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
                                                                                              游宇明
        ①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你已经掌握的世界,比如你现在从事的职业、你目前所处的地位、你当下的亲人朋友……心中的世界是你未曾掌握却时刻梦想获得的世界,比如你希望从事的事业、你渴望获取的财富、你渴盼争得的荣誉、你企望得到的人际关系……这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容纳了你所有的心血和汗水。
        ②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它可以让你呼吸、给你温情。但人永远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人有一点与动物不同,那就是,若是为梦想活着的。没有梦想,人就没有朝气,就不会想方设法开发生命的种种潜能,就可能终生碌碌无为。心中的世界就像一座我们从来没有走近去的山,里面藏满了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就像一条我们从来不曾趟过的河,里面充满着迷人的波涛。手中的世界只是我们走向心中的世界的一个基地,却不是我们停步的理由。
       ③我们想走向心中的世界,需要带几个伴侣上路。
       ④第一个伴侣是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某个辉煌、抵达某种高度的心理素质。人先要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一个过于自卑的人很难实现生命的辉煌。
       ⑤世界总是多角度的,生活中有阳光、云霞,也会有风雨、泥泞。抵达过心中的世界的人,在只有手中的世界的时候,无不遭逢过靠山山崩、靠水水流的日子。鲁迅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够高了吧,可他在民国教育部做公务员时,曾因支持学生运动,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开除过;写《哈利·波特》的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现在够出名了吧,但她曾经离婚之后又碰上失业,最穷窘的时候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这两个人后来之所以能够走向美丽的心中的世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忍耐力这个好伴侣。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与一般人的区别在于:面对失败,一般人会想,我这人太笨,注定干不成这个事,干脆算了吧;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则认为,我这么聪明,眼前这点困难算什么,换个方向再试几次,我就不信突破不了。结果,他们真的取得了成功。
       ⑥我们还应该极力地培育自己的才华。人固然要有梦想,然而,如果你缺少抵达梦想的起码的才华,梦想再多也是废纸。
       ⑦自信、忍耐力与才华的关系,好比一条河的奔流,自信、忍耐力提供的是河床,才华是实现河流流动的势能——没有河床,河流自然流得不那么痛快;没有势能,河流根本就流不起来。
       ⑧没有一个人不想踏平手中的世界的围栏,拥抱花红柳绿的心中的世界,但生活无时不在告诉我们:心中的世界不是高蹈于云端的极乐福地,它其实是一个人在手中的世界里不断出发、抵达的结果。

(1)、本文鲜明地提出了“人永远拥有两个世界”这一观点,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这两个世界?

(2)、下列两句名言,哪个更适合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为什么?
①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②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读永恒的书

周国平

   古今中外,书籍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或有用的知识。二是可读可不读6勺书,因为它们只对有关的专业人员才可能足必读书,对于其余人却是不必读的,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三是必读的书.所谓必读,是就精神生活而言的,即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它们是人类丈化宝库中千百年流传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尔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的某些永恒内涵。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很难,事实上不同的人开出的书单一定会有相当的出入。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有眼光,就必定会有一些最基本的好书被共同选中。例如,他们决不会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

   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读全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个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每个具有独特个性和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决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出了他的个性。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所说:“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一个人对他所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这句话是对的。一个在阅读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上。因为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面.我们从一个人的读物中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人人可以创新
①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
②学生在学校就是学习,似乎谈不上创新。如果要说创新,那是指少数有才能的孩子,
写了小论文,有了小发明、小革新,可以到成人世界里去比较一番。这是过去的概念。当然,这个概念也不错。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的学习也真的具有创新的意义,我们何不把它揭示出来呢?如果揭示出来,我们的认识也就升华了,发展了。
③一般来说,我们的所想所做,对本人来说,有新的意义、新的认识,这就进行了创新。我们独立解出了一道题目,对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独立作出了某个判断,添加了一个括号,有了新的思考、新的意思,都是创新。
④与成人相比,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是内创新,是与自己的认识来比较的。比如,一个学生通过剪剪拼拼,认识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对于他来说是新的。这样,他实际上进行了创新活动,有了创新的成果——这一成果对人类来说,虽早已经被发现,但对他本人来说却是新的。反之,对成人来说,我们通常强调的创新是外创新,它指对现实社会来说,得出了有用的新结果,认识了新事物。
⑤创新的意义重在过程。在创新中,我们得到了认识的成果。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经历的种种探索,则可以给自己全方位的收获。比如,学生在做一个课题:考察蜗牛有没有眼睛。考察的结果可能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学生十分投入地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学习,去探寻。这一过程获得的不仅有许多新鲜知识,更有着能力和态度。而对成人的创新,人们更关心的是结果。而且学生的创新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比如有教室、教师和教学设备的支持,也有着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与成人创新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人自我实现和意识下进行的。而自我实现是所有人类的共同需要。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学生,也是人人可以创新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例如,一名妇女,她是没有受过教育的、贫穷的、完完全全的家庭妇女和母亲,她所做的工作没有一件是创造性的,然而她却是奇妙的厨师、母亲、妻子和主妇……她是个完美的女主人,我从她那里以及像她一样的其他人那里学到:第一流的汤要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
⑥据此,我们可以推知:人人可以创新,至少是人人可以思考。我们从创新的高度来看学生是天生的创新者,就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阅读《批评也要讲点“智慧”》一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有个小故事很感人:父亲在洗车,小儿子拿起块石子在车门上划起来。父亲大怒,拿起扳手打了下去。儿子被送到医院后证实手指骨折。见父亲自责不已,儿子说,爸爸,手指会好的,不要担心。之后,父亲发现儿子在车上划的却是:爸爸,我爱你!

      ②由此,我联想到批评。批评也要讲点“智慧”,无论是什么身份,或者什么地位。

      ③___________。真诚,要出以公心,敢于直言不讳提出批评意见。过去,这个“智慧”在党内很常见。彭德怀在1940年就曾郑重其事地说:“你毛泽东,我彭德怀,他周恩来,我们在党内都要自觉地接受党的监督和约束,办任何事都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我们谁也不能头脑发热、独断专行、随心所欲。”其言也直,其心也诚,大家引为鉴戒,团结更为紧密。当今,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久违的情况下,就更需要这么一种严肃而又真诚的批评,才是对同志真正的爱护、帮助与关心。

      ④讲智慧要得方。批评“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故而,学会批评之前的倾听、沟通与谈心交心就显得极为重要。愿听,是尊重;得方,是智慧。“良药”未必“苦口”,批评也应“得方”。“我们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思想不通可以等一等,不要搞得太紧张,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和风细雨。”有时一个 善意的提醒、一次谈心交心可能化解大矛盾,止步大问题。

      ⑤讲智慧要自省。【乙】往往看别人缺点时明白,看自己时糊涂,难得的是自知自明。为人都有弱点与不足,最聪慧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要紧的是对待错误与问题的态度。批评者 要讲智慧,但被批评者则不应过分强调批评的方式方法,“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遇“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不宜手舞足蹈;逢“求全之毁”(过于苛求的诋毁), 也不应暴跳如雷。周恩来说过,“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我就写我的错误。”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才是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自觉与做人智慧。

      ⑥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执政者来说,既和阳光、空气、水源一样重要,又应具有“摄取” 适时、适度、适量的智慧。

                                                                                                                                                         (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哲学命题

    ①我小时住的小镇土只有两位理发师,自然,他们各自的发型当然只能由另外一名理发师理出来。所以,头发干净整洁的那名理发师的技术显然比不上那名头发乱糟糟的理发师,因为他的发型就是由头发乱糟糟的理发师理的。

    ②这样一种生活现象却隐藏着一个哲学问题。“头发于净整洁”和“头发乱糟糟”都是我们看到的现象,理发师各自拥有的理发技术才是问题的本质。很遗憾,儿时的我尚未练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慧眼,常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以为头发干净整洁的理发师的技术是最好的。

    ③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个河边钓鱼的老头,竞能辅佐姬昌、姬发父子兴周灭商;一个容貌丑陋、放荡不羁的酒鬼,竟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一个终生潦倒,混迹于烟花柳巷的公子哥,竟然是开创一代词风的大词人柳永。如果不是有史记载,有据可查,我们很难想到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反之亦然。一个衣冠楚楚、相貌俊俏的帅哥,也可能有着阴险和狡诈的内心,比如秦桧,比如阮大铖。

    ④于是,常有人语重心长地提醒我们,待人处事切不可以貌取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喜欢以长相、言谈、举止以及衣着打扮来判断一个人。这个毛病,是老祖宗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习惯,也是我们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人性弱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过有“容”的人生

       ①对于别人的过失,过错,是选择斤斤计较还是选择大度包容?

       ②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这种“不如意”除了来自物质、肉体方面外,也包括精神的苦痛。这苦痛产生的根源,究其因,多半是人 们缺失了本应该具有的包容的气度。

       ③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如何和谐相处,是一门交际艺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___人们彼此间不能够包容,___可能使已经存在的隔阂加大,鸿沟加深,更有甚者会使人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地寻找机会 报复对方,从而产生于人于己都不利的后果。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包容别人。

       ④那么,我们如何做呢?

       ⑤要敞开胸怀。海洋纳百川,天空容众禽,草原蓄万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私的包容。因为海洋浩瀚,鱼儿才可以悠然畅游;,;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雨果说:“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因此,我们应该敞开胸怀待人。

       ⑥要审视自己。我们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 , 却不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的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面对别人的过错,能够严格审视自己,就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这样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过错,自然也会化解心中的不满、愤懑。

       ⑦要换位思考。三国时,蜀国主持朝政的蒋琬有容人之量。他与部下杨戏说话,杨戏总是只应不答,有人责其“怠慢”。蒋琬说:“人各有脾气秉性。让他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只好不做声了。”蒋琬如此为他人着想,被人赞为“宰相肚里好撑船”。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那人际关系也就会和谐。

       ⑧当然,包容别人的过失、过错,并不是纵容别人去犯错,而是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避免因为一意孤行而犯更大的错误。如果放任其自流,一味地迁就,那是无原则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也是非常有害的。

       ⑨其实,学会包容别人,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虽然包容的根本出发点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利,但实际上,在别人因为自己的包容而纠正错误并有所进步的同时,自己也有收获。

       ⑩人生容量的大小,往往体现于人的涵养与境界,它决定了人的成败与得失。我们要有“容人、容事”的雅量,学会包容别人,过有“容”的人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网络文学当与时代同行

张贺

    ①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指出,题材多元化,成为网络文学内容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年轻化也成为网络文学发展重要趋势,95后网文用户规模同比提升近20%,新生代的崛起促使行业产生内生式的升级和变革。

    ②报告的这一结论与读者的感受是一致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网络文学不断走向主流、走向成熟。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学出现了向现实贴近、向经典靠拢、向传统文化取材的趋势,传播正能量、弘扬民族精神、表达文化自信的作品成批涌现,令人耳目一新。热门作品不再集中在玄幻、言情等传统题材上,现实主义、二次元等垂直细分题材越来越受欢迎。与此同时,贴近当下人群兴趣热点,接地气、有温度、充满正能量的作品也更容易引发读者共鸣,相关作品的阅读量和评论量都很可观。

    ③今天,一些以往在网络文学中很少见到的题材,如扶贫、支教、足球发展、相声传承等,都有一批优秀作品深入反映;一些以往很少涉及的群体,如乡村教师、基层警察、农民、牧民等,都有作品在描写。即使是穿越等具有鲜明网络文学特色的作品,其中的优秀之作也不仅仅满足于横扫对手式的“爽文”,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巨大提高。如果说20年前网络文学刚刚诞生的时候,许多创作者只能称之为“写手”,那么今天的一些创作者已经可以称之为“作家”了。

    ④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网络文学诞生发展的20多年,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力显著增强的20多年。这一时期,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社会生机勃勃、精神状态昂扬向上。但早期的网络文学创作者受制于年龄和阅历,对于现实生活缺乏把握能力,对于时代精神的感召缺乏足够的敏感,以致沉溺于虚无缥缈的幻想世界,娱乐性强而文学性弱,在许多作品中基本看不到生活与时代的痕迹。但是,正如人不可能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创作者也不可能永远脱离现实,生活与时代所发生的转变直接或间接都会对创作者产生影响。近年来,网络文学感受到了时代精神的召唤,人们对时代发展的自豪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网络文学中不再缺席,反而成为创作者创作的背景与出发点,转变由此发生。

    ⑤正是因为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网络文学才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近5年的作品来看,那些阅读量和评论量巨大的作品,有不少都是弘扬家国情怀、彰显奋斗精神、书写人间真情的,作品所体现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都是正确而为社会大众所认同的。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精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他们的作品也因此赢得了更广泛的读者。“大浪淘沙始见金”,时代潮流滚滚向前,那些与时代同行的作品与创作者最终走向了无比广阔的大海。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8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