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安徽省潜山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文言文阅读。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 大丈夫哉?

②丈夫之 也,父命之

③以顺为 者,妾妇之道也

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⑤太上 德,其次务施报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3)、用原文中的关键词填空。

(甲)文孟子讥讽公孙衍和张仪能成为“大丈夫”的原因是

(乙)文作者认为对于“富贵者”来说,“好礼”带来的影响是

(4)、结合(甲)(乙)两文,分别概括两文的观点。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赋民。

布政使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蹦迪,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接察副使,仍视郡事。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 , 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有删改)

     【注】①抚按:官职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