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思想运动的历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请回答:
①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思想运动”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②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中,哪些人物的思想认识分别达到了“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各举一例)
③任选“自强”“变法”“革命”“思想运动”中的任一个事件,分析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举一反三
近代中国工业化不是对西方生产方式的原样移植,存在着一条立足本土、工农结合、土洋结合进而现代化的通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艰难曲折的工业化】

材料一: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等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一许紀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資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械,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9%

一一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焕发生机的工业化】

材料三: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相互学习的工业化】

材料四: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資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则《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