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诗歌鉴赏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2回延安

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1)、该诗共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什么。
(4)、结合作者贺敬之的经历,谈谈作者为什么把延安比作“母亲”。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 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乙】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阅读《花开的方向》,完成下题。

花开的方向

包利民

       ①母亲喜欢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盘,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绽放着。另外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卧室里的,同一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虽多次搬家,那几盆花母亲始终没有丢弃。

       ②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里开放,花期半个多月。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些,形状上像极了缩小的葵花,通常是三五聚拢成簇。它们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静的夜里才能感受得到。这种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挪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受影响。母亲就这样宝贝似的把它们放在卧室里,不离不弃。

       ③母亲爱花,是受姥姥影响。姥姥家在一个很远的乡村,房前屋后,花木葱葱,其中开得最多最旺的就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那花想必是姥姥送的了,当时我记得是五盆。后来我大学毕业,就成了六盘。而搬来这座城市后,又成了七盆。仔细回想一下,几乎是以每十年一盆的速度递增着。直到去年,那花变成了八盆,几乎摆满了母亲卧室的窗台。

       ④母亲卧室的窗户恰好是向西开的,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在它们的花期里,母亲留在卧室里的时间就多了,常常是坐在床上,向着那些花儿,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

       ⑤去年年末的时候,母亲回了一趟老家,陪姥姥过八十大寿。临行前显得很是兴奋,嘴里一个劲儿地叮嘱父亲,卧室里的那些花几天浇一次水,每次水量多少,直到父亲能背出来,才放心而去。 而阳台上的那些花,母亲则只字未提

       ⑥从老家回来后,母亲很高兴,不停地说姥姥的身体很棒,依然伺候着一大院子的花。望着母亲满足的神情,我忽然心里一动:姥姥八十大寿,母亲的花儿也正好是八盆,是不是姥姥每增加十岁,母亲的花就增多一盆?于是问母亲,母亲深情地看着那些花,笑而不答……

       ⑦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进入一个花卉论坛,各种花草的图片琳琅满目。忽然,一个熟悉的画面闯入我的眼帘,正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奉梦绕的名字﹣﹣望乡。

       ⑧那些花又到了花期,母亲依然在守望着,日光轻柔地抚摸过那些小小的花朵背影,然后投向西方。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

(选自《美丽中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⑤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作者:胡宇齐。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数不尽的萤火虫

    中国有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町畽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亮度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血吸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苷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徙,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

    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引”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鹳也如是。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有删改)

链接一:萤火虫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故名为萤火虫。初春时段,水中生活的萤火虫幼虫会爬上岸钻进土。这时由鳃呼吸改为气孔呼吸,腹部两侧会发光,约50天时间才变蛹成虫。萤火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大概也就有5-10天的生命,在日落后的1小时萤火虫非常活跃,在天黑时才开始发光,萤火虫约有近2000种,同一种萤火虫,雄虫和雌虫之间能互相用灯语联络,完成求偶过程,雌性萤火虫会以很精确的时间间隔,向雄虫发出亮-灭-亮-灭的信号,这种时间间隔虽然很短,对于人来讲很难分辨,但萤火虫却能毫不费劲地准确判断对方的意思。当雄虫收到雌虫的灯语信号后,就会立刻发出相应的信号来回答。于是,她们就互相用这种特定的光信号进行交流,最后飞到一起,结成配偶。由此可见,萤火虫所发出的光对于它们的繁殖具有特殊意义。

——节选自百度百科

链接二:七夕节,萤火虫成了网络热卖的“最浪漫礼物”,这些萤火虫不单卖,都是论瓶卖。“瓶装”萤火虫身价可不低,1314只报价6570元,999只报价4999元,50只装的也要两三百。“十多年没有近距离见到萤火虫了。”“一闪一闪的好浪漫啊!”萤火虫的悠悠荧光,引发了不少买家的赞叹,可是也有不少人觉得这份浪漫礼物有些残忍。就连著名作家肖复兴今日也在随笔中感慨一番:这样坐着飞机千里迢迢而来的萤火虫,放飞的还是以前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童话感觉或浪漫感觉吗?

(节选《河南商报》网络版,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阿尔纳夫·卡普尔是麻省理工学院传媒实验室的硕士生,也是相关论文的作者。他说,这款设备并不能读心,也不能读取一闪而过、没有意识的念头。他说:“这款设备读取的既不是内心的想法,也不是大声说出的话,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信息。这种信息既是有意识的,也是私密的。我们捕捉的就是这个。”传媒实验室是麻省理工学院重点研究人与技术交互的实验室。

    ②从它现在的样子来看,这个设备原型像电话营销人员佩戴的白色耳机。不过,电话营销人员佩戴的耳机通常会在嘴部前面设置一个麦克风,而这款设备则紧紧贴合面部和颈部,上面放有很多电极,用来捕捉自言自语时肌肉微妙运动产生的微弱电流信号。设备通过蓝牙技术连接计算机,计算机与服务器通信,后者解读信号,判断佩戴者说的是什么。

    ③虽然现在还处于原型制作阶段,但是它对当前交互模式的颠覆令人着迷。换句话说,这种技术就像佩戴一款能听到你无声之言的语音助手。

    ④研究这种技术的目的是什么?卡普尔说,目的是促进“人机紧密结合”。人们与计算机的交互越紧密,就越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比如在解数学题或者翻译时迅速获得帮助,而不必放下手里的工作,然后去点击鼠标或者打字。

    ⑤毫无疑问,这种技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每一款应用软件只能学会20个单词。这套系统无法理解一个人说的所有的话——只能理解它学会的词。卡普尔说,有意识地自言自语,但不全部大声说出来,这是一种简单的学习行为。在培训人们使用这款设备时,首先要求学员大声读出一段话。“读完后,我们要求他们再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这比大声说出来更舒服。”

    ⑥为了研制这一设备,卡普尔使用了一种常见的人工智能工具,即神经网络。神经网络能够通过输入的数据进行学习。研究人员训练神经网络,让它识别不同的电信号如何对应一个人对自己说的不同的词语。

(选自2018年4月9日《参考消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