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文学观念是随着时世的推移而改变的。魏晋文学观念的变革,摆脱了经学的束缚,确立了诗文正宗;近代文学观念的更新,突破了正统的范畴,接纳了戏曲小说。林先生对于古代文学的研究,特别重视这种文学本位,着力于文学自身内在规律的探索。在唐诗的研究中,一般都要提到诸如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大众喜爱等外部条件,而林先生则不然。先生是位诗人,因而敏锐地发现,在这诗的国度里,诗成了整个文化的灵魂。他说:“诗简直成了生活中的凭证,它无处不在,它的特征渗透到整个文化之中去。中国的文化就是以诗歌传统为中心的文化。”(《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他以富于诗人个性的独特视角直切诗歌的文学本位,因而在创作主体中偏重于寒士诗人,在创作方法中偏重于浪漫主义。
林先生的唐诗研究,不同于一般批评者把目光投向诗歌所反映的具体社会现实,而是把握住创作主体的精神,提出了“少年精神”。林先生认为中国古代作家大都属于“士”这一阶层,出身寒微,生活困苦。他说:“中国古代的正统文学主要是以士为代表,以开明政治为中心的寒士文学。”(《中国文学简史·导言》)唐代正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曾推行开明政治,是寒士积极进取、扬眉吐气的时代,因而表现出一种“少年精神”。“少年精神”是“开朗的、解放的”,充满“青春的气息”和“浪漫豪情”。李白是最富于“布衣感”的“寒士”,也是最富于“少年精神”的诗人,他“即便是悲愤,也不失其豪放,即便是失败,也不失为英雄”(《唐代四大诗人》)。盛唐诗人诗作类皆具有“少年精神”,即便是发牢骚的诗,也是乐观向上的;即便是写空寂的境界,“也流露着与宇宙息息相通的无限生意”。林先生与“汉魏风骨”对举,提出“盛唐气象”,李白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盛唐气象》)。林先生是从寒士文学本位去把握唐诗表现出来的主体精神和时代风貌的。
林先生认为抒情才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最适合于抒情,所以林先生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浪漫主义作家,晚年致力于《西游记》的研究,也因为它是一部浪漫主义小说。他说:“李白的诗歌气质是浪漫的。这浪漫是意味着更高的解放要求,是鼓舞着更为高涨的热情的。”(《诗人李白》)在他看来,现实主义表现的是现实,是存在,是形而下的,近于“微观”,而浪漫主义表现的则是感情,是精神,是形而上的,近于“宏观”。在社会上强调典型说的现实主义理论,把许多诗人诗作装进现实主义大箩筐之时,林先生却根据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更多地阐发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性,并肯定其积极意义,这也反映出他那不同流俗的学术品性。
(摘编自林东海《林庚<唐诗综论>导读》)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