学知识给我,像世界   人种的分类,五大洲的形状。

陆宗达(1984年口述):《启蒙画报》,我从中学了不少新知识,《画报》上还有国内 和国际的时事大事记,还谈辛亥革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彭照仲创立《启蒙画报》受哪些历史事的影响?从“画报图片”“后人回忆”中,分析《启蒙画报》的创办产生了什么影响?

任务三【社会变革】

材料三第三小组:搜集了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文物图片,进行了展示。

(3)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三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三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三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

A.宜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终结。                                        (     )

B.中华民国元年月份牌,是中华大地首次使用阳历的见证。                    (     )

C.武昌起义胜利后,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     )

(4)依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5)结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文物·承载历史”的认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