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请认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2)、从某一种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3)、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在文章结构上必不可少,请分析它所起的作用。

(4)、“白发”是全文线索,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文中母亲的优秀品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另一种珍爱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诧异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天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闻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精彩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超脱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踩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甲】,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很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需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乙】,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早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丙】,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作者:乔叶,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蓝色的蓝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蓝,蓝色的蓝。”她笑着说,红唇鲜艳。继而介绍她的名,居然单单一个字,蓝。她的名字,蓝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如此诗意,真是让人妒忌。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也没做什么啦,就是帮人家拿拿接接的。”她满不在意地大笑起来。灿若一朵木棉花。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大家,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精神饱满得如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她。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大家都不是生来冷漠的人哪。很快地,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可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⑤西藏地广路遥,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要翻过许多座山,涉过许多条河。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⑥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错。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欢呼奔跑,然后,突然双膝跪下,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了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⑦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裂。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让自己憔悴不堪。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双手曾经紧握着的那一些东西,都成了浮云,她只要自己能活。
        ⑧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了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做是崭新的,是自己的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预言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了两年,还将活下去。
        ⑨我们听得涟漪四起。生命本是如此珍贵,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⑩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金庸小说”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1996年谢冕、钱理群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选入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引发了一场有关“文学经典”的论争。

    2004年秋,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走进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传言已久的“金庸入选语文教材”被印证,引起激烈争议。

【调查数据】

来自网络的调查显示,对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课本,有23.6%的网民认为“绝对是好事,武侠精神是很好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有16.38%的人认为是“坏事,会教坏下一代的”,而将近49%的网民则表示“很难说,关键在于老师怎么讲”。

(图一:被调查者看过的金庸小说数量图)

(图二:被调查者对于金庸小说的态度)

(图三: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的原因)

【各方声音】

著名作家贾平凹:我非常喜欢看金庸先生的小说,金庸先生也是我一直很敬慕的一代文豪。他的作品用的是传统的写作方式,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的侠义,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西南师大文学教授韩云波:武侠小说里面包含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同时,侠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阳刚之气,正是中国文化深处的梦想,对国民的人格形成会有深远的影响。

北大教授陈平原:在对传统中国文化的继承上,很少有小说能达到金庸武侠小说的水平,这也是很多海外华人在让后代学习中国文化时,往往是让他们先从阅读金庸小说开始的原因。

红学家冯其庸: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网友小黎(19岁):金庸文章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我非常喜欢。里面刻画的人物生动活泼、经典,有血有肉,他的作品中有情有义,看完能告诉我们什么才叫人生,怎么才能成为那些英雄。

【阅读指南】

材料一:金庸所书写的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也不仅仅是成人童话的快意恩仇,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精魂,是中国人骨子里心底里广为认同的朴素正义。锄强扶弱,侠肝义胆,悲天悯人,孔孟之道,金庸武侠里的情感表达与价值取向都是纯中国式的。正因如此,有人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读者”。(《长安观察》)

材料二:金庸之所以在众多武侠作家中独具一格,高出一筹,是因为金庸的小说生长在中国传统土壤中,是“最中国”的小说。“金庸更把人生理想融入小说,用小说讲出自己的政治理想,构筑出自己的乌托邦”。(《羊城晚报》)

材料三:金庸继承了古典武侠技击小说的写作传统,又开创了“新派武侠”的风格,基本上奠定了20世纪后半叶全球华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社会在虚构维度的想象基调。尽管他所缔造的江湖天地建立在虚构和“戏说”之上,但这并不妨碍这种历史书写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观念深深地投映到那些沉醉于其美轮美奂江湖叙事的读者的心中,甚至从根本上影响到他们当中许多人的伦理道德观乃至于对人生目标的选择。(《凤凰网文化》)

材料四: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视为一部对人性审视的范本,是作者对传统文化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想象。金庸小说中的“侠、情”实际上是“忠、孝”在社会生活的扩大化,同时达到了自身的辩证与统一,以期人们无论在任何时代,都能发扬中华民族特有的任侠果敢、至情至性的精神。金庸所说的侠士境界,包含“儒侠”、“道侠”、“佛侠”等,强调了人性对于真诚与自由的追求。(高启斌)

【经典片段】

A.郭靖又道:“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然我才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当‘大侠’两字。你聪明智慧过我十倍,将来成就定然远胜于我,这是不消说的。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神雕侠侣》)

B.耶律洪基回过头来,见萧峰仍一动不动地站在当地。耶律洪基冷笑一声,朗声道:“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曾与陛下义结金兰,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既不忠,又不义,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举起右手中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右臂回戳,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心口。(《天龙八部》)

C.他本性便随遇而安,甚么事都不认真,入教也罢,不入教也罢,原也算不上甚么大事。但那日在黑木崖上,见到一众豪杰好汉对东方不败和任我行两位教主如此卑屈,口中说的尽是言不由衷的肉麻奉承,不由得大起反感,心想倘若我入教之后,也须过这等奴隶般的日子,当真枉自为人,大丈夫生死有命,偷生乞怜之事,令狐冲可决计不干。(《笑傲江湖》)

现代文阅读

 卖红薯的母亲

①前几年有次我回到湘西。在农贸市场拥挤的人流中,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喊我。我走过去一看,是伯母!她站在市场边上,正在卖红薯。

②我感到很惊讶,说:“您老人家还卖红薯呀?”伯母嗔怪我说:“调去长沙了,也不来我家里玩了。”接着说:“种多了,吃不完,烂掉可惜,所以挑来卖。”接着,俯下身去,装了半袋子红薯,要我带回长沙去。我本想拒绝,可看到伯母那真诚的目光,就收下了。

③不禁感慨万千,想起30年前的往事。

④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刚分配到湘西工作,举目无亲。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去看望老乡宛伯。刚好宛伯、伯母都在家,见到我格外的热情。

⑤通过交谈,我得知,宛伯是解放初随部队到湘西工作的,已经30多年了。伯母是本地人,在吉首一家工厂工作。虽然只回过老家一两次,但对家乡的情况十分了解,对家乡人十分热情。伯母看着我,回头对宛伯说我很像她家老大。

⑥寒暄一阵,宛伯父、伯母非要留我吃饭。伯母进厨房忙碌去了,一会儿就做了一桌菜。酒足饭饱离别时,伯母叮嘱我:“你在这边没有亲人,就把我这当你的家一样,闲时常来坐坐。”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

⑦过了一段时间,宛伯的大儿子回来了,伯母打电话把我叫去,让我们认识一下。我一看脸型、个子真的有几分相像,加上意气相投,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⑧几年后,宛伯的大儿子到一个县里担任领导职务。

⑨后来伯母退休后闲不住,就在大院子里开垦荒地种小菜。他们单位院子大,荒地多,开出了一大片,种的菜根本吃不完,就挑到附近学校门口去卖。

⑩那时候我女儿已上小学,有时我去接女儿,便会遇到伯母。每次见到我,伯母都要给我一些,要么是南瓜,要么是红薯,要么是时鲜小菜。有时觉得不好意思,我便推辞不要。伯母却坚持要送,并说:“这是我种的,没有施农药化肥的,尽管放心吃。”我只得收下,对伯母感 谢不已。

⑪其时,伯母的大儿子已经当了县长,没想到伯母仍在大街上卖菜。若是在农村,种田卖菜还讲得过去,但在县城,儿子当了县领导,母亲还在街上卖菜,全国可能也找不到几个吧!

⑫有一次,又遇到伯母在卖菜,我便劝她:“七十多岁的人了,不要再卖菜了。”伯母快人快语:“种那么多,我不卖,在地里烂掉多可惜!”我劝她少种点。伯母又说:“少种点儿我又不打牌,坐久了要生病的!”我委婉地劝她:“你儿子当县长了,被别人看到会不好意思。”没想到伯母理直气壮说:“他当他的县长,只要记得有个母亲在卖红薯就可以了。”我笑了,无言以对。

⑬后来同朋友说起他母亲,朋友说自小母亲对他管教甚严。朋友小时候特顽皮,有一次爬到附近一株大树上掏喜鹊窝,因为树高而险,树下围满了看热闹的人。有人喊来了他母亲,他母亲一看,怕儿子不小心掉下来,便急忙喊了一声。没想到,朋友听到他母亲的声音,心一慌便掉了下来,晕死过去。是他母亲一声一声把儿子喊醒来的……

⑭我把红薯提上车,给朋友打电话,说见到伯母在卖红薯。朋友一点也不觉得意外,说他也曾劝过母亲,不要卖红薯小菜了,可老人家没有别的爱好,仍旧去卖。慢慢觉得,母亲在马路上卖红薯,心里总有份敬畏之心,看到别人卖红薯小菜,总想起母亲来。

⑮接着他自嘲地说,要是哪一天干不好,他也跟着卖红薯去!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①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②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曰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 他才会回家, 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③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 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 “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④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⑤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 “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走了。

⑥“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⑦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⑧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⑨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⑩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11)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

12)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13)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14)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15)“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16)“关你什么事!”

17)“我是你爹!”

18)“起来!”

19)父亲没动。

20)“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

21)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22)“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 ”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23)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 :“我要冲了,你抓牢。”

24)父亲犹豫了一下, 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 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