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临放寒假的前一天,班里每人发一套寒假课外读物。查老师在发书前告诉大家,有一套书是破损的,他不知应该把那套书分给谁。
       一时间,班内沸沸扬扬,有的建议摸彩;有的建议每人补贴五分钱给受损失的人:那个善于运算的陈应达还计算什么概率;有的女生则大喊:上帝保佑。贾里听烦了,霍地一下站起来:“分给我吧。”
        其实,那套书只是书脊上擦破了一点,属于轻伤,用个纸一包就解决了——这值得大惊小怪地出谋划策吗?
贾里没想到区区小事却引起大轰动,先是学校广播站立刻广播了这则小故事,紧接着,下午的全校师生联谊会上他被大家选为“今日明星”。贾里弄不懂,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贾里对爸爸说。
        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
        不过,父亲又说贾里长大了。至于长大或是不长大贾里不在意,反正,他尝到了一种很特别的滋味,甜酸苦辣全有。

(1)、画线句反映了这些同学什么样的心理?

(2)、拥有“有的”“有的”“有的”想法的人在班上占多数还是少数?有何为证?

(3)、能否将这一节中的画线句去掉?为什么?

(4)、“他尝到了一种很特别的滋味”,这里“很特别的滋味”具体是指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A)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B)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

    ①表哥种了20多年桃树,有几十亩的桃园。几年前,我从他那儿移了棵嫁接好的桃树苗,栽在院子里。

    ②“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见钱”,这农谚准得很。桃树栽下后的第二年,料峭春寒尚未消退,它的枝丫间便冒出了一个个花骨朵。紧接着,随着“春风又绿江南岸”,仿佛一夜之间,那小小的桃树,竟“满树和娇烂漫红”了。

    ③我兴奋地打电话向表哥报喜,表哥却叮嘱我,每条枝上只留五六朵桃花,其余的都摘掉。电话这端的我差点惊掉了下巴,问他为什么,表哥告诉我,不仅如此,等结了桃,还要疏掉多余的果,每个枝上只留一两只最大最好的。因为桃树太小,枝丫太细,桃子多了怕经不住……

    ④就这样,在表哥的叮嘱下,我虽是万般不舍,但也只好忍痛割爱,按表哥说的办。不过看看桃树那稚细的“胳膊”,我也的确有点儿担心它承受不了太多的重负……那年夏天,我收获了6只又大又甜的蜜桃。

    ⑤第二年,桃树虽粗壮了许多,但仍显得有些“身单力薄”。我怕它还是不能承受累果之重,便主动疏掉一些繁花,摘去一些赘果,只是比去年留的要多了许多。这一年,我收获了更多的桃子。只是个头不太均匀,有的品相也不怎么好。

    ⑥桃树渐渐长大,不再担心它的承受能力,我期待它结出更多的果实。于是,不肯再辜负每一朵花蕾,更舍不得糟踏结出的每一个果子。可是,最终收获的桃子竟小了许多,感觉也不如原先的甜。我以为这桃树得了什么病,打电话询问表哥。表哥问明原委,告诉我——该疏的花一定要疏,该去的果坚决得去。他说: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

    ⑦我如梦初醒。是啊,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

    ⑧想想我们的人生,不同样如此吗?在人生的航程中,生活就如同一棵开花的树。有时候,我们的梦想很多,想做的事很多,想要的“花”和“果”很多,理想的树上花团锦簇。可是,现实却屡屡冷酷地告诉我们:尽管世界因生命而美丽,生命因梦想而精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贝壳里都有珍珠,并不是所有的生命都能焕发光彩,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开花结果。为了实现人生最大、最美好、又最接近现实的结果,我们不得不学会取舍,适时摘掉那些多余的“花”和“果”。

    ⑨人生有涯而知无涯,精力有限而事无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诸事成功。不然,貌似满树之“花”、累枝之“果”,却终是得不到几个像样的“桃子”。舍弃,并不是放弃,而是为了得到最好的结果。“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有删改)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快乐时光

【美国】艾萨克·阿西姆

①关于那件事情,玛姬当天晚上就把它写在日记里。“公元二一五五年五月十七日,”她开始这么写,“今天汤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

    ②那是一本非常古老的书。玛姬的祖父曾经对她说过,少年时代,她的祖父告诉他曾经有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被印刷在纸张上。

    ③翻阅那些发黄起皱纹的纸张,对他们而言,这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所有的字都被固定在纸张上,不同于平时他们在荧幕上所阅读的移动资讯。而且,当他们翻回到先前读过的那页时,竟然发现那些字和第一次读到的时候一模一样!

    ④“对你而言,”汤米说,“这也许是一种浪费。当你看完这本书时,我猜你一定会把它丢掉。我们的电视荧屏上有超过一百万本的书,而且它可以不断地补充。然而,我不会这么做。”

    ⑤“我也是啊!”玛姬说。她才十一岁,读过的书远少于汤米。因为汤米已经十三岁了。

    ⑥她说:“你在哪里找到的?”

    ⑦“在我家,”他专心地阅读着,头也不抬地回答,“在我的阁楼上。”

    ⑧“它里面说些什么?”

    ⑨“学校。”

    ⑩玛姬开始对它觉得轻蔑,“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玛姬一直不喜欢上学,但此时她比以前更讨厌学校了。数学老师曾经给她一连串的几何考试,而她的成绩却是每况愈下,终于她的母亲禁不住叹息地摇着头,替她请了一位督学。那位督学是一位红脸的小胖子随身带着一只装满电线、指针盘的工具箱。他面带笑容,给了她一个苹果,然后就把她的数学老师分解。然后他开始组合他的新数学工具,玛姬一直希望他无法组成,但是他办到了。大约一小时之后,那台熟悉的、又大又黑又丑恶的机器又出现在眼前,它的荧屏上,同样出现了所有的课程以及许多烦人的问题。那还不算什么,她最讨厌的是那个她要投入作业和考试卷的投入孔。她必须使用6岁时学会的打孔密码来解答问题,然后数学老师立刻就把作业改好,算出分数。

    ⑪当她做完作业时,督学先生对她微笑并轻拍她的头,对她的母亲说:“这并非孩子的错,琼尼斯太太。我想,几何学现在对她而言是有一些艰涩,小孩有时候会不太适应,不过没关系我已经订定一个十年的学习计划书。事实上,她整体的进步相当令人满意。”然后他又拍了下玛姬的头。

    ⑫玛姬失望透了。她一直希望能把所有的老师全部赶走。汤米就曾经有过一个月的时间不必受老师的逼迫,那是在历史课程暂时结束的时候。

    ⑬所以她现在对汤米说:“为什么还有人要写学校的事呢?”

    ⑭汤米用一种带有优越感的眼光看着她。“因为那是一种不同于我们的学校,傻瓜。这是数百年前的那种学校。”他轻松地用一种淸楚的声音补充说:“好几个世纪以前呢!”

    ⑮玛姬有一种被伤害的感觉。“好吧!就算我不知道那么久以前他们到底有怎样的学校,”她靠在他的肩膀上读着那本书,然后说:“不论如何,他们还是有老师啊!”

    ⑯“他们的确有一个老师,但‘它’不是正式的老师,而是一个‘人’!

    ⑰“一个人?人怎么能作为一个老师呢?

    ⑱“嗯——他会教学生们各种事物,然后吩咐家庭作业和提各种问题。”

    ⑲“可是人不够聪明啊!”

    ⑳“当然够!我父亲的知识和我的老师一样多。”

    ㉑ “不可能的,人的智慧不能和老师比!”

    ㉒他差不多可以了,我打赌!”

    ㉓玛姬不想在这件事情上作争论,她说:“我才不要一个陌生人跑到我房里来教我。”

    ㉔汤米哈哈大笑地说,“你了解的太少了,玛姬,那位老师不会住在你的房子里。而是有一栋特別的建筑让所有的孩子去那里上课。”

    ㉕“难道所有的孩子都学一样的东西吗?”

    ㉖ “就同年龄的孩子而言,是的!”

    ㉗ “但是,我妈妈说,老师应该自我调整去适应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所以每个孩子都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教育。”

    ㉘ “不论如何,当时他们不用这种方法。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不要念这本书啊!”

    ㉙ “我没说不喜欢嘛!”玛姬立刻回答。她真的很想知道那些有趣的学校的事情。

    ㉚他们还念不到一半的时候,玛姬的母亲便开始叫他们了:“玛姬,上课时间到了

    ㉛ “玛姬抬起头说:“还没有呢,妈!”

    ㉜ “现在,”琼尼斯太太说,“也该是汤米上课的时间了!“

    ㉝玛姬对汤米说:“下课之后,我可以再和你一起念这本书吗?”

    ㉞ “大概可以吧!”汤米不太乐意地回答。他手臂底下夹着那本破旧的书,一边吹着口哨边离开。

    ㉟玛姬走进了教室。它就在卧室的隔壁。此时数学老师已经打开,正在等着她。除了周末和星期日,它每天总是定时开机,因为玛姬的母亲认为定时有规律的课程有助于孩子的学习。

    ㊱荧屏上出现了文字,它说:“今天的算术课程是真分数的加法。请把昨天的作业放进投入孔。“

    ㊲玛姬一边照着它的指示行事一边叹着气,她一直想着她曾祖父的祖父少年时代的那种学校——所有附近的孩子们一起上学,在校园里嬉戏、欢笑,在教室里排排坐,放学以后一起回家。大家学一样的东西,然后便可以一起写作业,一起讨论问题。

    ㊳而且,他们的老师都是“人”。

    ㊴数学老师在荧幕上闪烁着“真分数二分之一加四分之……“

    ㊵玛姬幻想着古时候的孩子该会多么喜欢上学,不禁羡慕着他们的快乐时光。

(佚名译,选自《世界经典小小说金榜》)

阅读下列文本,完成下题。

朋友老卢

①第一次上老卢家走访时,老卢窝着身子懒洋洋地躺在破沙发上,一点都没有起身迎接的意思。

②其实老卢不老,不过四十出头。老卢的石匠手艺在村里很有用武之地,年头到年尾基本没得空闲,日子原本也过得有滋有味的。天有不测风云,有一次,老卢干活儿时不小心从屋顶滑落,伤了脊椎,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这上有老下有小的,成了贫困户一点也不奇怪。听村干部说,老卢原本性格挺好的,乡里乡亲相处得不错,伤了以后就变了,整天待在家里,不跟人说话,冷得像块冰。摊上老卢这样的贫困户,我还是有些嘀咕的。不过我想,只要我真心对他好,就算是块冰,也能够慢慢融化。

③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去老卢家,有时带些油、米、水果、慰问金,有时空着手,老卢一律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跟我说不了三句话。不过,老卢家人倒是对我挺热情的。

④然而,有两件事让我有些生气。

⑤先说第一件事。贫困户家门口都要钉一张连心卡,金属的,上面写着贫困户和帮扶干部的姓名及联系电话。钉的时候,老卢倒也没阻拦,只在一旁木然看着。然而,当我再次走访时,连心卡没了踪影。问老卢,老卢爱搭不理地说,不知道,你又没叫我守着。没办法,只得又去领了一张来重新钉上。可这次更绝,当我走访完下一户路经老卢家时,新钉的连心卡又不翼而飞了。将老卢儿子叫过一旁细问,却是老卢撬下来给扔了。责问老卢,老卢依旧冷冰冰的,说:“咋不钉你家门口?”对此,我也无奈,就算再钉上去,也得被老卢撬了。

⑥还有件事。老卢因干不了体力活儿,我便介绍老卢去我朋友厂里当门卫,老卢答应得很爽快,我当即给朋友打电话,电话接通后我说,上次跟你说的,我帮扶的贫困户到你厂里当门卫……才说这么一句,老卢就黑着脸打断了我,冷冷地说,别说了,我不去。弄得我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卢哪根神经突然短路了。然后是好说歹说的,可老卢油盐不浸,说多了,一句要去你自己去,然后不再理我。

⑦这事以后,我对老卢便失去了信心,虽然依旧每周一次上户走访,或送慰问品慰问金,或帮着打扫卫生,或什么也不干,例行公事。都说帮扶干部要和贫困户攀亲戚交朋友,我自认为也算是尽心尽力了,可老卢从来没给过我好脸色。有一次,我还买了些鱼肉准备跟老卢一家吃一餐连心饭,可老卢拉长着脸硬是没给我做,弄得我灰头土脸的。

⑧当然,老卢也从来没有麻烦过我。因此,当有一天我正在县里上班,接到了老卢电话,我心情格外好,估计是老卢终于有事主动找我帮忙了。电话里老卢支支吾吾,我听了半天才听明白,原来老卢去市里办事,遭了小偷,已是身无分文。这事倒也好办,找个市里的朋友,安排老卢吃个饭,然后买张车票送上车便成。

⑨很简单一件事。然而,第二天上午,老卢突然出现在我办公室,进门便很诚恳地向我道谢,多少让我有些意外。更让我意外的是,老卢竟然跟我聊天,且聊得不亦乐乎。聊着聊着,我突然想起件事来,便问老卢,三年下来,虽然没帮什么大忙,但送温暖的事做了不少,自掏腰包也好几千块,可老卢你却从来没说过半个谢字,这次不过是举手之劳,怎么还登门致谢呢?老卢突然有些腼腆,一会儿才说,你那朋友跟我说,你跟他说,我是你朋友,让他招待好了。

⑩这怎么了?我有些恍惚。老卢抬头看着我,一字一顿地说,你说我是你朋友,没说我是贫困户。

⑪我心里一阵震动,不由得握住老卢的手,眼睛竟然有些湿润……

返回首页

试题篮