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03
材料一
在先秦,商族起于东夷,周人起于戎狄,由夷狄而入华夏以主中原。秦人出于西戎而一统六国,汉朝设置“都护”经略西域。在隋唐,经过魏晋南北朝以来的胡汉交融,王朝统治者一改以往“贵中华、贱夷狄”的民族歧视,代之以“爱之如一”的平等态度。宋代到清代,王朝统治者提出“胡汉一家”“华夷无间”等思想,创制一系列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民族宗教法规和管理体制,奠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格局。
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随着盛衰兴亡而断流中止,始终得益于中华文明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海纳百川,包容开放。判定一个民族是否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标志,不是种族,不是血缘,不是地缘,而主要是文化。无论是作为“多元”的源头,还是作为“一体”的支撑,少数民族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接受者,更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历史上,先有印度佛教的传入,后有西方基督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华文明均对其接纳吸收,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华文化主干,变外来宗教为中国化宗教。
(摘自《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当前,“一带一路”倡导日益成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而跨文化交流则有利于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基础。跨文化交流能够帮助不同民族求同存异,在更好理解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增加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培育不同文化间相互包容的精神特质。当前,世界各国民众接触到不同文化的成本日益降低,增进了各国民众之间的日常往来,有助于普通民众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文化主体间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以更客观开放的心态面对差异,消除文化偏见和误解,从而实现民心相通。跨文化交流的本质在于通过文化互通寻求理念共识,进而为国家之间实现互利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摘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与跨文化交流》)
材料三
材料四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普遍制定了适合自己本国国情的发展规划,与“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相结合,使得各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属于上升期,他们在公路、铁路、建材、通讯等众多产业有着巨大需求,而这些恰好是中国产能丰富、技术领先的优势产业。
作为中国向各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战略性平台“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提供投融资支持。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同时,中国抓住机遇,来解决我们产能过剩的问题,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下,沿线各国在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的同时,人民币在沿路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领域使用范围和使用规模将不断扩大,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过去,西部地区一直为东部地区提供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全力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逐渐东部发展起来,东西差距逐渐扩大。“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全力提升西部开放力度,为西部对外贸易和投资提供契机,扩大西部的贸易总量,从而促进西北、西南地区的经贸崛起以平衡国家对外贸易的区域格局。
(摘自《“一带一路”倡议推行的经济基础及其战略意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