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网上考试试卷
材料一 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①
仁政、民贵君轻
墨子
②
③
无为而治
材料二 图片历史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材料一 1901年,梁启超呼吁“过渡时代之英雄”,认为此种英雄应具备冲破旧势力的“冒险性”、过人的“忍耐性”、为国民择一“最良合宜”政体并倡率国民以此途得幸福的“别择性”。1903年,留日学生极力宣扬岳飞精忠报国、至死不渝的精神,认为他“为种魂,为国魂,为中国民族之天神”。
——摘编自赖静萍《从揽驭到召唤:近代中国国家建设与“英雄”概念变迁》
材料二 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者和传播者,对英雄观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并对崇拜伟人英雄的西方英雄史观予以批判。李大钊指出,“离于众庶则无英雄”,英雄也需要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发挥力量。陈独秀强调,英雄时代、圣人时代已经结束,国家“若不建立在广大群众的需要与同情的力量上面,不是难以持久,便是造成新的军阀”。
——摘编自黄倩倩《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百年演进的历史逻辑》
材料一 甲午战后,严复提出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否则就要亡国灭种,为“天演”所淘汰。1898年,康有为用“据乱”“升平”“太平”三世说,来解释历史的演进。1903年,康有为表示“有竞争则不能平等,则人人不能皆强……于是有弱者矣,于是有危者矣”。进化论的介绍和传播,影响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1840-1949)》等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1917年1月,胡适表示“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1918年11月,李大钊指出欧战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廿世纪新潮流的胜利”。1919年5月4目,北京学生齐集天安门广场示威,提出“外争国权、肉惩国贼”等口号。同年6月5-11日,上海参加罢工的工厂企业达50多家,参加罢工工人前后有六七万人。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得其助力仍在发展,各种宣传新文化的报刊数量增加不少,但其主导趋向却有了明显的变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