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1898 年 8 月,光绪皇帝曾在谕旨中指出:“近来朝廷整顿庶务,迭经谕令各将军、督抚切实筹办……乃各省积习相沿,因循玩懈,虽经严旨敦迫,犹意存观望。”光绪皇帝指出的这种现象(   )
    A . 导致汉族地主阶级开始兴起 B . 强化了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 C . 反映了低层群众对清廷不满 D . 是政治改良失败的重要原因
    【考点】
    【答案】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8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思想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民本是时代呼唤君主集权的产物,新民本则是在时代试图解构君主专制制度之际应运而生的。所以旧民本中包含着浓厚的尊君思想,而新民本思想中则包含着强烈的限君意识。如果说“一盘散沙”式的小农社会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君主集权来实行国家权力的整合,那么,手工商业时代到来之际那只“看不见的手”便开始排斥君主专制制度。新民本思想在尊君和限君的同时,却无法摆脱旧的传统思想的羁绊,最终选择了有限的君主制度,而未能顺利驶向近代民主的广阔海域。

    ———摘编自冯天瑜、谢贵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材料二:新民本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约束君主权力。他们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立宰相与君主的同事关系,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治理国家的机构。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途径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王夫之则提出将中央的权力一级级分解:“天子之令不行于郡,州牧刺史之令不行于县,郡守之令不行于民,此之谓一统。”

    ———摘编自谢贵安《明清文化史探研》

    材料三: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的思想十分称道,并用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

    近代民族危机加重,激发中国人寻求强国御侮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更容易获得外国的资助,外国人及其企业如银行、贸易公司和工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港口和租借地。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往往在外国人或中国企业家的工厂里聊以度日,越来越多的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工业成长,勾勒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发表,是第一次将西方近代重要学术菁作比较完整地直接介绍到中国来,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戊戌维新运动能在一向闭塞的中国社会激起如此巨大的思想波澜,是因为它适应着当时众多的苦苦寻求救国出路的人们的需要,给了他们一个新的答案。人们的思想认识在戍戌雏新运动的启蒙下跨出了一步,又从这个运动的失败中再向前跨出一步。在黑暗的旧中国摸素的爱国者们,正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新青年》第7卷第6期、第8卷第1期关于劳工状况调查报告汇总表

    作者 篇名 作者 篇名
    陈独秀 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 李尧 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
    记者 香港罢工纪略 李幽影 北京劳动状况
    莫如 南京劳动状况 李次山 上海劳动状况
    无我 唐山劳动状况(一) 李少穆 皖豫鄂浙冶铁工人状况
    许元启 唐山劳动状况(二) 杨赓陶 天津造币总厂底工人状况
    高君宇 山西劳动状况 马伯援 湖北河南间底风俗
    铁民 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 刘云生 汉口苦力状况
    长沙劳动状况 文化大学
    学生
    武昌五局工人状况表
    高语罕 芜湖劳动状况

    资料《新青年》第7:卷第6期,1920年5月1日:第8卷第1号,1920年9月1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