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八分                     ②高二黍许                   
③神情与苏、黄不             ④而计其长曾不寸      

(2)、下列句中加点的“比”与“其两膝相比者”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涯若比邻 B、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C、无与伦比 D、比比皆是
(3)、翻译下列句子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文章末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全文来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班级拟拍摄“印象山水”小视频,同学们找来以下素材,请你参与前期准备工作。

【甲】

重游天台

唐•李郢

南国天台山水奇,石桥危险古来知。龙潭直下一百丈,谁见生公独坐时。

【乙】

游天台山日记

明•徐霞客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 , 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 , 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为高寒所勒耳。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所望。二十里,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闻断桥、珠帘尤胜。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 , 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极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崖,莲舟不能从。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初四日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 , 即循仙筏上昙花亭,石梁即在亭外。梁阔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坳间。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流下坠,雷轰河隤 , 百丈不止。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尽,即为大石所隔,不能达前山,乃还。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的尊称。②靡靡:草随风倒伏相依的样子。③弥望:充满视野。④慊(qiè):满足、满意。⑤阈(yù):门槛。⑥隤(tuí):崩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